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志东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年代,在心灵深处保持一片宁静的时空。

博文

巧合-1 精选

已有 6055 次阅读 2007-8-16 09:52 |个人分类:巧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无巧不成书。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巧合。《三言两拍》中有许多传奇故事,均因合了“巧合”二字而得以广为流传。仅在章回标题中出现“巧”字的就有许多,例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崔俊臣巧会芙蓉屏、草药巧谐真偶、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某人中了六合彩大奖也可以归结为巧合。一旦游戏规则定下来,中大奖的几率人人都能算出来。几百万分之一的中大奖的概率掉到谁脑袋上,谁都不得不归结“运气”。这里“运气”二字即为巧合之意。当然,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所以,我从来不做中大奖的美梦,也从来不去碰这运气。

生活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对老同学失散几十年,在一个偶然机会碰到一起,彼此已经忘记对方儿时的模样。慢慢交谈,才发现原来是几十年的同窗好友。也有这种情况,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出差,迎面碰上了一个老同学、老同事或老朋友。大家都不得不赞叹造化弄人,连呼“巧合”!大家可以尝试算一算巧遇老同学的几率。这种几率还是蛮小的,属于真正的巧合之列。还有就是刚刚结识一个新朋友,相互述起来,越唠越近,必定是谁的七大姑八大姨与另一位的同学和同事相识。坊间流传“六步定理”:一个人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必定包括开始这个人。不出六步!我们可以假定每个人有个亲朋好友圈,半径为10个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又各有不在原来圈子里的10个亲朋好友。类推六步下来的人数为一百万人。如果亲朋好友圈的半径为100个亲朋好友,六步下来的人数为一万亿人,远远超过地球上的总人数。实际上,只要亲朋好友圈的半径约为四十人即可以将地球上的所有人数都包括进来。由于我们通常活动的圈子局限于学术圈,总人数运少于地球村人数,一般三到四步即可以搞定。所以,偶然性中暗藏了必然性。似巧合而非巧合。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说的是个“缘”字,也可以归结为巧合。“百年修得同船渡”实际上也隐含了一个“巧”字。想一想,一个人就算每天都乘船渡河(或乘车赶路),假定每天聚在一起的人都不相同,一年365天,每天遇到100人,一年也就遇到36500人。就算能活到一百岁,百年共遇到365万人。与几十亿人口相比仍是少数,是几百分之一的几率。可见同船渡实属不易。尽管同船(车)之人各不相识,过了河(到了站)谁都不再看谁一眼,立即分散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同船渡的缘分还是弥足珍贵的。当然,能够成为师生、同学、同事、战友、邻居的缘分比同船渡更显珍贵了。更不用说共枕眠的难得,从几十亿人中能相互爱慕聚到一起,可能千年的修行也未必能成功。之所以大学(或研究生)同寝室的舍友之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正是因为大家共渡了一段最美妙的时光(有人可是同床共眠吆!当然,是上下两层的架子床^_^)。世间最最奇妙的事情就是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既有意又属于无心,相聚早一秒不成功,晚一分不灵爽。可是,一但大家在人海中分散开,再相聚首不知又待何年!世界上诸多事情都具有巧合的特性,好似在冥冥之中有谁在安排这世上默默运转的一切。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许多奇巧机遇之事,在关键之处走岔一步,相差仅在毫厘之间,以后的一切均不可能发生。一切的一切均蕴涵着一个“巧”字。真所谓:可遇不可求,求之反不得;能躲不能斥,斥之偏上撞;来者无法避,逝者不可追。“不是冤家不聚头”!有时想一想,就是能成为竞争对手、冤家甚至是仇家也是一种缘分。理解了这一切,我们会发现,所有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幸运、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我们会以一种感恩的心来感受一切!

    以几个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例子做为《巧合》系列的开篇,当然,大家也许已经猜出,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想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且听下回分解。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44-6060.html

上一篇:吟梦
下一篇:巧合-2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