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kev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ekevin

博文

做科研的心态

已有 4371 次阅读 2018-6-6 13: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读了微信上一篇文章《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的没戏了》,文章对中国的科研现状进行了一定的评述,包括科研进展、科研实力等等,可以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我国科研整个氛围很热闹,很宏大,很前沿;二科技工作者很积极,很主动,持续跟跑。但对其中的科研问题和科研工作者境况却充斥着担忧和焦虑。我想科研青椒,看完肯定更加焦虑,焦虑自己的前途,焦虑国家的前途。从流,感觉思想都是老外的,鼻子被牵着走,举国力服务他人的思想,实在不甘心;不从流,无异于自愿进冷宫,同时还得带着老婆和孩子陪你吃糠咽菜,想必这种情况不会持久,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自己无所谓,老婆孩子老人们有所谓。这么看来,从流不情愿,不从流不忍心,到底该如何?

      这里还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有没有本事自己做决定,因为从不从流是需要资格的,有门槛的,不是想从就从的,所谓“人家不带你玩儿”就是这么回事,你自命清高,不见得能高过那个门槛;如果不从流,那就更需要真功夫了,在这种科学思想发源于西方的前提下,科研ideal贵如油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你能保证你的思想持续地最具潜力吗?可见,这种从不从流,从来就不是1+1=2那么简单,那么青椒到底该不该从?想从的该如何从?不想从的该如何自由发展?

      如果是已经从流的,我不知道会不会有这种“国家命运,前途堪忧”的焦虑,应该会很小,因为只要自己努力跟着固定的方向向前走了,衣食无忧,战他三百回合,有所成就,也就心满意足了,最起码对得起家人和自己的祖上。虽然没有大的波澜,不乏小的涟漪,最起码安逸安全安心。这样的青椒,我觉得是很幸福了,应该时刻懂得感恩和珍惜了。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种从流的大环境呢?它除了跟就是跟,还是跟吗?我是一直从心理上抗拒从流的,这也导致自己无比焦虑,但又不具备私奔的能力,上下不入流,实在痛苦,当一天一位师兄说:为什么当代人都感觉“时事负自己,而不是自己负时事呢?”这是一种心态,是对大环境的一种新解读,与上述微信文章中截然不同的一种心态,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同时也渐渐接受了这种心态。为什么呢?

      因为:

      1、科学无国界,我认为更应该说成是“科学思想无国界”,科学思想的伟大是因为它属于全人类,不论谁提出来,都是对人类认知世界作出了贡献,当然如果我们能为人类认知提供更多伟大的科学思想,是最帅气的事情了,但思想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更何况是科学的思想,需要从原理上挖掘,需要几代几十代人或天赋级学霸的横空出世来完成。西方向来有这方面的传统,我们只能先学,先参与,先跟上,先培养氛围和基本技能。各种类型的大小项目虽然逃脱不了他人提出的科学思想,但客观上却保证了我们在科学界的参与度,提升了影响力,用他人思想服务自身建设,在这种积累的过程中,在原有他人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此思考,可见国家在项目布局方面应该是充分考虑了自身实力和现状,同时秉持着“西学东用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理念来玩的,这种布局可能是目前最适合国情的,个人纵使多么不情愿,但静下心来细想可能是最负责任的一种布局和思考。说的露骨点,虽然有用钱堆文章的架势,但换个角度,这也是积累的一种方式,想学游泳,不进泳池是永远学不会的,游戏规则必须懂。所以,跟风式科研模式有存在的必要性,且不会短期内结束。

      2、国家当保姆,研究领域的很多热点都受国家指挥棒的调控,某种时候这种“时势造英雄”是与个人发展方向和长期坚持理念不一致,甚至相背离的,就比如现在很热的“环保”,大家都会想方设法去跟“环保”设计亲属关系,以便项目获批,自己得活。这种行为在不从流的人眼里可能属于见风使舵,不是真正做科研该有的精神追求,所以往往会嗤之以鼻。但这种热风向标不会平白无故的热起来,它有可能最基础,最关乎民生,毕竟国由人组成。自己想不到,国家不仅想到了,还告诉了你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这个时候往往是个人和国家利益相权衡的时候,政策导向会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该左该右需要依自己实际情况决定。

      3、自己的贡献,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加快发文速度就饿死,加快发文速度就丧失自我,让多少科研人员都感觉是个两难,不能静下心来专心搞科研,搞原创性科研,搞颠覆性创新。但这种宏观性的问题落到每个个体身上,就应该具体化考量了,如何让自己的科研之路顺利坦荡,首先应该摆着出发点,那就是自己做出了什么贡献,应该从自身先进行审查,在国家创造的这种跟风潮流下,自己又有多大能耐,自己又参与了多少,自己又创造了多少价值,在这种有风的环境中都创造不出价值,何谈被风吹乱了?何谈这种体制不合理了,纵使其存在诸多弊端。

      所以,这种所谓的“流”,首先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再次是不被个体思想左右和超越的,也就是说从流无可厚非,不从自当逍遥,能从则从,即从之,则安之,做好本职,不从则离,甚至离开这个行业,逍遥九天。

      那么如何从呢?最根本还是基本功吧,毕竟科研不同于其他,练好基本功,首先能服务于“流”,这种能服务需要个衔接过程,自发式的,被动式的,都可能存在;其次从“流”中汲取营养元素,摒弃糟粕,最终淬炼成精华。

      不从者,目前应该是比较痛苦,比较难熬的,毕竟富二代很少搞科研的,即使搞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那么多数者即使有不从的意愿,恐怕还需要在家庭审判后才能敲定。这种不从“流”的前景不知,可能很好,也可能不突出,当然不从者是不应该考虑这方面问题的,更多是靠纯粹的兴趣走下去的,这种人勇气可嘉,也活的潇洒,但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这种独特性格,格格不入的发展模式自古就有,唐朝时候,可能发挥到了极致吧,现在的情况是极力提倡,但完全由个体自由决定,毕竟人可以潇洒,空气不见得让你潇洒。

      如何做科研,心态最重要,用美苏冷战思维过活最累,独自潇洒又无比孤独寂寞,所以时事要讲,事实要看,实际要做。家庭、个人、国家都重要,但前提是活下去,用寥寥30年学会如何创新,人生足矣!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6180-1117695.html

上一篇:做科研的我们都有光辉的未来,加油!

6 张鹏举 曾玉亮 郭景涛 齐云龙 张鹰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