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语文教材应传承经典

已有 3921 次阅读 2010-12-29 17:36 |个人分类:傳統國學|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语文, 传统, 教材, 五四, 国学

民国语文教材最近很火,叶圣陶当年在编教材的时候,万万也想不到这些教材在21世纪居然还会重印,甚至很受欢迎,热卖到脱销的程度。

这一奇妙现象的原因很复杂,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父母孩子乃至全社会对当下语文教材的深恶痛绝,难以忍受。今天的语文教材说教味道太浓,充斥了功利色彩,缺乏趣味,不考虑儿童的接受心理,令人生厌,甚至弄虚作假,篡改历史,欺骗儿童。这样的教材,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语文能力,更会污染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培养出虚伪狡诈之徒。在今天这样糟糕的教材衬托之下,民国教材自然就会显得非常出色了。

老实说,这些老教材,的确有许多方面值得今天学习和借鉴。例如,当时教材编写并没有太多的行政干预,也没有简单地把语文教材作为灌输意识形态的工具,给编写者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各出版社可以百花齐放,各有特色,让市场和学校选择。当时的社会也比今天更重视教育,教材是由叶圣陶、张元济、丰子恺这些名家编写的,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教材中浓郁的人文情怀,尤其是自然流露出的对于亲情、大自然、小动物的热爱,是今天我们这个充满暴戾之气的社会极度缺乏的文化资源。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神化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这种情绪性的反应对于教材的改革并没有好处。因为,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语文教材和教学的许多弊端,其实在民国教材中已经初露端倪。要彻底纠正今天教材的问题,必须要追本溯源,从反思和批评民国语文教材的缺点开始。

以叶圣陶先生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为例,受白话文运动偏见的影响,几乎全是白话文,没有什么文言文,所选的诗歌也全都是白话诗歌。所有的文字都是叶先生创作或者重新创作的,没有一篇是经典的诗文。这种编写思路,既低估了儿童的理解能力,也反映了当时教育界对于文言文的偏见。其实,如李白《静夜思》这样的经典名篇,儿童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诸如《论语》、《道德经》的某些篇章,也是儿童学习的好教材。

不仅如此,这样一种排斥经典的教学理念,还导致小学生在记忆能力最强的年龄丧失了接触中国文化传统经典的机会,影响了儿童对于经典的学习,也影响了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给后来的学习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经典,儿童本可以先记忆背诵,然后再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步加深理解。儿童纯洁的心灵,正是接受经典教育的最佳土壤。而一旦错过了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机,效果就差多了。

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当年有幸接受了传统的小学教育。他发现自己对于经典和汉语的掌握,远远领先于新式学堂的同龄孩子。民国语文教学的实践,体现了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时期反传统的激进理念,使得儿童学习的内容过于幼稚浅俗,缺乏高远深刻境界的熏陶,今天看来是有严重缺陷的。当下,大陆各地兴起的儿童经典诵读实践,正是对民国以来语文教学缺失和对待传统文化偏颇态度的纠正,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创建公民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从容思考近代以来支配中国文化的许多理念,重新反思过去不假思索的做法,以一种温情的态度重新审视文化经典和传统教育方式,须知尊重传统文化是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传统文化越是得到充分继承,社会就越是稳定少动荡冲突,现代化的进程就越是顺利。

语言文字是民族精神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语文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以一种戒慎敬畏之心来尊重凝结了历史文化积淀的经典,回到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教育本质上去。在语文教材编订和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应为一时风气的变化所干扰,应更加尊重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经典,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挖掘。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398806.html

上一篇:蔣科學北大素食講座錄音
下一篇:中國近代思想史必須要進行全面重估!

10 张志东 杨玲 孙学军 杨正瓴 黄晓磊 田松 黄锦芳 杨华磊 davix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