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关注流感疫情路线图:台湾、日本、广州、香港、印度

已有 4651 次阅读 2012-3-25 13: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广州, 流感, 印度, 日本, 路线图

关注流感疫情路线图:台湾、日本、广州、香港、印度
                杨学祥
    流感爆发的6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一年到两年发生中等以上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伴有强沙尘暴;处于太阳黑子极值期(极小值时流感强度小,极大值时流感强度大);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当年发生中等强度以上厄尔尼诺事件。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已发生严重沙尘暴;已发生严重低温冻害;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极大值;关注201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关注2012年流感疫情路线图:台湾、日本、广州、香港、印度。
 
路线图:
台湾流感疫情延烧:单周72例3人不治(图)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14: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湾流感病毒持续发威,门诊流感人数明显上升。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湾流感疫情吃紧,上周新增3人死亡个案,单周新增72例流感并发症确定病例,创下这波疫情的新高纪录;门急诊类流感就诊率都比上周快速增加。从7月迄今,累积流感并发症确定病例295例,造成14人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3名死亡个案中,两人曾经接种过流感疫苗。死后检验报告发现,其中一名感染B型流感。对此,“疾病管制局副局长”周志浩解释,这两人都已90多岁,身体免疫力原本较差,不能说是疫苗无效。
  为了防堵流感病毒扩散,提早做准备,台“卫生署”上午召开专家会议,提高防疫层级。如有必要,台湾6位防疫指挥官将于每天傍晚透过视迅,直接回报各地最新疫报。
  “疾管局”疫报显示,台湾门诊、急诊的类流感就诊率越来越高,类流感门诊病例百分比前上一周上升14.8%,类流感急诊病例百分比更是一口气上升了21.7%。上周因类流感症状而就医人数超过16000人。
  上周新增72例流感并发症确定病例中,B型流感就有61例。自今年7月1日起迄今,台湾累计共295例流感并发症确定病例,其中211例为B型季节流感。需住进加护病房治疗的患者则有99例。
  新增三例流感死亡病例,分别为台东县96岁女性、屏东县60岁男性、彰化县98岁女性。其中60岁男性12月25日发病,病情急速恶化,12月27日死亡,从发病至死亡,仅短短三天时间。
  台大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黄立民指出,目前所收治流感患者几乎都是B型流感,与以往流感症状相较,最大不同点就是小腿酸痛以及严重倦怠感。不过,治疗方式都一样,就是多休息,多喝开水,服用药物,避免外出。

日本流感肆虐逾7000学校关闭 老人成高危对象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4日 14: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中央社”3日报道,日本流感流行范围急速扩大,超过7200所各级学校在上周因此停课或关闭,数量是上周的2倍,若干地区感染程度甚至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上星期因为流感而采取停课或是关闭等措施的各级学校共有7219所,比去年同期的4461所大幅增多。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调查也显示,截至1月29日为止的一星期内,到全国医疗机关看诊的流感病患预估超过173万人,比去年最高峰时期还多,有的地区甚至达到近10年来最严重的情况。
  据报道,流感病患依旧是以14岁以下的孩童为主,60岁以上的病患也达到11万人以上,是去年同时期的1.4倍。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主任研究官安井良则呼吁,“高龄老人很容易因为流感而引发肺炎或慢性病,若感染范围持续扩大,可能造成死亡人数增多,有流感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到医院探病或是进入老人院等地,以免传染给老人”。
广州流感超警戒线 15岁以下人群多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0日 09: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羊城晚报
 
    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有所升高,主要与天气有关
    据新华社电 “最近感冒药卖得特别好,小儿感冒颗粒就剩一盒了。”广州市小北路的一家药店的营业员说。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 上周流感样病例占内科儿科门诊病人的7.12%, 超出5%的警戒线水平。66%的流感人群集中在15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婴幼儿。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说,警戒线只是警戒流感病例数量, 提醒政府做好防范,市民自身也要多注意,但广大市民不必过于紧张。
    “最近发烧感冒的病例比较多,前两天我们越秀院区一天都有900多例,番禺院区这边也有四五百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研究员彭文斌说。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的监测结果,近期流感疫情正处于上升期,前一周的比例为5.11%。流感疫情较去年同期也有升高迹象,2011年的同期水平为5.84%,2010年同期水平为4.32%。
    杨智聪介绍说,近期的流感疫情主要属B型流感,也发现几例H3N2病毒,但都是轻症病例,尚未发现重症病例。“每年3-4月基本上都会超过警戒线,广州的高峰季节是3-7月,基本上每个月都会超,年年如此。”
    据杨智聪介绍, 最近一两周病例增加,主要跟广州的天气有关, 一方面冷热反复,另一方面“回南天”特别厉害、湿度比较大,市民习惯关窗门防潮除湿。此外,由于学校学生集中,近期的流感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占比达到66%。
香港流感疫情持续肆虐 公立医院“爆棚”(图)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7日 09: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网
    据香港中通社综合多间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流感疫情持续肆虐,卫生防护中心于本月4日至14日录得58宗学校及院舍流感样爆发报告,上3月7日至15日共有8人死亡。医院管理局证实,近日大部分公立医院内科病房的入住率超过100%,急症室每日的平均求诊人次超过6700宗。
    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整体流感活跃程度开始下降。本月4日至10日期间,普通科诊所呈报的流感样病例个案为每千个诊症中有6.9宗;定点私家医生呈报则为每千个诊症有50.4宗,与前周相若。但定点幼儿中心及幼儿园幼儿的发烧个案率达1.43%,较前周的1.29%轻微上升,定点安老院舍发烧个案为0.16%,与前周相同。
    医管局证实,流感高峰令急症室及住院服务需求激增,近日大部分公立医院内科病房的入住率超过100%,急症室过去一星期每日的平均求诊人次超过6700宗。各公立医院已采取一系列应变措施,包括:暂缓安排妇产科、骨科、外科的非紧急病人入院治理;在病房增加资深医生支持及巡房次数;为医护人员发放特别津贴及安排以薪代假,以及在繁忙的部门增文员及支持人员,安排医疗辅助队人员到各急症室协助维持秩序等。
    公立医院病房爆满,前线医护工作量大增。香港护士协会在15日在多份报章刊登广告,指正值流感高峰期,医院爆满,人手不足,工作量激增,但医管局资源调配欠缺成效,对前线支持亦未到位,令护士工作量飙升,压力“爆煲”。声明强调,护士仍不辞劳苦,尽心服务,护协会全力支持员工紧守岗位,服务市民。
    香港护士协会主席李国麟透露,内科、老人科、复康科都是“重灾区”,仁济医院、韦尔斯亲王医院、北区医院等出现爆满情况。他指公立医院内科病房平时只有35至40张病床,现时要加至50至60张,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及摆放医疗器材。
    对此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回应指,医管局来年将会增聘400多名护士,财政预算案已预留有关拨款。他又透露,医管局辖下每个联网和医院也会检视工作情况,譬如最近流感个案较多,长者入住内科病房人数较多,医院会投放更多资源,或调配医护人员于有关病房。
印度西部爆发猪流感疫情 百余人感染12人死亡
2012-03-23 16:06: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
 
2009年,印度也曾爆发过一场严重的猪流感疫情,逾450人丧生。
据英国广播公司3月23日报道,印度卫生部表示,自今年3月初开始,该国西部多地发生猪流感,接近130人被感染,其中很多人已经入院治疗。截至目前,疫情已造成12人死亡,其中一半死者来自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安得拉邦和卡纳塔克邦也存在致死情况。
目前还不清楚这场疫情突发的原因。“卫生部正在监控局势的发展,大家不要担心,出现感染病例的邦已按照上级指示加强了监控,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印度卫生部长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虽然目前没有出现恐慌,但是每天都有新的病例被送入医院,”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普恩市当地的一名记者说。位于普恩市的印度国家病毒研究院主管推测,此次疫情可能出现被感染人数在短时间内激增的情况。
2009年印度也曾爆发过一场猪流感疫情,当时超过1.3万人被感染,逾450人丧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小唐 编辑:陈笛)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2-03/23/content_14901142.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551539.html

上一篇:智利中部发生5.3级地震:关注21-22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3月潮汐组合与日本本州地震对比:关注29-31日潮汐组合

4 钟炳 张骥 张焱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