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转瞬即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123xq 游走于学术边缘。

博文

科学与人文(一)

已有 2851 次阅读 2012-10-29 10:30 |个人分类:哲学片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 人文

我一直以为,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上,科学与人文似乎是一对冤家。科学强调理性,以事实、观察、实验、数据为根据,力图排除所有的人为干扰,以价值无涉为客观性追求的学理依据。人文则强调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关怀,更多地从某种个人主义视角讨论价值旨归和价值天平。但是如果考虑这二者的源头,又不免犯起了愁:他们都源起于古希腊,历经中世纪,发达于现代社会。何以二者会在这样的时刻分道扬镳,固守一隅?二者之间真的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还是二者殊途同归?
今日看了一本关于人文主义的小册子,据这本书考证,人文主义的原初语境是指人对知识的追求,带有某种精英主义或起码是对文明的一种精致化思考。反思西方文明的演化路径,其实处处都能看到类似的影子。对普罗大众的人文关怀简而言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佛教的悲天悯人,以无我之心发大慈悲;一种是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现实中的大多数都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由此可知,西方语境中具有独立之思考,批判之精神的知识分子,本身就是人文主义的化身。
科学与人文的分化,大抵可以从某种态度开始。这是人对自我的一种理解,特别是对于自我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古希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种。认识自己有两种路径:自我的反思,自我的拷问,内省,慎独,大概都属于这一类,强调的是对生命自身的感悟,由“我”及“他”。从学理上来说没有错,但是如何能够“及他”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及他”却越来越成为追问的对象。因为毕竟“他”不是“我”,否则,何谈“及他”?另一条路径就是从外在的现象或事实来认识自己,也就是所谓的科学。这似乎是比较能够靠得住的,因为作为生物物种,人类都是一样的:不论是解剖学还是基因。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不论生命科学如何发达,认知科学如何可靠,都无法把人的理性和感性画一条明确的界限。毕竟,人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析和还原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2774-627189.html

上一篇:美杜莎之谜(一)
下一篇:永远的启蒙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