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黎明的前哨 精选

已有 5700 次阅读 2014-4-9 12:35 |个人分类:社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黎明的前哨

鲍海飞 2014-4-9

 

马航MH370搜寻工作的突破性进展是在4月4号,由中国海巡一号(海巡01),利用声呐技术在南印度洋终于探寻到深海中传来的声波频率37.5KHz,而4月5号再次监听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随后澳大利亚也在距离600公里的海域上发现类似声波信号。但有一些外界媒体报道,贬低和挖苦中国的探测技术,有些让人失望。

这两天的晚上,我也一直在看着电视新闻。当看到中国新闻报道,我们发现了疑似声波信号,我先是一阵惊喜,但随后却有一丝悲凉。悲凉之处在于,看到的那个新闻画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坐在小的冲锋舟里面,一个工作人员手持着探测工具,另一个则用耳朵仔细地监听,两个人配合着工作。那一刻,我就想,我们的技术真的太落后了。但转念又一想。这次马航失联已经超过30天了,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参与搜寻和援救工作,空中的导航系统,飞机、还有舰船等,几乎所能用上的设备和先进技术都用上了,但都毫无结果,一次一次的发现和一次一次的希望都落空了。

实际上,在南印度洋上的这次搜寻,也是各国在进行的一次智慧与技术的大角力!我们采用的搜寻方式,看似落后,但实际上也包含着智慧的选择。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第一,这是最直接和经济的方法了,虽然看似原始,但是是将技术和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第二,选择了小船远离母船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母船机械噪声的干扰和影响,由此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目标的识别和判断;第三,对事故地点做了初步确定,为以后的探测摸了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当前,无疑是科学与技术的时代,人们非常崇尚甚至崇拜技术,但不要过于迷信技术。过于迷信技术,就犹如郑人买履,所谓宁信度,无自信也!当诸法皆失效力的时候,那么从一些看似原始的做法入手,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也不失是一个上策。因此,在我们采用了看似落后的方式去实施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走了一个最简洁的道路。毕竟是我们首先发现了最有说服力和最有价值的信号判据。

科学研究也是这样,原始的未必就是不好的,一味的拼设备未必是明智的做法。八十年代末期,当原子力显微镜被发明(Atomic Force Microscopy)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利用压电驱动的针尖和一个平坦表面的接触,通过轻微的机械摩擦和接触等方式,人们竟然能够搬移原子,并获得了微观的原子图像。几年前,轰动一时的石墨烯,竟然也可以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获得了单原子层结构。而这两项研究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次事件的发生,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人们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技术和能力依然非常有限,未来在很多方面,如天空和海洋监测等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我们自身的技术与其它国家技术的差距和不足,也督促我们要努力研究出自己有特色东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我们的舰船依然在那里搜寻。他们就是黎明的前哨,他们在顶着风浪在那里依然坚守,他们有不灭的信念,一定要找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8905-783343.html

上一篇:青草殷勤映我心
下一篇:忧伤的小河

46 李学宽 王号 陈小润 张忆文 杨金波 陆俊茜 郑智捷 徐晓 武夷山 郑永军 彭思龙 庄世宇 马磊 钟炳 李方和 王春艳 戴德昌 廖晓琳 徐长庆 李伟钢 赵美娣 肖振亚 董侠 李健 董全 王树松 张彦虎 吉宗祥 刘全慧 曹广福 曾荣昌 姚小鸥 陈湘明 朱晓刚 侯成亚 梁进 JIANHUN QDA2012 hongbinwu wou biofans xuexiyanjiu tuner wisdomstar cloudyo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