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正反粒子结合体为什么非要物质、质量、电荷都消失,隐身不行吗?暗物质和场物质存在吗?

已有 721 次阅读 2022-10-8 09:18 |个人分类:暗物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量子场粒子的诞生与湮灭

量子场论的使用存在着几个理论依据。第一,量子场论是经典场论的自然推广,经典场论是人类关于自然的最为出色的理论。第二,量子场论能够解释(人类已观察到,并且经过系统研究的)粒子的诞生与湮灭,而这些过程在量子力学中并不存在。第三,量子场论从本质上来说具有相对性,并且能够“神奇地”(并非真正解决,只是在简洁的数学层面)解决相对论量子粒子理论中也存在的因果问题。

量子场论中最为简单实用的是量子电磁学。量子电磁学中存在两个场:电磁场和“电子场”。它们不断地相互作用,转化能量和动量,激发由此得以创造或毁灭。举例说来,我们直觉认为,量子电动力学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过程是电磁场与电子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相互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电磁场会失去一激发量子,而电子场会获得能量、动量以及角动量。

正反粒子结合体是湮灭还是隐身

此前,正电子与负电子碰撞后被认为是产生了两个“光子”就“湮灭”了,并不是真正湮灭了,而是目前的观测技术无法有效观测到一个正电子与一个负电子的结合体。

实际上,正反粒子对产生与湮灭,本质上就是对称性破缺与对称性恢复的不断循环过程。电子偶素仅仅是正负电子对与电子偶极子转化的过程,且仅仅是一个过程。在量子场论中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场的基态,而采用不同方法电离分解出的正反粒子对是场的激发态。而观测到的只是正反粒子对结合,并将电势能转变为电磁能释放的过程,并没有发现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最终产生,由于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对称的,只能传递电磁波,不能反射电磁波,因此无法被电磁波所直接探测到,是暂时不可见的暗物质。因此,电子偶素记录的仅仅是一个及其短暂的过程,最终产物是暂时还不可见的正反粒子偶极子。

另外,可以通过能量与物质的辩证关系论证。首先,物质的最重要特征是物质性,即物质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缺乏确凿的实测证据。其次,物质是能量的本体,没有物质能量无所依。能量是物质的属性,任何能量都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不存在无物质的能量。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能量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还有,物质是能量的受体,没有物质能量无所传。物质和能量不能相互转化,同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但能量可以转化与传递。最后,没有物质的相互作用,能量无法传递。

电子对能够结合生成电子偶极子;电子偶极子也能够电离分解成电子对。电子偶素只是电子对生成电子偶极子的中间过程。由于现今条件下,只能观测到这个结合过程,还无法“看到”最终的结合产物,因此很多人误认为这个过程是最终不稳定的产物,而忽略了隐藏在背后的最终产物。

总之,一个暗物质粒子中包含一对正反粒子,即暗物质粒子是正反粒子偶极子,而暗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电子偶极子,其他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性质与电子偶极子基本相同,因此建立暗物质电子偶极子模型。

正反粒子对产生和湮灭

正反粒子对的碰撞消失,如果结合后正反粒子对的距离为0(实际上,正反粒子对湮灭后物质消失,二者的距离一定为0),二者的势能为无穷大,如果质量、电荷均湮灭,那么释放的能量为无穷大;如果结合后正反粒子对的距离不为0,那么由于质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如质量均转化为能量,那么正反质子对结合质量转化的能量应为正负电子对结合质量转化的能量1836倍(由于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的碰撞有较高的初始速度、动能和势能,在对比中均减掉初始动能和势能),但实际上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的各自结合释放出相同数量级的能量(减掉初始动能和电势能),这表明正负电子对、正反质子对释放能量,结合为能量更低的稳定结构,释放的能量是初始动能和电势能转化为电磁能,而不是质量都转化为能量。

正电子与原子碰撞俘获电子而形成电子偶素后,瞬间结合后湮灭消失。一种观点认为:正负电子均彻底消失,仅仅产生光子,这需要进一步分析。电子核外跃迁能吸收或放出光子,没有证据表明光子转化为不同带电粒子,或不同带电粒子转化为光子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两束交叉光都不会发生碰撞,表明运动中的光子的体积为零,且无静止质量,光子的物理本质无法合理解释。任何平面相对于体积为零的光子均为高山深涧,光子镜面反射机理需进一步论证。光子以一定角度从玻璃中无法入射到真空,光子全反射机理需进一步论证。不同介质中的光子仅仅在交界面发生速度变化的传播机理需进一步论证。威尔逊云室实验表明单个粒子的运动轨迹不是波动的,完全符合宏观物质的运动规律,单个光子是否能够波动需进一步论证。单个光子振动形式及其产生横波而非纵波的机理需进一步论证。体积与静止质量为0光子不含任何电荷,单个光子传递电磁波的机理需进一步论证。光子内不含有正负电子,而光子与正负电子相互转化缺乏物质基础并违反物质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规律。光子为何在真空中只能以光速运动,且不能减速。

根据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理论,电子对结合释放出能量并形成稳定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正反粒子偶极子是一种能量极低的稳定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吸收足够的能量电离成电子对;而这充分证明了真空不空,充满了大量的暗物质。

预测与验证:

正反粒子对结合,消失在真空中。

真空中电离出正反粒子对。


粒子的存在状态包括显现态和隐身态。只有对称的正反粒子偶极子才能处于隐身态,这是由于垂直于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而平行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为零。如果把振动电子视为偶极,则在反射光方向辐射为零也就是说,具有高度对称性的正反粒子偶极子只能向前传递电磁波,无法反射电磁波。因此,对称性完好的正反粒子偶极子可被称为隐态粒子场态粒子

实际上,暗物质是由隐态粒子构成的,而这些隐态粒子能够形成各种场。而这些粒子之所以能够成为隐态粒子主要由于对称性,而这些粒子实际上就是正反粒子对,而我们通常谈论的电偶极子实际上就是正反粒子偶极子,即:

暗物质=隐态粒子=场态粒子=对称粒子=正反粒子偶极子=电偶极子

除正反粒子偶极子以外的其他任何非对称粒子一定处于显现态,这是由于粒子的对称性破缺可以使电磁波反射,因此,对称性破缺的粒子可被称为显态粒子

光子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实际上是粒子间相互诱导力,粒子通过相互诱导传递能量,主要表现形式是电磁波。锁定场态粒子、半锁定场态粒子和自由场态粒子均可以传递电磁波。

胶子是强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实际上是粒子中锁定场态粒子传递的电磁相互作用。由于电磁力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平衡位置吸引力和排斥力平衡,形成所谓的渐近自由;当大于平衡间距时,吸引力显著大于排斥力,进而形成禁闭现象。

WZ玻色子是弱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实际上是粒子间的半锁定场态粒子间传递的电磁相互作用,而半锁定场态粒子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组成部分,因此半锁定场态粒子不仅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也可以相互传递粒子。

粒子共分为场态粒子、显态粒子和虚拟粒子3类。

场态粒子又称隐态粒子,场态粒子包括所有正反粒子偶极子,是一种对称粒子。场态粒子包括锁定场态粒子、半锁定场态粒子和自由场态粒子。

显态粒子是除正反粒子偶极子以外的其他任何非对称粒子。属于对称性破缺粒子。对称性破缺包括电荷对称性破缺、质量对称性破缺、运动状态对称性破缺等。

虚拟粒子是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不是真实存在的粒子,仅仅是粒子间某种状态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粒子间的能量交换。

虚拟粒子本质上是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长期以来被称为粒子,这是为了衔接现有理论而提出的。虚拟粒子对于粒子的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但物质与相互作用有着本质区别,虚拟粒子的概念将会被逐渐弱化,相互作用的概念会逐渐被强化并取代虚拟粒子而成为规范性描述词语。


实际上,正反粒子结合生成了正反粒子偶极子,是暗物质粒子,也是场物质粒子!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aeswH_469N-qGaGH0CaVg?pwd=3qr0

提取码:3qr0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5458-1358471.html

上一篇:量子场论与暗物质的统一
下一篇:微观与宏观没有分界线,但两者之间隐藏着暗物质!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