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2018年全国智能与逻辑学术会议

已有 2924 次阅读 2018-7-29 22:31 |个人分类:非经典逻辑与中国传统逻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智能与逻辑

2018/7/27-7/29,我出席了在贵州兴义召开的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逻辑学会非经典逻辑与计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智能与逻辑学术会议”。

会议集中在“如何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如何瞄准应用目标明确、有望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方向,研究、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非经典逻辑及其相关的各种数学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交流智能科学和各种非经典逻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应用研究成果,探讨智能科学中一些基础问题的数学和逻辑新方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与逻辑”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会上我作了题为“机器智能、判断与中国传统逻辑”的大会报告,分享我们关于算法理论和智能哲学的一些工作。在报告中我们提出二个基本观点:

1,中国传统逻辑的现代化不是、也不可能是走纯粹形式化的道路,中国传统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是互补的;

2,逻辑判断和算法判定、“P vs NP”问题是AI基础研究理论。

针对“中国传统逻辑的形式化”问题,我们认为:中国传统逻辑的形式化与“中国没有‘哲学’”的争议一样,不是能不能(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什么是“逻辑(或“哲学”)”的问题,这种问题是逻辑学夲身的性质和意义的更高层次的问题。从这种高度出发,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对中国传统逻辑与西方经典、非经典逻辑的本质的比较,还可以深入理解现代逻辑与西方经典逻辑的关系。

中国传统逻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逻辑不能形式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希腊化的道理是相同的。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互补的,中国传统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也是互补的。

这些是我们进行中国传统逻辑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希望和感兴趣的同行共同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剑铭,柳渝:机器智能、判断与中国传统逻辑(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1236.html

[2]“2018年全国智能与逻辑学术会议”报告的ppt

talkGuiYang2018:7:28.pdf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22490-1126571.html

上一篇:参观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
下一篇:“表达”问题的哲学探讨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窥豹一斑

2 刘钢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