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hVictor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hvictory 血浓于水!

博文

不同的眼睛

已有 3030 次阅读 2012-2-17 23: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style, 马克思, 角色, 晨星, 怎么样

最近看了一本书《你是哪一种人》,觉得很有意思。它把茫茫苍天下的芸芸众生分成了各色人等,以期每个人能够对号入座。不管它的内容怎么样,它的这一种想法是很有趣味的。从古至今,可以说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或者豪侠壮气,或者温文素雅;或者淡清名利,或者斤斤计较;或者一心为公,或者贪赃枉法;或者大义凛然,或者贪生怕死;或者光明正大,或者阴险奸诈;或者一诺千金,或者说话如屁;或者度入空门,或者追腥逐色……。只不过随着时代区域的不同,各色人的多寡不同、轻重不同、结果不同而已。不管怎么样分,总是可以分为两类: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当然这样绝对地定性一个人未免太过极端,或太不“科学”。根据马克思的矛盾说,任何事物都有正的方面和反的方面,如果他(她)正的方面是主要方面,哪么可定性其为“正面人物”,反之为“反正角色”。一般盛世者多正面人物,但不能消灭反面角色;道德沦丧的乱世时,反面人物会占一时之利,大显身手,但其终究逃不过“轮回”,而此时突显出来的正面人物会廖若晨星,但非常光艳。

既然人有不同,哪么对事情的看法肯定就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孟尝君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他有一个门客,叫冯援。冯援在孟尝君门下,整天吃吃喝喝,不出主意不干正事。吃饱喝足也就吧了,但还要锦衣玉食,车马行囊。孟尝君就是孟尝君,虽然心中不快,却也满足了“欲壑难填”的冯援。孟尝君的封地在偏远的荒蛮之地,年年税收入不敷出。为了解决财政因难,孟尝君问:“谁愿代我去收地租?”。冯援自告奋勇。孟尝君一看大喜过望,一则无人敢领此任,另则他也不白吃白住,终于可干点事了。冯援到了封地之后,收了所有的租契,然后当众付之一炬,空手而归。孟尝君见后心中极其不快,问曰:“奈何未收寸金?”,冯援说:“我虽然没有为您收得寸金,但我为你收到了民心。”后来孟尝君为国王所猜忌,只得逃奔他所,有人建议去魏,有人说应去韩,冯援说:“应该去您的封地。”孟尝君尚未到达封地,老百姓就“箪食豆浆”迎之于外。后来孟尝君得以重入政坛,拜相三十余年,实赖冯援之谋。孟尝君在收租金这件事上,只看到了钱财,而冯援却看到了人心。人之不同,看事的角度不同,因此看到了东西也不同,正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则野史:有人对大汉奸汪精卫的夫人沈璧君说:“为什么不拉蒋介石一块来南京政府?”。汪夫人却说:“难道当汉奸也只能做二把手吗?”。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很吃惊,旋即有所会意,也明白了只有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得起汉奸,做得起汉奸。反过来想一想,那人最初的提议未必是一件坏事。也许人家只是不想让汪主席做中国最大的汉奸,遭受千古骂名。而拉一个蒋大头,以次居之,顶多只是一个助纣为虐为虎作倡的爪牙吧了,未必后世人想得起他或向之大吐恶气。那人的良苦用心却当了驴肝肺。事实上,蒋介石在对日的立场上还是有顾虑的,虽然他的“攘外必先安内”是大大的不妥,但蒋中正却没有投过一天日本,这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即便他汪主席真请蒋先生到南京,老蒋未必愿意去。

“得”与“失”,于不同的人,看法肯定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所看到的“得”的东西不同,“失”的东西也不同。比如,那人所看到的是汪主席的历史名声,而汪夫人看到的却是眼前权利。“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被收入了教材,因此我想多数人都应该知道。即使不知道,也应该听说过这个成语。他正是以一个寓言的方式论证了“得”与“失”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一双眼睛,都在以自已的方式方法观看和评价世间的物和事情。但应该注意的是,你所看到的未必是另一个人所看到的;你所在意的可能是另一个人所抛弃的;你所坚持的未必是另一个人所认可的。所有结果是因为人有不同,眼睛自然也有不同。

作于2007-08-2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6586-538602.html

上一篇:学生物的大仙们来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长在一起的?
下一篇:洛城远眺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