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人固有一死

已有 4331 次阅读 2009-9-11 12:40 |个人分类:科學宗教|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 宗教, 人文, 杨汝清, 青水洋



近代科學世界觀佔據了話語霸權以來

最為嚴重的危害就是死的遺忘

死亡是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必然結局

雖然死亡的時刻與方式極不確定

對於大多數具有死亡意識的個體而言

如何看待死亡決定了他如何生存

只有真正反省了死亡的生命

才對生命的意義有了真正的自覺

死亡賦予生命以超出生物學的意義

死亡讓轉瞬即逝的生命獲得了永恆

如果沒有了死亡

生命就會永遠拘禁在事實的洞穴中

永遠無法觸及價值的陽光

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

事實僅僅是如此而已

毫無意義可言

反而是死亡才真正拯救了生命

讓生命重新煥發了光芒

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猥瑣、無奈與卑微

我直到今天還能記得童年走向成熟的瞬間

那時我痛苦地發現

我將來必然會走向死亡

一如我摯愛的祖母一樣

我的生活究竟還有什麽意義?

如果我必將在冰冷陰暗墳墓中永遠長眠

我現在還有必要努力博取老師的表揚

還有必要不擇手段贏得令人羡慕財富和權力嗎?

早幾年晚幾年當上教授、博導還有本質的區別嗎?

科學網編輯或者眾博友是否推薦我的博文還有那麼重要嗎?

我還害怕堅持自己的主張而得罪權貴與權威乃至好友嗎?

今天所有的事都應該用我遲早要死來衡量其是否有價值

這個標準一經提出

就擁有了不必隨波逐流的巨大勇氣

雖然我常常還是會因為智慧不足而陷入流俗

也常常會因為遺忘了死亡而重新庸俗不堪

但是

死亡的意識的確能夠確保我不會過度墮落

死亡真是我的第一導師

印光大師曾指出

要想修行成就

【亦無奇特奧妙法則

但將一個死字

貼到額頭上

掛到眉毛上】

我想大師的教導對於我們俗人有意義的生活同樣適用

死亡像無情的針尖刺破一切虛假的泡沫

又像勁吹的狂風把飽滿的穀粒和不實的糠秕分開

死亡對於每一個生命來說是否是完全的終止?

死亡在嘲笑一切虛幻不實的外表文章的同時

是不是也毀滅了一切寶貴的價值?

特定的個體死後是否可能會上天堂、地獄或者投胎轉世?

現代科學對此並無直接證據和經驗

嚴謹的科學家通常會避而不談

而科學主義者和無神論者則傾向於冒用科學的權威

給予否定的回答

這種將特定觀念偽裝成科學的偽科學

雖然並無科學根據卻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一死百了”的觀念造成了事實與價值之間徹底的斷裂

讓價值和道德變成純然主觀的觀念

而這在科學主義極端推崇客觀性的文化中

就變成完全私人的、文化的、甚至是欣賞趣味的範疇

科學人文一手硬一手軟的大格局就此形成

所有試圖溝通二者的努力只能淹留為善良的願望

難有實質的進展

吳國盛說得好

近代以來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看似矛盾衝突

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在我看來都不過是死亡遺忘的表現而已

在我們人人必將到來的死亡面前脆弱無比

不堪一擊

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

要想獲得真正的拯救

不努力穿過“死亡”的狹窄隧道

如何得見真正的光明?




謹以此文紀念科學網未見面幾乎未拜讀博文的博友青水洋先生!

愿青水洋先生在天之靈安享永恆的寧靜和快樂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254892.html

上一篇:科學家懂科學嗎?
下一篇:扁胞弟盼為兄化解官司 赴中正紀念堂道歉【轉帖】

16 武夷山 鲍得海 马雷 刘进平 蒋敏强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畅 苗元华 王力 郭磊 侯成亚 juscojack FloatingRose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