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太阳活动增强使地球温度不升反降:潮汐和地震降温的新证据

已有 4460 次阅读 2010-10-8 12: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太阳活动, 地球温度, 潮汐降温

 从15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1]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2]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中国结束连续18年的暖冬;南半球夏季出现低温,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00521早上气温降到94,创25年来2月份最低温度纪录[3]

    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给出合理的解释[4]:类似于强潮汐的降温作用,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增加可能会使地球降温,而不是升温,即便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研究结论让全球变暖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一研究也为潮汐降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提供了新证据。

参考文献

1.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2.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3.     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J].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2005, 35(增刊): 137-140

4.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5.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附件:

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增强使地球温度不升反降(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 11:31  新浪科技

多个巨大的太阳黑子从太阳盘面穿过。太阳活动可能只对地球温度产生极少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多个巨大的太阳黑子从太阳盘面穿过。太阳活动可能只对地球温度产生极少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天空,同时,浓雾笼罩在怀俄明州的大地。研究人员反对依据相对短期内的发现贸然得出任何结论
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天空,同时,浓雾笼罩在怀俄明州的大地。研究人员反对依据相对短期内的发现贸然得出任何结论
自1880年连创记录以来,全球气温开始稳步升高
自1880年连创记录以来,全球气温开始稳步升高
地面温度和卫星监测的温度在过去35年间有所不同
地面温度和卫星监测的温度在过去35年间有所不同

多个巨大的太阳黑子从太阳盘面穿过。太阳活动可能只对地球温度产生极少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天空,同时,浓雾笼罩在怀俄明州的大地。研究人员反对依据相对短期内的发现贸然得出任何结论

自1880年连创记录以来,全球气温开始稳步升高

地面温度和卫星监测的温度在过去35年间有所不同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增加可能会使地球降温,而不是升温,即便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研究结论让全球变暖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此之前,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减少意味着地球会降温。但是,这项基于2004年至2007年太阳活动观测数据的最新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地球升温。随着太阳活动在11年周期的末端日趋减弱,新研究数据表明,以可见波长的形式到达地球的太阳能量不降反升。

  科学家还认为,在太阳活动周期进入下一个上升趋势时——届时太阳活动有所增加,地球表面温度可能会下降。另外一个转变来自于一个事实,即在过去一百年,太阳整体活动有所增加。如果最新研究发现适用于长期和短期,这或许意味着,地球正在经历小幅降温而非现有气候模型显示的升温过程。这显然会改变科学家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理论的认识。质疑者可能会说,研究结果再次削弱了气候变化理论的可靠性,尤其是在太阳影响问题上。

  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乔安娜·海格(Joanna Haigh)说:“这些结果挑战了我们对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影响的认识。不过,它们只是表明太阳活动及其行为在这三年里可能是反常的。我们不能根据在这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的发现而贸然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实施更多的研究,以探索我们在更长时间段内没有发现的太阳活动及其模式。”

  “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就说明我们可能高估而非低估了太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在伦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海格教授驳斥了最新研究可能会令气候变化相关研究进一步遭受质疑的说法。她说“我认为它根本没有令质疑者感到安慰。这项研究可能表明,我们对太阳的了解还不够,它根本没有对气候模型做出任何中伤。”

  最新研究基于太阳辐射与气候实验卫星(SORCE)搜集的数据,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太阳辐射与气候实验卫星一直在测量太阳以X射线波长、紫外波长、可见波长和近红外波长等方式输出的能量。海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距地面28英里(约合45公里)的高空,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增加,而太阳输出的总能量却减少了。

  臭氧浓度增加的同时,伴随着紫外线辐射水平的骤降。而在更接近地面的地方,可见光辐射增加导致低层大气温度上升。英国雷丁大学太空物理学家迈克尔·劳克伍德说:“反正从表面看来,这些数据极为重要。如果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效应大相径庭,它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对流层和平流层活动对地球气候调节的认识。”

  他同时表示:“在涉及理解和量化自然气候波动的问题上,最新发现可能非常重要。但无论你怎么看待它,太阳对当前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多只是对人为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起到了少许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证据都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或许,太阳并不像我们原本认为的那样对气候变化施加影响,也不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秋凌)

http://tech.sina.com.cn/d/2010-10-08/11314722988.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70879.html

上一篇:住房安全:北京地质断裂带对建筑物影响大
下一篇:阿拉斯加附近岛屿8日发生6.4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3 鲍得海 钟炳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