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z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zhuang

博文

平衡之道及其应用浅析

已有 2930 次阅读 2016-7-1 11:4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摘要:东西方的经典智慧,都强调要有平衡之道,方向是一样的,当然也各有侧重。所谓经典,就是超越时空的智慧。要学习经典,更要将经典应用于自身和当代,这样才能活学活用。平衡之道的当代应用还有待于展开,坚持理性和平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平衡平等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传统智慧的平衡之道

东西方的经典智慧,都强调要有平衡之道,方向是一样的,当然也各有侧重。

1、道家的平衡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自然的规律,是自动保持平衡,就像温度高的会向温度低的平衡。但是,人类的行为,却往往会制造各种二元对立和冲突,比如地位财富的对立与冲突等等。

所谓的“顺其自然”的意思是,消除人为主观成见,消除二元对立,顺应于道顺应于自然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此境界,方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与人类也友爱和谐。

2、儒家的中庸

《中庸》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君子而时中”,就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保持理性平衡的判断。

程颐先生在解释《中庸》时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理事互相促进,将理应用于事,在事上深入理。

3、佛家的中道

在重要的修习经典《大念处经》中,佛陀教导学生正念正知身心当下的一切现象,也就是觉察身心当下的一切现象,同时保持平等的心。所谓平等的心,也就是对于当下的现象,既不贪执也不排斥。贪执是一个极端,排斥也是另外一个极端。平等心,则是平衡中道的心。

二、平衡之道的当代应用

所谓经典,就是超越时空的智慧。要学习经典,更要将经典应用于自身和当代,这样才能活学活用。以下是一些初步的思考与应用,将平衡之道应用于自身和社会的进步。

1、心灵与物质

心灵与物质,是一对平衡的关系。当今世界,过于强调物质主义。物质主义者认为,物质进步是最重要的进步,物质进步才能带来幸福。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就是历史以来最进步最幸福的一代。但事实显然不是如此。人类享受着先进的物质,同时也承受着古来少有的冲突和痛苦。心灵与物质的关系,需要再平衡。

2、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一对平衡的关系。当今世界,过于强调现代的先进性,过于贬低传统的智慧。其实,老子,佛陀,孔子,苏格拉底,耶稣这样心灵层级的人,从古以来是非常少有的。他们的智慧是深刻的,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不承认,那么我们可以思考,谁的人格可以流芳千年?谁写的文章能够流传百世?答案当然是非常少有的。现代的进步,主要是物质科学的进步。东西方圣贤,则主要是在心灵方面的智慧与慈爱。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需要再平衡。

3、个人与国家

个人和国家,其实也是平衡的关系。个人主义有两种极端,过强是一个极端,过弱也是一个极端。过强的个人主义,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最终会伤人自伤。过弱的个人主义,则陷入于过分的自卑,盲目崇拜于外在权威,比如迷信西方中心主义,迷信新自由主义等等。国家主义也有两种极端,过强是一个极端,过弱也是一个极端。过强的国家主义,会侵犯个人自由压制个人活力,从而也会伤害国家。过弱的国家主义,国家该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同样会伤害民众的自由,比如英国脱欧公投,比如美国金融法治监管不给力。

4、金融与实业

金融与实业,也是平衡的关系。现在的世界,过于推崇金融。美国的人才,很多到华尔街。英国的制造业,成为英国的软肋,而制造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中国同样过于推崇金融,人才的流动,往金融的方向靠拢,例如不少高考考生优先选择经济金融专业。但问题是,如果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的过分发展,其实就是导向于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的泡沫经济。所以,在目前的状态下,中国有必要正视甚至适当扶持实业制造业,鼓励科技创新和实业兴国,在舆论上引导推崇创新推崇实干的价值取向。这也正是我们国家正在做的。

三、开放平衡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这十六个字便是中国传统智慧的平衡之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平衡之道的当代应用还有待于深入展开,坚持理性和平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习任何事物和理论之前,都需要保持一颗理性而平衡的心。

祝福我们更加平衡美好!

祝福中国更加平衡美好!

祝福世界更加平衡美好!

2016630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98357-987950.html

上一篇:英国脱欧评论:其败也民主
下一篇:超越左派右派的分歧

1 wangbin608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