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zoMEMoi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enyuan6756 清谈误国 实学兴邦

博文

暹游记——曼谷,大城纪行之四 精选

已有 6550 次阅读 2016-9-29 01:3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旅游, 泰国, 东南亚, 曼谷, 大城

挽巴茵行宫(Bang Pa-In Palace)

     在回到曼谷看看大城转世后的面貌前,我先在大城与曼谷间的挽巴茵逗留一个下午,这里有一处建筑风格东西辉映的皇家园林—挽巴茵行宫。挽巴茵行宫最初由大城沙巴通王建造(1630-1655年间),一度被弃后,1872-1889间在拉玛四世(King Rama IV, King Mongkut)和拉玛五世(Rama V,King Chulalongkorn)时期得以大规模兴建。目前的皇室偶尔还来这里。

   整个行宫位于湄南河中洲,分散小岛若干,岛与岛间俱以长堤或长桥相连,兼有水陆之胜,岛上分布有风格迥异的各国式样的建筑,主要建筑都命名为Phra Thinang,意为临水别墅。在湄南河西岸仅有一座主要建筑—尼维塔姆马普拉哇寺(Wat Niwettham-Maprawat),拉玛五世1878所建,哥特式建筑,居然是一间佛寺,而且需要做缆车过河才能到达。

   行宫入口的一座水池呈规则长方形,分布一线喷泉,池子东的皇室亲属会所(Saphakhan Ratchaprayun)辟成博物馆,展示当今皇帝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the King Bhumibol Adulyadej)的随身用品,包括他的大量童年玩具。长方池子尽头横据着一座长桥Doll's Bridge,每座桥墩上站一尊西式人像,桥后湖泊的形状不再规整,湖水中央有金色泰式凉亭一座,是大皇宫阿方披摩亭的翻版,名为个人自由神圣之地(Aisawan Thiphaya-Art),可望不可入。

   阿方披摩亭再向北有一座廊桥Saovarod Bridge。该桥衔接的两座岛上,西端岛上有卓越闪耀之居(WarophatPhiman),是朱拉隆功国王1876建造的新古典样式宫殿。东端有诗丽吉王后主持重建的稳固园林之地(Uthayan Phumisathian)。

   稳固园林之地向北过短堤,有圣人之眼(Ho Withun Thasana),1881朱拉隆功国王建造,用以观察周围民情,盘绕而上则园内景观一览无余。

   再向北有天明殿(Wehart Chamrun),1889中国商会进献给朱拉隆功国王的一座中式宫殿。王座对面墙上书写历代早朝诗与乾隆诗歌。又有一副对子“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弟兄”。

   园林最北边环湖建一系列西式木别墅,为王子公主卧室。园中还有些小型建筑,供皇室成员休闲,造型小巧精致,比如Keng Boo-Pah Pra-Paht

   此外还有一片墓碑,主要有苏喃她(Sunand Akumariratana)王后纪念碑,1881苏喃她皇后和一位公主乘船前往挽巴茵途中不幸沉船。当时的船工囿于宫中规矩,竟然不敢伸出援手。朱拉隆功大帝(King Chulalongkorn)建立此碑以致哀思。

   园中繁花盛放,草坪则修剪许多动物造型。各处都播放着一些欢快的泰国民歌,女子喉音有如童声。下午四时许一队身高参差不齐的皇家卫兵在园里整齐地跑步操练,一边跑一边唱着着雄赳赳的进行曲。


Patpong夜市

  回到曼谷后住进是隆(Silom)的一个旅馆,入夜后在Patpong夜市闲逛。这里是曼谷夜生活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游客们心中纸醉金迷的曼谷影像。这里同时也是一个大集市,售卖各种纪念品。从这里往冲暖诗,蓝毗尼一带稍走几步就很安静了。游客们在曼谷感受到的生活跟当地人也真没什么关系。

王孙寺 (Wat Ratchanadda青铜寺)

  一月四日继续曼谷建筑之旅。王孙寺1846年拉玛三世兴建。正殿罗哈普拉萨(Loh Prasat)模仿锡兰古寺形制,由三十七座铸铁尖塔构成洞窟式六层金字塔。由于材质的原因出现了曼谷佛塔中很少见的黑顶白墙,显出一种特别的素净。泰国人终于没有放过这座寺庙,我参观时工人们正在从顶向下刷金漆。入园时有三只小猫来到我脚边轻轻嗅嗅。

泰提达拉姆寺(Wat Thepthidaram)

泰提达拉姆寺建于1836,白色墙底装饰彩瓷花样,没有其他佛寺那么繁复,显得很轻雅。建筑中具备较多中式元素,比如山墙上瓷塑凤凰。寺中遇到两大一小三只狗,分两次冲我大叫,吓得我一时腿软。回过神向院子外面走,猛然见一个和尚静静地坐在禅房一角,不言语地看着发生的一切。

大皇宫

  由于对善见寺印象极好,又去拜访一番,围廊里的桌子已经撤掉,却再次遇到那个拾荒的婆婆。出善见寺沿Bamrung Muang Rd一直走到大皇宫,宫墙洁白,门楼都高耸着曼杜普式的尖顶,不断有鸡蛋花,尖塔探出城墙,引起人们的心情。今天皇宫需要付费参观,我又欣赏了一下玉佛寺的壁画,直接去周五没参观的大皇宫中宫部分了。

   18世纪后,欧洲建筑,中国建筑,殖民地建筑成为世界建筑的三大主流风格。泰国建筑却在这些潮流之外别开新境,自成一格,其集大成之作,当属大王宫。大皇宫的前宫与中宫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在我参观过的皇家建筑里,在规模和精美程度上大皇宫是唯一可以和故宫相媲美的。

    中宫的第一座建筑武隆碧曼宫(Boromphiman)是风味纯正的新文艺复兴建筑。目前这里用来接见访泰的外国元首。

   中宫主要分为三大建筑群,首先是摩天宫殿群(Phra Maha Montien group),这里是却克里王朝前四代君王起居行政的地方,包含三座大殿,只有因陀罗殿(PhraThinang Amarin Winichai)向公众开放。殿内九重华盖下设施一座贴金木芙蓉王座。因陀罗殿内人头攒动,一步之遥的侧院,就没什么游客了,竟然能拍到空空荡荡的大皇宫景色! 摩天宫殿群中的许多台阶,走廊檐是中式风格,却能和泰式建筑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并不觉得突兀。

   中宫的第二部分是节基宫殿群(The Chakri Maha Prasat Group),是拉玛五世兴建的一系列建筑,对外开放的只有节基殿(Phra Thinang Chakri Maha Prasat)。1876年,拉玛五世为庆祝王朝百年诞辰而建造该殿。当时欧洲在东南亚殖民进程日盛,本身也曾在英国留学拉玛五世决心在国家体制和社会生活上西化。他委托新加坡的一个英国建筑事务所,决心建造一座欧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以标志王朝中兴。其他王室成员与宫中重臣却极力反对以西洋建筑作为皇宫中心,最后的结果是西式还在泰式之下,节基皇殿拥有了新古典主义的底层立面与三个泰式大屋顶,成了东西合璧的折衷样式。整个建筑工整稳重,殿前的盆栽树木,都修剪成了多球的奇妙造型。

   中宫的第三部分为兜率宫殿群(Dusit Maha Prasat Group)。兜率殿(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是皇宫中最早的建筑(1790),十字布局,重檐四跌,如蝴蝶翻翅,改变了屋顶的体量,结合中间钻出一个曼杜普尖顶,造成一种非常的动态。室内八边形的藻井下安放一张珠贝镶嵌的龙椅,内墙上画满莲花蓓蕾,每个蓓蕾中端坐一尊佛像,大厅中还有几面中式插屏,主要是罗摩衍那与三国的故事。兜率皇殿一边有阿方披摩亭(Aphorn Phimok Prasat Pavilion),看上去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兜率殿,是供皇室成员上轿和入宫前更衣的地方。前五代君王每位都为自己建了一个有尖顶的宫殿(Prasat),拉玛四世不事张扬,只建了阿方披摩亭,它的比例和工艺被认为是最具泰式典范的。

   中宫内另有几个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例如绿玉佛博物馆(Wat Phra Kaew Museum),展示1980年代重修皇宫时留下的一些建筑残件,包括修建王宫的大象的骨头,绿玉佛的三套金缕衣等。诗力吉皇后服装博物馆(Queen Sirikit Museum of Textiles),展示几十件皇后的衣服,传统泰国服饰结合一些现代设计,美丽非常。

耀华叻路 (Thanon Yaowarat)

  大皇宫的门票还包括柚木宫(Vimanmek Teak Palace)和其他几处位于老城北边的博物馆,当天是周一,都不开放,所以我搭船来到耀华叻路感受一下那里的唐人街。拉玛一世决心建造曼谷城时,拉塔那克欣还是华人聚居区,他号令华人搬迁到三聘街一带地方,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曼谷唐人街,后来主街逐渐移到了与三聘街平行的耀华叻路。路上满是中文招牌,每个招牌都竭尽所能伸向街头以更好地吸引游客的目光,像争取阳光的叶子。在曼谷,即便耀华叻路这样的中心街道,也依然是布满了乱七八糟的电线。进了一家名为广东屋(Canton House)的餐馆,本想着最后一天可以稍微破费一下吃几样小菜,点了桂花鱼肚和广式点心,完全不在水准,服务人员都是泰国人,态度是曼谷少见的不热情,最后发现厨师也是个泰国毛头小子,也难怪中餐做的不地道。

代密寺金佛

   耀华叻路尽头,毗邻天津实验学校,有代密寺(Traimit Witthayaram Temple)。寺中一尊素可泰风格的代密金佛,是世界最大的金佛。该佛像结降魔印,宽十二尺五寸,高十五尺九寸,重五点五吨,七百年历史。佛像原安放于触打那寺(Choti-naram Temple),落成之初完全被水泥包裹,以避免落入缅甸军人之手,触打那寺后来荒废,佛像于1931年被重新发现。僧人们决定建造代密寺安放佛像,寺院落成后,1955在搬运佛像途中,部分水泥脱落,佛像重现金身。

衣食住行 结束的话

    旅行结束赶飞机时间估计得太不充分,前往机场的铁路快线很拥堵,来到机场后前面又碰到几个拿了大量包裹的印度人。通关后在机场里一路狂奔,做了最后一个登上飞机的乘客。

此行尝试过的新奇吃食:蚌壳草汁,街头现榨的柑橘汁,石榴汁,猕猴桃汁,椰子冰淇淋,甜根。回程路上闭眼能想起的曼谷形象:闲坐店前在藤椅上摇着蒲扇的干瘦老人;在铁路站专门候车区内的藏红花色僧袍的僧侣。

    此行不啻一场泰国建筑学习之旅。挽巴茵宫中各国建筑和平共处,大皇宫里不同建筑样式开始相互融汇,以及最终发展出的那些所谓风味纯正的泰国建筑。我看到了盛装下的曼谷宫廷与寺庙,她浓妆艳抹,却难掩平民质朴的天生丽质;也看到了曼谷的前世大城,那些大地上依然硬撑着的建筑与城市的骨架,显示出一股倔强不屈的意志。

    曼谷和大城是我离开东南亚前才发现的两枚珍宝,对于泰国,我实在说不出比法国东方学家雷奈(René Grousset)更隽永的评价:她是佛教艺术中一朵迟开的花,有其独特微妙的香气,一种高度文明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段立生,《泰国的中式寺庙》,泰国华侨崇圣大学,1996。

[2]BrianBrake and William Warren, The House on the Klong, The Bankok Home and Asian ArtCollection of James Thompson, 1968, privately printed.

[3]叶同,泰国风土人情录,泰国大同社出版有限公司,2001.

[4]NaengnoiSuksri and Michael Freeman, The Grand Palace Bangkok, Tames and Hudson, 1999.

[5]KenMay and Tricky Vandenberg, Ayutthaya City Island Bicycle Track I, The SomdetPhra Sri Nakharin Park Loop, 2010.

[6]NithiSthapitanonda and Brian Mertens, Architecture of Thailand-A Guide to Traditionaland Contemporary Forms, Editions Didier Millet,200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785-1005684.html

上一篇:暹游记——曼谷,大城纪行之三
下一篇:工匠造诗-丁酉三味

8 李学宽 杨正瓴 王桂颖 李土荣 晏成和 黄仁勇 苏德辰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