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跃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飞跃

博文

好雨知时节-科技“三会”杂记 精选

已有 8640 次阅读 2016-6-3 12:48 |个人分类:感言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创新, 科研投入, 科技“三会”

好雨知时节


王飞跃

 

   在史无前例的科技“三会”上,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二十余次被参会者自发的阵阵掌声所打断,为什么?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尊重科研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路径的不定性等特点,允许科研人员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活动;许多科研必须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科技成果不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管出来的; 加大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力争建国百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等等;这些话非常务实,点到了许多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痛处”,大家感到中央领导问题清楚、决心极大,全力以赴催生科技创新的春天。    


   正如总书记讲的,当今世界“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中国已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但近十四亿的人口、如此大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格”长期落后于他国之后。“周虽旧邦,其命唯新”,创新并领先于世界,只能是中华民族的宿命。此时此刻,在以智能科技为特征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的今天,我们必须立即变革、立即行动,国际形势也迫使我们要有“紧迫感”;不是创新的春天,就是落后的冬天。    


   华为任正非的发言,让大家在感到创新问题严峻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做为民族企业的旗帜,华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不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目前无法想象。届时,可能产业将移回西方,中国将空心化。要改变这一趋势必须大规模地培养基础人才,否则就连华为这样的企业,由于“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任正非打破这一困境的药方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 未来几年,研发经费提升到100到200亿美元,进而“胸有成竹在2020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数情况下,打好基础、实事求是,就是最大最好的创新,这正是华为的创新思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提倡的创新文化:对未来的探索本来就没有“失败”这个名词,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没有这种创新氛围,创新只能是白日之梦。


   许多与会代表深为这些讲话所鼓舞,盼望能有强大的执行力,落实三会的精神。当然,也有人担心:希望这不是“兴奋剂,而是定心丸”,不能以“搞运动的方式搞创新”,必须充分让一线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来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言语虽然尖锐,但心情可谅。6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委会议,以5项切实有力的措施,神速落实“三会”精神,再次让代表们感到中央推进科技创新春天的决心和力度。


   国家已阐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但正如华为所认识到的: 目前许多行业已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明确规则、无潮流可随的困境,连“山寨”也“无门”了,迫切需要有独立精神、自由人格、平等意识的新一代加入创客、创新、创业的“三创”行列。这次科技三会的召开,为“三创”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无疑是建设“三个面向”的世界科技强国路上的一场及时雨。




本文经《光明日报》编辑后,发表于2016年6月3日理论频道,链接:
http://theory.gmw.cn/2016-06/03/content_20402178.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74-982195.html

上一篇:Where Does AlphaGo Go:阿尔法Go走向何方?
下一篇: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则:担心与希望

18 李本先 黄永义 唐常杰 周健 彭思龙 文克玲 武夷山 陆泽橼 马志超 韦玉程 彭真明 罗春元 周向进 xlianggg shenlu zjzhaokeqin wqhwqh333 woshigeshabiaa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