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一些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只是特定观念所致
热度 3 2021-6-6 23:58
今天上午,我参加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活动。轮到我指导的学生陈述与答辩时,我需要回避,就到休息室休息。其间,一位同事招呼另一同事喝听装咖啡,后者连连摆手:“我不喝咖啡了!昨天就是因为喝了咖啡,晚上一直睡不着。”前者笑着说:“昨天不是下午喝的咖啡吗?怎么到了晚上还睡不着?” 后者认真地强调: “是啊,我 ...
7186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利克特量尺与利克特量表:你真的理解吗?
2021-6-5 23:57
测量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类基本方法,通常采用量表或问卷这样的测量工具。虽然量表与问卷是有区别的,编制量表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应当制定常模,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这两个术语通常被当成可以替换使用的术语。量表、问卷测量的心理属性不同,例如,有的测量人们的态度,有的测量人们的智力,从而,就有态度量表(或问卷 ...
73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心理学研究,不能忘了基本理论
热度 2 2021-6-4 23:58
近些年来,心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热点领域 ——具身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 ),并扩展到了具身情绪( Embodied emotion ),甚至还有更具体的具身道德( Embodied morality )。例如,个体戴着耳机做点头状地听音频材料,会把耳机的质量评价得更好;个体戴着耳机做摇头状地听音频材料,会把耳机 ...
5714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自我概念:罗杰斯理论的基石
2021-6-3 23:57
在博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与建议》中,我提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价值中立原则。罗杰斯的理论很有影响,社会上很多人都熟悉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现代社会,自我或自我概念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词语。实际上,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自我概念关系密切,可以认为,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石。 罗杰斯( Car ...
75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与建议
热度 1 2021-6-2 23:58
日前,我应邀参加某市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连续当了 3 天评委,对该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发展现状,由衷地感到欣喜。我认为,这些参与展示的教师,态度端正、投入充分、技能娴熟、堪为榜样。说句反映事实的套话,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尤其该市各级领导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 ...
159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发现学习:布鲁纳教学理论的特色
热度 5 2021-6-1 23:57
许多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师,即使不太了解心理学家布鲁纳,都可能听说过发现学习。可以认为,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特色,也是 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体现。 在大力提倡创新、创造的今天,重温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特别有意义的。 布鲁纳( 1966 )认为,虽然通过行为主义所说的刺激 - 反应联结,可能记 ...
90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强化机制: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关键
热度 1 2021-5-31 23:57
博文《学习动机: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支点》指出,布鲁纳( 1966 )特别看重学习动机,并将它列为 自己 教学理论的第一原理。同时,布鲁纳没有抛弃强化概念,认为强化机制对于学习是很重要的,并将它列为 自己 教学理论的第四原理 (学科结构、呈现序列分别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第二原理、第三原理) ...
75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呈现序列: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技巧
热度 3 2021-5-30 23:54
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同样的科目类似的内容,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起来容易,在另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起来困难。我们自然想到,这是因为不同教师的授课水平不同。那么,让我们学起来感到容易的教师,他们有何高明之处呢?布鲁纳教学理论强调的呈现序列,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优秀教师授课的一个技巧。 一 ...
744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学习动机: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支点
热度 5 2021-5-29 23:57
我们人类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往往有其推动力量,也就是动机。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也有动机,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学习动力,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学习动机。布鲁纳( 1966 )特别看重学习动机,将之列为他教学理论的第一原理。我认为,学习动机既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要点,又是支点,基于学习动机,教师在真实课堂中 ...
11482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5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