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bao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yu 生物医学学者

博文

李楠教授的“苹果”理论(Science & Research, beyond the Apple

已有 8065 次阅读 2009-7-21 18:54 |个人分类:科学社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科研, 苹果, 免疫学, 李楠, 百篇优博

科研 VS 青苹果&红苹果

科研 VS 苹果园

科研 VS 红苹果&青苹果

(这些漂亮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李楠教授的苹果”(Science & Research, beyond the Apple Garden)

2004年百篇优博获得者李楠教授访谈纪要

研究生论坛百篇优博系列访谈之一

by Baoyu

 

李楠教授简介:

李楠:女,博士,教授,师从国际著名免疫学家曹雪涛院士。2004年年底,李楠博士论文入选该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免疫学团队连续 3年获得这一殊荣。她在国外著名学术杂志已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被总后评为“学习成才标兵”,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十五”,“十一五”等重大专项课题。

 

77日晚7:00-8:00在教学馆6教,我和郭鑫同学对李楠教授进行了访谈。有10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到场聆听了访谈。李楠教授侃侃而谈,对我们的问题耐心细致地作了回答;体现了谦虚、严谨、平易、有为的新一代科学家风范。

 

以下是预访谈内容的纪要:

 

1 您获得百篇优博有哪些成功要素,比如选题?

导师定的方向,做免疫相关新分子,一直做下来,有不少发现。后来就获得了优博。

 

2 您科研的路程很成功,但我们想知道您遇到过哪些挫折,以及应对的心态?

我做的课题一直很成功,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可能前期准备比较好吧。相比,我们这儿的其它优博获得者,或许有很多好故事与你们分享。

 

3 您本科毕业后为什么选择来免疫所呢?

我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在军事医学领域工作了30多年。在初中时就知道了抗原、抗体等免疫学概念。1996年夏天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也曾考虑过加入北京等地的国家队,但是看到免疫所包括导师曹雪涛在内,满眼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气氛特别好;所以就毫不犹豫投奔而来。

 

4 您当时进入的这个领域(分子免疫学)是怎样一个状况?

这个领域刚刚开创,竞争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出成果。

 

5 免疫学教研室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百篇优博获得者?

实验平台完善,硬件好。良好的氛围,大家共有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导师选定的方向,热点,学科交叉。

 

6  03SARS爆发时,免疫所团队是如何攻关的?

当时全国主要的免疫学研究所都在攻关,北方如北京中国疾控中心的洪涛院士,南方有上海生科院,免疫所等。免疫所,主要靠曹院士从香港和国外获得了几株灭活病毒样本,然后克隆了几个关键基因,作了功能分析;前后只用了一个月,最后研究成果发表在<Blood>上。

 

7 您的课题组是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的?

分子免疫学要先克隆到新基因,然后做功能分析。首先确定它是不是一条新基因,这时要做序列比对、同源分析;下游做基因功能时团队分工合作。

 

8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论文呢?

这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首先有设计合理的课题和实验结果,然后对照合适的SCI杂志的要求——都有一个author guide来撰写文章,这样投出后都会有好的反馈,针对review的意见,加以完善就是了。

 

9 现在与您读研时做科研有何差别?

摘苹果的比喻。

搞科研就如同走进了一片诱人的苹果园。那些好摘的苹果都被大个子摘走了。我们要练起跳的本事,大伙一起想招,一起使劲儿,摘到个人跳起来摘不到的苹果,才是真本事。(曹雪涛院士语)

 

10 免疫所近年来有哪些发展动向?

近几年免疫学教研室注重学科交叉,从招收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就可以看出来。招的学生原来有学化学的,学兽医的,不止是生物、医学,有时要跨一级学科。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未来还会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8954-244812.html

上一篇:国际著名植物发育学家马红访谈录 (Interview with MA Hong-the i
下一篇:日食笔记 (You should know the SOLAR Eclipse)

3 柳东阳 王立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