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农民建设新家园的两条路

已有 3498 次阅读 2010-12-11 12:1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家园, 两条路

农民建设新家园的两条不同的路

      读12月6日《文汇报》,说江苏江阴市长江村将给村民发黄金和白银。每户发一斤黄金,另发一斤白银。感到很惊讶。往下再读,发现这个长江村位于长江边上,目前位列“中国经济十强村”第三名。原来早在“文革”时期的1972年现在的村党委书记李良宝带着6个农民,以两座小砖窑起步创业,为长江村积聚了第一桶金。这以后,又发展起五金厂、螺帽厂、农机队……,最终这些工厂合并,成立了集团企业。1995年就开始为村民盖别墅,历经十年,到2005年全村村民都住进别墅,到2006年又把每户交的19•8万元的房款退还给村民。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股金、土地股金,各种福利,这就不细说了。总之长江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开放的精神,建设起了自己的新家园。我读完这则报道性的文章,真想到长江村去走一趟,看看他们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真正地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今年一年,我先后去过徐州、金华、合肥、武汉、西安、珠海等地,也看到了另一种社会主义新农村。那就是村子都靠近城市不远,于是把自己的村子的房子统统拆掉,把土地全部交给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就找一块地(比原有的村子小多了),给他们盖楼房,一家一套或两套,房子盖得很差,外面的样子跟火柴盒出不多,里面则与所谓的经济适用房相差不多。没有鸡窝,没有猪圈,没有菜园,没有院子。这些农民倒是有城市户口,但也要与城里人一样“享受”汽车尾气带来的雾蒙蒙的空气。地方政府允许他们去做小生意,打工,开出租车等等;没有本事的,也就游手好闲过日子,反正有口饭就行了吧!这也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者叫做农村城市化。那么,拆迁出来的房地、宅基地那里去了呢?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人拿去了。拿去干什么?盖新的小区,小区一般盖得很豪华,那价钱可想而知了,他们通过这种方法赚多少钱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一直怀疑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城市化的方法。这样的新农村或城市化对谁有利?可以肯定地说,从长远说对国家不利,国家要这样的新农村干什么?这样做只能给国家增加麻烦和矛盾,给国家的将来的大发展带来隐患,一旦我们国家连农村这样的腹地也被短视的地方政府和一味牟利的商人所操纵所占领,那么我们国家一旦发生各种灾难,我们连个进退伸缩的余地都没有了。这样的新农村和城市化对现在的村民就有利吗?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能体会一旦我居住的村子的人也“被上楼”,那么我和我的乡亲就失去了自己的温馨的家园。连我们的回忆都要被切断。
      我们现在正在提倡国学。国学就其主流来说,就是儒家之说。儒家的理论完全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被称为“五达道”,这是从农业文明生长出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我们的农耕文明一旦被连根拔掉,那么我们的国学,我们的孔子(和他的学说),还会有立身之地吗?那么,我们凭什么去发展国学和儒学呢?仅仅就凭那些充满灰尘的经书吗?
      我们不是搞“四化”吗?“四化”中也有“农业现代化”。我认为一定要保留广阔的农村的腹地。我们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但不是让地方政府和商人为主来搞,还是让农民作为主体自己来搞吧!就像长江村的农民那样自己去搞。只要那样去搞,我认为我的乡亲们有一天也会像长江村的村民那样,每年每户分到一斤黄金,一斤白银,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动手建设起了自己的温馨美丽舒适的新家园。
(2010年12月11日)


这是安徽合肥的翡翠湖。原是农村,被政府征用,改为开发小区。对面的高楼已经建成了。

 


   还在盖新的商品房。



   这是高级别墅区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7237-392513.html

上一篇:茶亭
下一篇:家乡冬天的颜色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