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我来说说我们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 精选

已有 6022 次阅读 2015-6-14 17:2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刚刚看了李明阳博主的博文:一地鸡毛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因为我们是一个学校,但不同专业,所以差别不小。

       我们所带的本科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经过二十年的调整,我们是这样做的。许多规定是我当十四年系主任中制定的。

       1 本科论文过程中,学生自己不能选导师,导师也不能自己选择学生。因为学号都是按学生姓名拼音顺序排的,所以为了减少矛盾,确定导师的学生人数后,所有老师按年龄顺序进行前后排列,按着学号分配学生。最多照顾到保送研究生到自己已经选择的导师下做论文,这人数非常少的。因为我年龄最大,所以几个班上学号最前面的几个人每年都是我带。这个规定从来没有改变过。

      2 成绩评定;因为不同导师课题不一样,有的在学校做实验,有的是到工厂或研究所做实验,为了减少导师之间的争论,根据优秀生正态分布的规律,我们将所有的成绩比例在导师内部进行平衡。不允许有的导师优秀人数多,有的导师优秀人数少,如果导师论文质量有点不均的现象,这其实与学生是没有关系的,可以在学科内大家交流。所以从来没有出现有的导师优秀多的现象。特别差的学生,拿到系里大家来进行最后评定是不是让其通过。这方面,我们系老师与学生从来没有过争议。当然一个导师内的优秀评定,总体上好象还没有大的动静过。

      3 我们系规定,毕业论文学期的开学第一天上午八点钟,所有做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点名,老师到场(除了有课),没有特别特别情况,不能迟到,否则降低论文等级。我们执行了十多年,非常有效。

      4 我们对毕业论文学生的管理是相当于学校对行政人员的坐班制。上午八点钟都要进实验室,下午实验结束回去吃饭,因为做化学实验时间长,做到晚上的学生人数非常多,不过,许多学生也愿意做。

      5 我系的课题要求是‘真题真做’,原则上不允许假题目,所以我们许多学生因为实验室不够的原因,送到相关研究所(例;南京林化所)及许多企业做科研,这保证了学生论文质量。

      6 校级或省级优秀学生论文与优秀毕业论文导师,原则上我们优先推荐年轻老师。一是他们的确负责任,这也是对他们的鼓励,二是他们还要发展。这也是我们系的传统。当然还是要看论文质量,让送到学校的优秀论文要有竞争性。许多年了,我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都是年轻教师,我可不是乱说哟。


      当然,正如李明阳老师说的,总会有的学生论文做得好,有的学生做得差点,不过,我们本着管理从严,处理慎重的原则,对学生做论文管理非常严格。我的学生一学期内迟到的都非常少的,不做实验必须得到老师的批准,因为我经常八点钟就到实验室与他们谈当天的论文了(每个实验室都有研究生与本科生)。不过,学生们也从来不怨我们,他们知道,这也是为了他们好。而且我们学科多年来也形成了这样的风格,上下届学生们都知道。

      总体上来说,本科论文是将七学期学到的东西进行综合运用,也相当于工作前的‘彩排’,从不会做科研到入门,也不能用太高的要求来要求他们。不过,我们的毕业生多少年后回忆起来,毕业论文对他们的工作的确获得了很大收益。我这里保存有许多毕业生们在我们的论坛上的留言。

      我们做大学老师的,要对学生负责,要严格管理与要求,当我们管理得严格时,他们的论文不差,最后绝大多数也不会不及格的。

      再说,本科生论文做的内容,基本上导师或企业做的科研,所以导师为了不让数据出问题,导师也非常在意,否则白花钱不说,做化学的还会出安全事故。导师对本科生论文的数据是在意的,这也是真题真做的结果。

      有的学生要求到已经找到的工作单位去工作代替毕业论文,我们一般是不同意的。因为工作的性质与毕业论文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这可能与我们化工学科在实验室做科研,相对好管理有关吧。

      我们学校的老师及学生许多人都在看我的科学网博客的,特别是我的学生们。所以写这些必须客观。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177-897966.html

上一篇:既然公开宣布离开,那就
下一篇:‘向左右转!’---你让大学老师怎么办?

32 尤明庆 武夷山 李明阳 刘淼 郑永军 姬扬 陈楷翰 蔡小宁 梁洪泽 张云扬 左宋林 郝维昌 韦玉程 唐常杰 刘永和 刘洋 徐军 叶建军 李本先 孙华 曹聪 张骥 彭真明 韩玉芬 李毅伟 孙友甫 biofans wgq3867 yunmu jiareng wangqinling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