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xcelle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在读硕士

博文

深切缅怀季羡林先生

已有 3615 次阅读 2009-7-16 22:4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缅怀, 季羡林, 平凡, 学界楷模

    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噩耗传来,让我无限悲痛,深切缅怀这位国学大师、学术鸿儒、学界楷模!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初识先生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读了一本名为《东方学人季羡林》的书,深深被先生的高尚人格及传奇经历所折服,此后又陆续拜读了先生的《留德十年》,《牛棚杂忆》,文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这三本书。纵观先生的一生,我认为季羡林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季羡林,有几个重大的转折:

    第一,从老家被带到了在济南的叔父家里。先生也因此离开了自己最爱且最疼爱自己的母亲,先生的很多文章里每次写到母亲都让人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赤字情怀和深深的遗憾,比如在《留德十年》里,先生写道:每次在梦里找不到母亲,都会大哭着醒来。

    第二,没有考上邮局的“铁饭碗”,而是继续自己的学业。如果当初先生抓住了这个铁饭碗,或许今天谁也不会去理睬那个邮局的小职员吧……

    第三,当年先生同时被清华和北大录取时,选清华而弃北大,我认为是先生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选择上清华的出于当时清华的出国比例比北大高,时隔五年之后,终于如愿出国。当时清华的文学院有著名的“四大导师”,这个时期是清华人文学科发展的顶峰。在清华,出于偶然先生选了一门由素有“教授的教授”美誉的陈寅恪教授所开的一门课——《佛经翻译文学》,并以此做为自己终生的学术追求。就是在这个领域,先生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天赋和意志力,将这一被人视为天书的学问做得炉火纯青。

    第四,当然是回母校教了一年高中后,清华将其选为“庚子赔款”赴德留学生。在德国,先生依然从事他的古文字研究,并开始研究吐火罗文。

    第五,由陈寅恪举荐,执教北大,并组建东语系。先生的重大贡献除了在其所研究的领域开疆拓土外,由他一手组建的东语系至今仍是北大外语系中最活跃的一个系。

    第六,文革期间,先生受尽“四人帮”的凌辱,被关进牛棚,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仍然顽强的活着,并继续他的研究。在北大当楼管时,翻译完成了巨著《罗摩衍那》,这也是先生令人尊敬的一面。

    先生为人正直,待人平和。在任北大副校长时,热心学校建设及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先生首创“学术良心”,不浮夸,踏踏实实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堪称学界楷模。从先生的衣着、谈吐、生活习惯来看,他十足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就是这一个平凡的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是他用一生耕耘的光辉形象,我们敬佩他、缅怀他,也时刻提醒自己有这么一个伟人在看着我们,督促我们前进。

    愿老人一路走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203-243732.html

上一篇:靠记忆复原的文章
下一篇:由写引言所想到的

1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