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向奥运志愿者敬礼

已有 4862 次阅读 2008-8-28 09:57 |个人分类:入世|关键词:学者| 奥运, 志愿者

我早就知道奥运志愿者是一件吃力不怎么讨好的事情,但我实在没有想到是这么的吃力,和这么的不讨好。

读了松鼠会才女悠扬的文章,心里真是感慨万千。用披星戴月、呕心沥血来说一点不过分。而与之对比的是,是社会各界对奥运志愿者的冷漠。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金牌和刘翔身上。当你说金牌就是硬道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过那些在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奥运会将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奥运会将会付出多少额外的代价?

 

看两组数字:

北京市奥组委发布的消息称,8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有志愿者4.7万人,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志愿者人数是6万。此次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人数是170万人,超过这个城市人口的1/10。(http://2008.sohu.com/20080817/n258944272.shtml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赖臻)记者在16日召开的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共录用了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74615名志愿者,比原计划增加了将近5000人,北京奥组委将对他们实行精神奖励的政策。(http://www.gov.cn/jrzg/2008-07/16/content_1047053.htm

前一个指未经培训的临时志愿者,如帮助巡视小区或者在有马拉松等公路项目的时候做一下观众;后者指经培训的专门的志愿者,我估计最后数字在10万左右。

 

奥运志愿者基本在720日就已经正式上岗,不计算前面的培训,他们至少已经没日没夜没假日的工作了整整一个月,按北京月薪3000元计算,如果给近8万志愿者发工资的话,需要总共2.4亿元人民币。

在奥运的辉煌和金牌的荣誉后面是志愿者无私、辛苦的付出,他们才是北京奥运会最伟大的人,我向他们致敬、献礼,我一个人的声音是微小的,我不知道这是否足以对抗媒体和人们的冷漠。

还是听听一个奥运志愿者的原音吧。尽管对于奥运志愿者自己来说,这是她一生难得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但都不成其为人们对她们冷漠的理由。

 

-------------------------------------

 

所有引用的文字均来自悠扬同学的博客并针得作者同意,为了尊重原著,一个字未改,其中有少量错别字,也没改。

悠扬同学很棒,是松鼠会活跃的心理学科普作者,松鼠会在姬十三的组织下做得有声有色,我正要写文介绍他们,插播一个小广告:

科学松鼠会计划每周翻译新科学家的封面和纽约客的科学文章,请大家关注

另外,由于翻译工作量极大,也邀请大家积极参与翻译,成为运后翻译志愿者。:)

 

-------------------------------------

 

也来总结奥运,我的奥运

(原文地址:http://cobblest.blogbus.com/logs/28194349.html

今天和留在学校的几个姐妹聊起奥运的后续话题。还是可以拿着身份注册卡去蹭公交车,还是可以拿奥运制服去卖钱,还是可以继续把玩脖带上满满的徽章。不必在四点钟爬起来,在大巴上继续昨夜的梦,也不会再披星戴月地归来,睡到当午。再没有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突然出现在眼前,念着同一个梦,也再没有大马路上排列整齐的人群和维护治安的志愿者。这样一届神奇的奥运,这样一个盛大的聚会。交织着中国人的梦想,现实的红色力量,全世界走进中国的机遇。我更喜欢的是,全球人在北京一起来进行的大party。还有这几天蓝色的日子,苦乐酸甜,虽然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却也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谁要说volunteer的工作是清闲的就请他来亲自体验一下。老爸老妈再也不要说我没吃过苦了。早班的430,为了睡眠,只好牺牲一下面相。在大巴上倒头继续睡,一直到鸟巢依旧是晨曦尚早,眼看着绛红色的霞光从鸟巢周围沉寂的楼群后面慢慢蔓延上来,却已经要开始一天的忙碌了。坚硬的面包和面棍一样的香肠让我看到包装食品就要吐,可口可乐和果粒橙也已经成为这辈子都不想再动的饮料了。回到家那几天,只想吃一顿新鲜的蔬菜,清水煮虾沾酱油,骨汤烩面。

每天站立的67个小时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了。得空坐下,一动也不想动。回到宿舍,倒头就能睡着。数千人每天的流量,看人看到头大,回答观众的问题到发疯。广播员的时候,一遍一遍重复着,口渴到一下子吞下一瓶水。傍晚或凌晨回来,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惫。

不知是苦中作乐的念头作怪。已开始对于换pin毫无感觉的我,在后来的几天里面开始了疯狂的换pin之旅。先是在空手套白狼的境界里面积累了近十枚徽章,然后是每天和同伴相互鉴赏新的徽章,到了最后一天还跑去买了200块钱的pin,在最后一天的疯狂的OCD里面找到为数不多的换pin同仁疯狂交换。三丰说我真是走火入魔了。呵呵,谁不是呢,一个个的在胸前摆满了小奖章似的pins。也许pin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不想用pin去换得多少金钱。关键是换pin的过程,想起那些有趣的人,想起那些换pin过程中的惊喜和奇遇。那个带满了Atlanta的老爷爷给我的Salt LakeAtlanta徽章,那个换Omega的神奇的阿拉伯人,每天和我们不务正业的安保dd,媒体区那些有趣的换pin人,给我卡莎徽章的mm,俄罗斯代表团的mm……每一个徽章背后,都存着对Olympic Game的一份独特的纪念。这也是为什么我只想换各界奥运会pin的原因吧。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继续经历以后所有的奥运会,周游世界,带着我的pin……

除了可爱的Psyers,最开心的事情更是认识了两个可爱的jj。两个人活宝一样的性格,那么可亲。再累再苦,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坚持了最长的上岗时间。所谓合格的volunteer,就是像这样不远千里来服务大众的吧。和她们在一起,感受乐观,感受关怀,感受一种近似亲人的体贴。休假那天回来,听说昊昊一直在说想我的话,心里说不出的甜蜜。让我们继续打情骂俏下去吧,女孩子们,我等着你们给我寄和Russia帅哥的照片,还有香车美女照。期望在未来的一年,到天津去骚扰你们~

如果说仅仅是干活干的累,恐怕还不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那些让人无奈的人事,才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我没经历的,但也听说,也看到过。被观众误解,被观众骂,被观众骗,也都是自己亲身感受过的。有时候真的想说,凭什么一分钱不拿,还要在这受这份罪。但也许,这就是世界,也许这样一个免费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对这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昊昊和博博教导我,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也许真的是这样呢。只是,如果我成为母亲,觉得要把诚实放在教育的首位。不过好在,那么多中外的嘉宾的理解和配合,才能抵得过那些不光彩的回忆。


无论外电如何评论,这届奥运,我们还是看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复杂情感,北京人民的纠结感情,还有DGov的铁腕政策。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队伍,到开幕式的人海战术,到比赛门票的纷纷争争,到对运动员个体的巨大关注。不过好在接触了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我们对于体育,对于奥林匹克的含义或许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吧。事情再糟糕,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的方面,而且相信Olympic对于北京和中国都是一个好的契机。虽然有些事情实在是难以改变,就让我们慢慢去改变那些可以扭转的趋势吧。

whatever, 51golden mendal,真的还是蛮值得骄傲。可以顺利进行的这个盛大party,竟然也有我的一份贡献,也值得庆幸。当变成白头老妪,再翻出那些青葱的可爱的志愿者服装,打开那本长长的纪念册,看看那些记载着青春回忆的照片,想到的应该更多的是甜蜜。而那时,一切应该也会变得更美好了罢。

Thanks to Olmpic Games. You means a lot to me forever.

 

so tired these days

(原文地址:http://cobblest.blogbus.com/logs/27792805.html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折磨人的工作...每天回来只想睡,一直到晚饭的时间...不过心仿佛是静了一些。无论如何,还算实在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这是我一直以来缺乏的体验……就当是人生第一份工作好了。80%的无聊和疲惫,20%是清晨踏上跑到,抬头看到北京的秋高气爽,和熊熊燃烧在太阳下的火炬。还有一觉醒来,走在云朵下面。还有背负着现在这些,不得不承受。

 

Opening ceremony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

(原文地址:http://cobblest.blogbus.com/logs/27449524.html

艰难的三次彩排。记不清多少个疲惫不堪的夜晚。今天终于在炫目的礼花和人潮涌动中结束。留下来的,五味杂陈。当无数慰问短信飞来的时候,在人们眼中只是一场夺目的典礼。在我们眼中,确是一场真真切切的人山人海似的战斗。中国特色,在漫长的数天里,我觉得我离这个国家更近。当每天都有成千上完的票根从手上经过,性情各异的面孔瞬间掠过眼前,时而突然插进来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都构成了一副微缩的有关于这里一切的图画。如果可以用画笔的话,这幅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想来不会再有什么比它更加真实。或许是因为庞杂的机构,成海成山的人群,放大了很多事情;也许是久居闲室的我,从那四角的天空里望见的都是些如玻璃般美丽的幻影。不过相比因为选错了焦点的美丽,我更加信赖这种真实。我想中国人也在逐渐去接受这种真实,这种行进中的焦虑,还有勃勃的雄心。

 

-------------------------------------



我看奥运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38-36480.html

上一篇:静夜狂思-(33)-我爱你
下一篇:你说什么?是不是在骂我?

1 刘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