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z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zhuang

博文

对于错觉的分析 精选

已有 5439 次阅读 2016-10-2 23:0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1、什么是错觉

错觉,与真实知觉和幻觉相关。简单而言,真实知觉(veridical perception)指的是标准身体条件下处于标准外部环境下的经验认识,错觉(illusion)指的是身体条件不标准或者外部环境不标准下的经验认识,比如海市蜃楼。幻觉(hallucination)与错觉的区别在于,错觉一般是指外部有相应的物质对象,幻觉一般是指外部没有相应的物质对象,比如饮用某些药剂之后的头脑幻象。

2、对于错觉的分析

这里重点分析错觉,所谓的错觉,错误发生在哪里?例如,筷子半插在水中,观察者会看到筷子弯曲了。在这个经验认识中,到底哪里可以称为错误?筷子半插在水中,这谈不上错误。观察者看到筷子弯曲了,这也谈不上错误。事实上,如果一个观察者,看到的筷子不是弯曲的,大家反而会感到奇怪。那么,到底其它地方哪里可以称为错误?如果观察者根据这个经验认识,做出“这根筷子是弯曲的”这样的判断,这时候就是错误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做出这样的错误判断。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这里所谓的错觉,并没有出现任何可以称为错误的判断。我们只是沿袭了这个词语而已。或者说,这里“错觉”的使用,是说这样的经验认识,容易引导观察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进一步地,筷子半插在水中的弯曲错觉,与带着墨镜的阴暗错觉,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他们的差别只是在于,一个经过了水的折射,一个经过了墨镜的过滤。

错觉与真实知觉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要说区别,区别只是在于错觉更容易引导观察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以筷子的真实知觉和错觉为例,在真实知觉中,筷子反射光线,光线经过标准的空气,进入观察者的视觉器官。在错觉中,筷子也反射光线,但在水中光线被折射,然后再进入观察者的视觉器官。两者的区别在于外部环境有所不同,一个是标准的空气,一个是不标准的水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光线不管是经过空气,还是经过水,最终还是要进入观察者的视觉器官,这时候才能进行认识。在认识论意义上,错觉与真实知觉同等重要。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上,错觉甚至比真实知识更重要,正是有筷子在水中的弯曲错觉,科学家才得以研究折射现象。

这里就从正面描述和解释了错觉。


3、当代析取论对于间接实在论的批判是无效的

错觉问题,引申出来的是直接实在论和间接实在论(当代形式是表征论)的PK。罗素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相信间接实在论已经战胜了直接实在论。然而,当代美国哲学,兴起了一阵直接实在论对于间接实在论的批判攻势,析取论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又开始倾向于相信直接实在论已经胜出了。但是,如果理解了上述对于错觉的正面描述。析取论对于间接实在论的批判基本是无效的。

析取论者主要有欣顿和麦克道威尔。析取论者认为错觉与真实知觉是不同种类的心理状态。关于错觉与真实知觉,当然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间接实在论者认为,不管是错觉还是真实知觉,都有一个“感觉材料”之类的事物,中介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之间。感觉材料,可以简单理解为光进入视觉器官之后形成的心理直接认识对象。

析取论者的观点主要是错觉与真实知觉是很不相同的,以至于不能接受间接实在论者的“感觉材料”之类的共同中介。欣顿批判的“共同因素假说”,主要是说幻觉和真实知觉的不同,比如幻觉是没有外部物质对象的,而真实知觉是有的。但是,间接实在论同样承认这一点。麦克道威尔批判的“最高共同因素”,主要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说真实知觉比错觉更重要。但事实的情况是,在认识论意义上,错觉的重要性并不会少于真实知觉。例如,正是因为有筷子半插在水中的弯曲错觉,科学家才得以研究水的折射规律。其实,在我们上述对于错觉的描述或者解释中,错觉与真实知觉同样都需要光进入视觉器官才能形成心理认识,这里有脑细胞的物质状态,还有心理认识的现象特质。这个共同因素,不管是欣顿还是麦克道威尔,都是无力批驳的。

所以,析取论对于间接实在论的批判,基本是无效的。析取论对于错觉的描述,也不比间接实在论者更有描述力和解释力。坦白地讲,直接实在论的复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哲学并不总是在进步,有时候也经常会退步。

以上,我们澄清了错觉现象,并且为间接实在论提供了辩护。



如果对此逻辑与认知有兴趣,可以深入阅读:


[1] 庄朝晖,关于经验论的所谓教条,《中国分析哲学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2] 庄朝晖,关于塞拉斯的所与神话,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讨会,厦门大学哲学系,2012年11月11日.

[3] 庄朝晖,现量无所谓对错,《因明》,第六辑,甘肃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eLoveWisdom,分享东西方智慧!分享逻辑,分享分析方法,分享深刻的观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98357-1006384.html

上一篇:三段论证明中国是比较文明的国家
下一篇:逍遥游:庄子的自由精神

3 徐令予 尤明庆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