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hi3972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zhi397288

博文

凶手藏在DNA里 精选

已有 8091 次阅读 2014-9-13 23:5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考古, 数据库, DNA, 隐私, 法医

有两个盗贼劫住了一位开珠宝店的女士,要求她交出保险柜密码和钥匙,这位女士照做了。两位绑匪顺利的拿走了财物,其中一位浪漫的窃贼还在这位女士的面颊留下一吻......就是这一吻留下的DNA,让警察找到了他。

美国有两个盗贼打劫了一家商场,什么值钱拿什么,珠宝首饰、纪念币、甚至电器都拿。估计是东西太重了,累着的两个人在冰箱找到一罐橘子汁,一起分享后扛着包走了,橘子汁包装盒随手扔在了地上。结果警察根据包装盒上的DNA,还是把这两个人抓住了。

这两个在网上广泛流传的例子可谓no zuo no die的典范。

在DNA鉴定技术得到应用之前,警察即使有证据,有时也无法判定凶手身份,让凶手逍遥法外(当然,有了DNA技术后,也会有无法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时候,比如辛普森杀妻案中,辩方律师声称DNA证据被污染,或是被栽赃,辛普森得以逃脱法律制裁)。

随着技术的发展,DNA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犯罪现场的取证、嫌疑人的判断、罪犯身份的认定。比如,主导美国恐怖袭击的头目本·拉登在被击毙后,美国官员说“DNA检测显示99.9%确定被击毙者是本·拉登本人”,前段时间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的凶手也是经过DNA比对鉴定而判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DNA鉴定技术应用到罪犯鉴定过程,大大增加了精度和准度。

DNA读脸术

抓犯人第一步,得知道嫌疑犯长什么样。传统的做法是请素描师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来画像,考量的是目击者的记忆、表达能力和素描师的技术,这样画出来的画像往往只有几成相似。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现在,科学家们已能从DNA信息中了解到嫌疑犯更为具象的外貌,且准确度已能高于素描了。话说,《PLoS Genetics》在今年3月份就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文中声称,他们已能根据DNA信息推测出一个人大体长相的3D轮廓了。

目前,科学家已掌握了与面部特征相关的20多种基因,根据关联分析,即可拼凑出基因拥有者的具体样子了。尽管现在这个技术精确度还有待提高,离广泛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因为它会遇到诸如基因信息不完整、有的外观信息通过基因很难界定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考虑后天、环境等因素对基因的影响),但相信随着更多的探索,让罪犯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将不只是美好的祝愿。

DNA跟踪术

据说美国ADT公司有新的安防技术,它能够跟踪罪犯长达半月。当罪犯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或是准备撤退的时候,工作人员只要轻按一个按钮,罪犯就会被喷洒一种物质,粗心的罪犯会以为是哪儿喷出的一点水渍,但实际上这种物质会悄无声息地在罪犯身上潜伏,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甚至会发出荧光,警察可通过工具查看到谁是真正的罪犯。据说,这是美国ADT公司推出的安防系统DNA Guardian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然,英国SmartWater公司也有类似的防盗溶液。它是化学元素,理论上说来,可以比上述的DNA停留的时间更为持久。

DNA数据库

文章开头举的两个例子中,有一点没提到,就是警察如何在人海茫茫中找到与现场基因型匹配的罪犯的。答案很简单——之前就掌握了罪犯的DNA信息。

就像指纹、照片这些信息一样,也许我们的DNA也需要被收录进一个数据库里,方便核对和管理。DNA的唯一性和精确性远胜于指纹和照片这些特征,并且人体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细胞都可以被作为取样对象。但对于DNA精确取样和妥善保存要求很高,如果样品弄错或受污染,都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法庭科学国家DNA数据库的国家,鉴于其在打击犯罪、寻找失踪人口上作用很大,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陆续建立了这类DNA数据库。考虑到被采集者的隐私安全,这些DNA数据库需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运作和管理,保证个人DNA信息的安全。

DNA隐私与安全

尽管如此,还是有科学家对DNA信息的泄露提出担忧。美国NIH的生物信息学家Yaniv Erlich提出,从技术上来说,不需要你的DNA样本,只需要你的DNA信息,就可以确定你的身份。许多机构都有采集你的DNA信息的理由,你却无法保障DNA信息被采集后、个人基因信息的安全,和他人因随意读取你的基因信息后是否会产生歧视。

对于不了解基因技术的民众,也会有一些隐忧。比如,如果他人把带有你DNA信息的物质丢在犯罪现场(头发、皮肤组织、唾液、血液、你摸过的东西等),你是否会因此被逮捕?假如你又恰好没有不在场证据,是不是就会被判罪了?如果遇到高明一些的罪犯,他们掌握了伪造DNA的技术——把你的DNA植入他人的组织里,或是知道你的DNA信息后直接进行DNA合成......真是越想越黑暗。对于犯罪我们可能防不胜防,但也可以通过提高DNA鉴定技术、限制DNA信息的采集和被读取等方式,在一定限度上保证被采集者的隐私权,及减少信息被借用和伪造而无法被鉴别的可能。

总体说来,隐藏在DNA背后的丰富信息,确是一个珍贵而隐秘的资源,其在法医、考古、健康医疗等方面所将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对DNA背后信息的深入挖掘,以及对相关物证的关联性研究,将对现有的研究方式及操作流程,带来崭新的思路。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DNA信息同样是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妥善保存,不妥善处理遗传资源,其将带来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使用好它,如果更高效更安全的利用它,以期获得我们所要的,并且真正成为能为人类排忧解难的利器,将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全新的挑战和重大课题,值得我们去持续不断的探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5687-827551.html

上一篇:睡觉那些事儿
下一篇:人为何会得癌症?

12 戴德昌 唐凌峰 薛宇 汪晓军 王春艳 王守业 梁洪泽 李天成 biofans yunmu shaoyunpeng JIANH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