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49]汪可涛   2023-1-6 10:34
你那边可以做药物病毒敏感试验吗?
[48]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2:34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47]白图格吉扎布   2017-4-30 12:27
Vector Algebra, and System Monitori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1051812.html
请批评,请指正。
[46]yang0501   2016-3-7 21:59
俞老师您好:我发现了肿瘤的产生机理。写这偏论文先得论证《燃烧学》、《生理学》的错处。我知到错处在那怎样改正,可我不会写论文您能帮我写论文吗?
[45]YinYangWenHua   2015-4-19 15:33
余老师你好:未能等到您能提供有关“可见态物质波”的量化数据,但我还是将这篇文章写好了,只是缺少了这个数据文章有点逊色。请查看我的博客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看新博文-----《文化生物学》视角研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固态文化”,并提出看法与意见。谢谢!
hidden
[44]用户名   2015-3-11 21:42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43]YinYangWenHua   2014-12-7 17:37
余老师你好:刚写好一篇文章:《文化生物学》学科研讨:人类文化与文明 “两性年龄论” 概述。 想在科学网发,结果博客申请未批,只好请您查看凤凰网博客: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 并提出意见,谢谢! 另外,我仍然在等着您能给予我有关物质波的“可见态”量化数据,再次谢谢!
[42]白图格吉扎布   2014-11-30 01:40
请批评指正,感恩节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846932.html

系统运动学指导投资实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3331-774417.html
[41]YinYangWenHua   2014-7-13 15:55
余老师你好:谢谢你看我的文章和评论。我是做美术设计工作的,因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有关概念的争论使我对文化产生了兴趣,后来又发现文化与生物有密切关系,所以想将这个问题搞清楚,故打算写一个文化与生物关系的文章,并以“阴阳文化”主题之名开了博客,慢慢积累资料。
现有一个问题想请您或通过您获得答案,不知可否? 关于物质,过去一直由牛顿建立的“原子论”学说主导,20世纪初,量子理论对亚原子微观世界的研究,揭示了物质波粒两重性的本质。根据量子理论,物质并非以实体存在,而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它们之所以在我们眼中呈现为实体,是因为以光速运动的电磁波空间狭小,我们人眼看上去就象一个快速旋转的螺旋桨形成的实体,故误将这样的“实体”当作物质的存在性质。 这个误判与人眼对色彩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的误判一样,物体之所以具有色彩,是因为光的色彩被物体吸收与反射的程度大小造成的(比如所呈橙色,只是此物体半反射红色光波、半反射黄色光波而全吸收其它光波的功能所致)。这个世界无非形形色色所致,两者之间应有一致性。我们了解和看得见物质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能否将其认作为是一种“可见态”(实际上应存在我们看不见的“不可见态”),就象色彩产生的电磁辐射波分为“可见光波”与”不可见光波“一样?如果我的猜想有道理,人眼能感受到的色彩的电磁辐射波在380-780NM之间,那么,人眼能感受到的物态怎样以量化的形式来表示? 它的存在形态与“量子”运动的哪些因素有关?
我非理科出身,无法获得答案,望余老师及知者给与答案,谢谢!
[40]罗渝然   2014-5-24 10:17
俞老师,你的问题已被引用:

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948-797240.html

谢谢你的提问。
[39]junkscience   2014-4-28 13:23
俞强先生: “科学”这个议题似乎不必去扯了, 扯不清楚的。 不屑一顾可能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38]顾孝连   2014-3-21 09:23
学习一下您的文章,受教了,谢谢!
[37]YinYangWenHua   2014-3-12 18:46
俞老师你好:偶而看到你的文章,很有启发性。同时觉得与我想要写的 “阴阳文化” 专题非常接近,只是你是从生物涉及文化,我是从文化追朔生物。有时间看看我的博文,提些意见。http://yinyangwenhua.blog.ifeng.com   和  http://blog.sina.com.cn/yinyangwenhua ( 注:博文只是专题短文试笔,长文待开始动笔)
我的回复(2014-4-30 12:35):我读你的文章的整个感觉是有思考,但思考不够深入。叙述多于思考。
我的回复(2014-4-30 12:24):写得不错。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36]闫安志   2014-2-12 08:25
如何预防脑肿瘤?
人出生没有脑肿瘤,可是在对生活要求太多的情况下,大脑在高压下拼命工作,是否易发脑肿瘤?
我的回复(2014-2-12 11:22):高压下,不仅仅是大脑,其它组织的肿瘤也一样会容易发生,因为人在高压下,免疫活性会下降。而器官的活动程度和肿瘤的相关性是一个科研课题。现在还没有答案。
[35]张成岗   2013-10-31 15:52
俞老师,您好!

欢迎批评指正我对于肿瘤的分析与思考:

就是这样(上)——你不得肿瘤,谁得肿瘤?——试论肿瘤的发生机制(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6336.html

就是这样(下)——肿瘤患者的人生告别之旅:目前肿瘤治疗的误区和改良方案(CZ)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92&do=blog&id=737722

目前肿瘤中的很多哲学问题没有被弄清楚,所以国际学术界对于肿瘤的治疗迟迟没有办法。

谢谢。

张成岗
2013年10月31日, 15时00分24秒

================================================
张成岗,研究员,室主任,电磁与激光生物学研究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太平路27号,邮政编码:100850
电话:010-66931590,传真:010-6816957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cgweb.htm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B-1480-2009
Email: zhangcg@bmi.ac.cn,  zcgweb@126.com
[34]JIANGJAWEN   2013-10-3 12:05
要 “发现精神和文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本质”,是一个美丽的理想。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建立联系,谈何容易。
至少有一项前车之鉴可以参考。自爱因斯坦肇始,致力于在宏观引力世界和微观电磁力世界之间建立物理的因果联系的努力就一直不断,光阴荏苒,至今的“统一场论”仍旧路漫漫而修远。其难点就在于要“突破不同层次之间矛盾特殊性”而建立统一性,要知道,它们还是局限于在物理学的范畴下的跨层次突破呢。
其次,就是数学工具的障碍,社会学描述人的行为,不能用确定性函数关系;如果用概率论之类的不确定性数学工具,也只能得其皮毛(例如社会调查问卷)。真正能处理人类社会学行为的数学工具,大概要采用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数学。如果在你的努力中采用的话,或许会有一点希望的亮光。
我的回复(2013-10-4 09:08):你说的很好,谢谢你的建议。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世界还是在一点一点地被人类认识。世界虽然可能是终极不可知,但局部可知、原则可知。我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文化生物学的兴趣和重视,建立起文化生物学这个学科,运用不同的知识和工具,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本质关系、量化关系,最终用“确定性函数关系”来表述人的行为和文化(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人的一切行为皆是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而化学反应是有确定性函数关系的。)

另外对你前面提到的“对立统一”这个词我一直认为不太准确,并没有把事物的本质表述清楚。对立的结果不是统一,而是平衡。因此“对立平衡”可能更清楚和本质一些。
[33]JIANGJAWEN   2013-10-1 10:46
商榷
昨天,在中国科学报上看到愈强的文章,从“文化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人的“文化关系”。我的母校是中科大,曾饱受“科学学科发展的希望在于边沿和交叉”之熏陶,对于“文化生物学”这种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新邻域,感到新奇,遂将此文读了俩遍。有一点想法,和作者商榷。
按照我的理解,这种大跨度的交叉,并不是平行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交集,而是在不同层次的学科之间,发展出了一种逻辑上的从属关系,即从人的生物学特性(DNA)来解释人的社会学行为(关系文化)。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追根究底了,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泛”还原论呢。
我们知道,世界是分“层次”的,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地球生命大概可以称之为中观世界了,而“人”这个物种是这个层次中的一个子层次。如果再细分,自然人的个体、以及其组成的社会应是属于下一个再次级的不同“层次”,分别隶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作者在不同层次学科中的概念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如果成立的话,确实有点前无古人了。当然,大概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染了。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行为,确实与一般哺乳动物差别不大。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行为,能不能还原、归因于其生物学特征或本质呢?这的确是个问题。文中提出的观点和猜想,也的确有趣,还希望致力于此的学人,早一点拿出符合科学本性的实证。
文中提出的一些概念,我还十分糊涂和不解,例如:作者定义的中国人文化特殊性(很多人直白地称之为劣根性)的“不守规矩、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与之提倡的“目光远大、坚持创造、循规蹈矩”之间,看起来很对立,至少在字面上是工整对仗的;但细细想来,我竟然看不出这两者的根本差别,有点像是对同一特征的不同角度、不同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而已,两者之间甚至是互为因果。例如:“不守规矩”就是“坚持创造”的前提。很难相信“循规蹈矩”便能“坚持创造”;相反,只有“不守规矩”,才能破旧立新、有所“创造”;若是因循守旧,一切按老规矩办,何来“创造”。
总之,这涉及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读过毛主席《茅盾论》的人,应该记得茅盾的对抗性和同一性的辩证逻辑。作者过于强调了前者、弱化了后者。作为一篇博客,的确吸引眼球,最后,衷心希望作者的“文化生物学”研究百尺竿头,不断取得成就。
我的回复(2013-10-3 10:28):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直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尚未被深入探讨。我提出建立“文化生物学”这个新的学科的目的就是要让自然科学走进社会科学,以“物质世界”的观点来看待“精神世界”,发现精神和文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本质。只有认识了社会文化的物质本质,才能清楚人类社会文明的方向,才能正确引导和指导社会的发展。
我的回复(2013-10-2 17:17):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很高兴能和你交流和讨论。
1、“泛”还原论问题:
文化生物学探究文化的物质本质,是运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模式。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还原”应该是普适的,说“泛”也应该可以,没有问题。但任何事物都有还原的一面和系统的一面,看问题应该看到两面。我的文章比较强调了还原的一面是因为这一面被认识的不够。
2、“不守规矩”和“循规蹈矩”:
“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目光远大、坚持创造”的区别我想你大概没有异议。“不守规矩”和“循规蹈矩”在这里是有些概念模糊,没有说清楚。中文的“规矩”有多层意思,既有保守、禁锢的意思,也有法则、规则的意思。前后两个“规矩”其实讲的是两个不一样的“规矩”。英文的“creativity” 和“follow the rule”是不对立、不矛盾的。守规矩和创造性讲的是两个不一样的特征,没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hidden
[32]用户名   2013-9-16 01:49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31]用户名   2013-6-30 13:3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30]俞强   2013-4-14 17:22
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