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特殊时期必须提高防灾意识和水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已有 2779 次阅读 2016-7-29 07:3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灾害频发, 防灾意识, 特殊时期

特殊时期必须提高防灾意识和水平: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邢台洪灾敲响灾害预防警钟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介绍,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灾情明显偏重。截至昨日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

最新数字显示,河北死亡人数已达130人,失踪人数在110人左右。占据今年6月以来死亡失踪人数的大部分比例。杨晓东表示,718以来,河北多地灾害损失惨重,超过预想。

719凌晨1点多,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大贤村2000多名村民的生活。723,新京报记者凌晨探访大贤村,核实有8名遇难者和1名失踪者。23日上午,邢台市政府通报称,截止当日7时,洪灾已致邢台全市25人死亡,13人失踪。

血的教训一再提醒,抛弃偏见,正视规律: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水利部2016年洪涝预测被忽视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今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将从可能出现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好应对大灾的准备,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今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和强台风侵袭。

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陈雷说,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3-17/doc-ifxqnskh0876702.shtml?cre=sinapc&mod=g&loc=32&r=0&doct=0&rfunc=33

我们在2016-3-17强调指出,今年南北方都可能有较大洪涝灾害:关注2016年洪涝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8459.html

邢台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和研究上级部门的预测。

北方干部群众防洪意识薄弱源自短期经验和防灾意识薄弱

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明确表示,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不足,有主、客观原因。“今年河北遭受的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杨晓东说,河北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居住也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

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不畅,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河北一些乡镇村庄的房屋,建设的时候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抗洪能力比较差。“河北倒损这么多房、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杨晓东说。

杨晓东指出,河北受灾惨重也有主观原因。“这些地方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一些地方干部可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也比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

他还坦言,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

http://news.ifeng.com/a/20160727/49669077_0.shtml

2016723晚,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邢台市市长董晓宇表示,七里河洪水给邢台市经济开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令人十分痛心,教训深刻。首先,政府对这次短时强降雨强度之大,来势之猛,预判不足。其次,由于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灾,各级干部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能力不足。第三,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准确、不及时。

http://news.163.com/16/0724/04/BSNCOQK800014AED.html


2000-2030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频发时期

我们在20061218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20世纪最强烈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两年的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此后,全球灾害频繁发生,其中,20041226的印尼地震海啸和2005年美国的飓风灾害是最严重的两大灾害事件。

科学家在对从1861年开始至今的全球气象数据进行汇总比对后发现,1998年是最热的一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温度14摄氏度高出0.48摄氏度。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这30年的平均值高0.54摄氏度。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美国宇航局(NASA)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人类记录到的最热一年。物极必反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存在控制温室效应的机制,否则无法解释地球历史上冰期的存在。2006年初的欧洲严寒已经发出了异常信号。

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今年这么冷[1]

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规律性?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与分析将要回答的问题。

1.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23]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4],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截止到2015年为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台风和飓风灾害


今年以来,我国台风登陆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从1995 年起,每年大西洋主要飓风的数量平均为3.8个,明显高于60年来的平均数量 2.3 个。科学家分析发现,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研究者说,美国因此将面临新一阶段飓风高活动期的威胁[7]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正进入高活动期。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多次受到强台风的袭击,损失惨重,这里不一一举例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2]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度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8]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29]

2008年初的中国南方冰雪冻灾,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超过历史记录)。


4禽流感


研究表明,流感世界性爆发不仅与太阳黑子有关,而且与拉尼娜年、厄尔尼诺年、低温冷害年都有关。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

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10]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在人类间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2018[210-13]

(事实上,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


5.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我们预测,2004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较大值8.5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或2006年的暖年,200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大值12可能使厄尔尼诺发生在当年(暖年)。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预测[1213]

我们预测20055月以后发生拉尼娜事件的根据。拉尼娜最有可能在2007年的海温冷年发生[12]

(事实上,200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2007年发生了拉尼娜)


6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不仅涉及到全球的气象灾害,而且与禽流感爆发和强震发生有关,所以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计,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发生过的17次破坏性地震。对比表明,有16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仅有一次1921年例外。因此,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是南亚大震发生的危险年。20042006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10-13]。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按此规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竺可祯)。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郭增建),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其中2005年已发生两次8级以上强震)

预测中的2004年或2006年厄尔尼诺现象、2005年或2007年拉尼娜现象和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正在按既定程序接连发生或将要发生[1213]2006年或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禽流感可能在拉尼娜的2006-2007年孕育,在厄尔尼诺的2008年爆发,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为预防禽流感提供一个科学、安全、和平的生态环境。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忽视自然灾害的警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敲响了自然灾害的警钟[17]

事实上,200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2007年发生了拉尼娜,2008年发生了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和汶川8级地震,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2004-2012年全球发生68.5级以上地震,2015-2016年发生了极强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了中国南北方洪水灾害)。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9983.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26230.html


2000年开始,地球已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必须增强防灾意识,提高防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牢记历史血的教训。

 1  拉马德雷、低温、飓风、全球性流感、太阳黑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对比

(杨冬红等,2006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增暖

低温

增暖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1954-1956

1967-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国沙尘暴高峰期

1954-1956

1964-1968

1975-1976

2007

2013-2014?

2016-2017?

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和流感年

(1888)-1889

1899-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2008-2009?

2011?

2015?

2018?

太阳黑子

1889谷年

1901谷年

1917峰年

1957峰年

1968峰年

1976谷年

2008谷年?

2011峰年?

2018谷年?

东北冷夏年o和低温冷害年*

1888o

1902o

1918o

1957o*

1969o*

1976o*

2008?

2011?

2015? 2018?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1956-1970

1985~1999

2000-2006

中国沙尘暴

频繁年代

稀少年代

增多

       

1889-1924

1925-1945

1946-1977

1978-2003

2004-2005

8.5级以上地震

  6(2)

 1(1)

11(7)

  0(0)

36

       

1926-1970

1970-1994

1995-2020年?


       

高活动期

低活动期

高活动期


中国

气温

时期

1903-1918

1919-1953

1954-1986

1987-2003

(引自李明志等人)

冷暖

低温期

高温期

低温期

高温期

登陆中国台风每年超过10

1893-1898年内有3

1899-1951年内没有

1952-1981年内有9

无资料

(引自张家诚等人)












注:1888-1889年、1899-1900 年和1976-1977年为厄尔尼诺年,1889-1890年,1900年和1977年为流感爆发年。?表示预测。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年用魏松林的数据[61]1889-1978年的地震数据取自文献[92]1900-2000年的地震资料取自国外金森博雄修订的数据,标在括号内[93]。流感数据取自文献[98, 99]。低温冷害数据取自文献[100]。沙尘暴数据取自文献[101]。红色字体表示最新数据。


相关灾害信息将在《科学网》及时传送,请关注。

关注灾害信息,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冬红, 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3.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6.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8.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20085):1-4

12.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14.             杨学祥,杨冬红. 2014年至201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预测[会议论文]. 2014:万方数据库

15.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993319.html

上一篇:南方高温将持续至月底 31日开始北方高温将加强
下一篇:2016年9月潮汐组合:潮汐活动变强

3 周少祥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