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部分媒体聚焦学术界的偏差 精选

已有 3878 次阅读 2008-4-14 08:51 |个人分类:编作交流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媒体, 聚焦, 偏差

部分媒体对于学术界的关注,正面少于反面。

他们的论调大概是:你们学术界花费了经费、人力,出了论文是正常的,出了书籍也是正常的;这些就不需要关注了,而一旦出现了论文造假、抄袭,教授争论或者有不珍惜自己生命的,看到这些,有的记者就比较兴奋。他们乐于看到那些阴暗面,那些东西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乐于传播的。

农民在田间里走动,看见杂草拔掉了,不是新闻,没有人报道。高校、科研单位发现造假论文,处理了,也属于正常现象。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的,可是一旦有人报料,就成了可以大肆炒作的、轰动一时的事件了。这样做的结果,不见得利于学术界的正常建设,因为事件的炒作后果往往导致的不是最初揭发者的初衷。结果是变了味的。

这样的炒作不但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起到了示范作用。这类似于一些曾经热播随后被禁播的所谓破案电视连续剧。他们展示的是犯罪的详细过程,对于罪犯的描写栩栩如生;对于正面形象的刻画反而苍白。

以前段时间热炒的南北教授的争论为例,有些媒体关注的焦点恐怕不是学科建设,而是两个教授“吵”起来了,还动了粗口。

再以屡见报端的教授、博士、硕士自杀事件为例,(准)高级知识分子的自杀率没有报道显示的那样高,但是这些事件的暴光率高的相当不正常。这样的报道起到的作用之一就是恶性循环,加剧了那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状态。(准)高级知识分子们的生存压力的确有,但采取极端手段解脱的比重毕竟很小。

部分媒体热衷于传播学术界的负面消息、新闻,反映了他们在潜意识中对于学术界的怀疑或者不能正视。另外,有些学术思想的确不容易懂,很难传播,记者们一写报道就出偏差,就被动。

故此,他们的报道聚焦点难免偏颇。极力渲染学术界的负面新闻,并不一定意味着媒体的公正度高。这些报道其实反映了部分媒体以及读者的不良期待——“瞧,他们又出问题了;虽然我不属于那个圈子,可还是发现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并不像以前显示的那样高明。”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21611.html

上一篇:辛弃疾雕像
下一篇:一位老测绘人的骄傲(转载)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