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香山科学会议•中医药系列》(7):氧化还原平衡与重大疾病防诊治新策略

已有 2085 次阅读 2022-1-20 18:0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654:氧化还原平衡与重大疾病防诊治新策略

——香山科学会议第654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肿瘤、心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这些也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精准医学和个性化治疗,是未来医学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现已成为研究精准干预主要手段,但如何精准、如何有效还存在许多模糊和疑难问题。基因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会发生动态表观修饰变化,基因通路间也可发生串话,使临床实践面临诸多挑战。

实验证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疾病,早期病因大都是因氧化损伤积累、蛋白质氧化修饰,进而逐步演变发展成严重病症。自由基医学最新科研成果揭示,造成氧化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有关。失衡应激会使自由基过剩,诱使脂质过氧化和氧化修饰。实验也揭示,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存在不同阶段氧化还原状态动态变化,并具特征性,如能描绘出疾病发展的氧还状态变化图谱,则可指导精准干预。

氧化还原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也谓本,从失衡损伤源头切入,不仅有助病变和癌变早期发现,也可指导标本兼治,更有效控制病情。个体氧化还原状态及平衡阈值不尽相同,同类病症采用相同干预,效果可能会不同。只有把握好个体氧还平衡特性,才能实施有效精准干预,并获最佳疗效。故启动氧化还原平衡医学应用研究,有望成为对重大疾病实施有效防诊治新的策略。

在此背景下,以“氧化还原平衡与重大疾病防诊治新策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54次学术讨论会于201961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汇聚了基础和临床及各学科专家到会交流,研讨氧还平衡理论的意义和应用策略,开拓现代医学精准干预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新途径,以实现有效控制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真正造福人类。会议聘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刘珊林教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福初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钱旭红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国内20余家单位的40余名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1)氧化还原平衡与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及精准干预策略;(2)氧化还原状态指标的时空检测技术设备与靶向干预手段研究和(3)氧还状态界定和个体化精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展望等3个中心议题,邀请与会专家作了2个主题评述报告、3个中心议题评述报告和14个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刘珊林教授作了题为“氧还平衡阈值与精准防诊治重大疾病新策略”的主题评述报告。他首先指出自由基医学的历史使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的早期病因大都是氧化损伤积累,进而再逐步演变发展成各种病症。氧化损伤的形成,主要与机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有关。接着介绍了我国自由基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在高校开设此类学科交叉性课程,及开展科研科普活动对自由基医学知识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介绍了自由基医学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各个阶段的认知和研究成果,指出正常人体氧化还原状态处于动态平衡,而发生肿瘤的早期病因即是打破了正常的氧还平衡状态。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自身的氧化还原状态差异是很重要的判别指标,这也是导致其他许多差异的根源,但目前临床治疗往往忽视了这点。特别指出自由基医学注重平衡,与中医辨证的阴阳虚实平衡理论有类似处,但有不同,自由基医学注重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并可量化和检测,如深入探究,也可以合理解释阴阳平衡的科学内涵。最后对转化研究目标进行诠释和展望,指出远期目标探索“研究建立具中国特色的氧还平衡现代医学新诊疗理念和技术体系”,近期目标“提高对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有效防诊治的水平,通过氧还平衡的监测和指导干预,避免对肿瘤等重大疾病过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大幅提高治愈率”。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作了题为“肿瘤异质性与精准干预的挑战”的主题评述报告。她首先指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我国的癌症诊疗水平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肿瘤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而肿瘤的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最大障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人们在鉴定肿瘤致癌基因方面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针对异质性极高的肿瘤,何时开始肿瘤治疗、针对哪些靶点及如何检测肿瘤的复发等重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接着介绍了基因突变与肿瘤精准诊疗,突变检测指导了部分肿瘤患者的靶向药物选择,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与其DNA分子标志物的匹配程度越高,疗效越好。随后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指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在多种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抗肿瘤活性,但同样面临敏感人群筛选、耐药预测、疗效动态监测、治疗方案调整和联合治疗等挑战。最后谈及氧化还原稳态与肿瘤的关系,指出根据ROS产生的位点,抗氧化剂可分为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以及非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在实验中发现二者对肝癌的影响不同,前者促进肝癌发生,后者抑制肝癌发生。反映出抗氧化剂干预肿瘤治疗的复杂性,肿瘤精准诊疗任重道远。需要通过临床研究和随访提出科学问题,通过大数据收集和挖掘对患者进行精准分型,并对疾病进展机制以及新靶点等展开深入研究,最后开展基于个性化靶标和通路的临床实验。

主题评述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陈昶教授指出肺腺癌治疗尚无理想方法,多数患者没有手术机会,靶向治疗出现耐药性,患者呈现氧还失衡,建议可从平衡角度去综合考虑。香港大学中医学院沈剑刚教授指出,肿瘤干细胞自己发展了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产生放化疗抵抗,可针对性地将高剂量抗氧化剂与放化疗药物联用来杀死肿瘤干细胞。徐州大学医学院齐素华教授建议,应用氧还平衡指导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干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葛声教授对糖尿病治疗提出了应用抗氧化剂和蔬果进行营养治疗的建议。上海妇产科医院吴克瑾教授专门针对乳腺癌用氧还平衡理论提出了问题。

一、氧化还原平衡与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及精准干预策略

与会专家作了题为“氧还失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发生机制与防治的新认识”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诸多危险因子中,如胆固醇异常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龄、肥胖等在分子水平的损伤机制中都有氧化应激的参与。氧化应激通过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氧化损伤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正常机体内存在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其失稳态在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会专家还分别作了题为“疾病进程中氧化还原平衡的精准分析与调控”)、“能量负荷-氧化应激调控失衡与代谢性疾病”、“航天特因环境氧化还原状态检测与疾病风险探究”、“蛋白质氧还修饰组学:现状与挑战”、“基于氧化还原平衡调控的智能纳米生物机器”的专题报告。

与会专家表示,针对这些重大疾病以及航天领域的重要需求,我国已先行进行了氧还平衡方面的精准干预探索。目前的困境是缺乏标准的临床评价指标,亟需联合攻关,共同努力构建专一性的、临床可行的检测标志物。讨论中,专家介绍了活性多肽的硝化修饰研究,为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标靶。专家还针对NADPH氧化酶7个亚型的具体情况介绍了活性氧自由基精准调控与心血管功能障碍和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研究成果。特别从中医学角度介绍了中和思想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讨论了与氧还平衡的联系,认为中医现代化在理论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可能就是氧还平衡。会议还讨论了氧还失衡分子标志物的搜寻问题,以及肠道微生物宏蛋白质组与氧化还原微环境的关系。与会专家还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与氧还平衡理论应用契合情况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

二、氧化还原状态指标的时空检测技术设备与靶向干预手段研究

与会专家作了题为“氧化还原状态指标的时空检测技术与靶向干预手段研究”的中心评述报告。介绍了他们关于氧化还原状态时空检测技术的开发,以及关于氧化还原状态的干预手段研究。成功开发出用于检测细胞和活体内NOGSH/GSSG等氧还平衡相关靶标的荧光材料和电化学仪器,可供氧化平衡精准干预研究,具备一定的支撑条件。

与会专家还分别作了题为“高性能荧光分子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多尺度多指标的氧化还原状态精准检测技术与装备”、“肿瘤微环境响应主动靶向递送GPx人工酶精准干预肿瘤氧还作用”、“氧化还原平衡干预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及临床检测方法”、“药物设计及其在蛋白质氧化修饰抑制剂发现中的潜在应用”的专题报告。

讨论中有专家介绍了对活细胞的氧化还原动态分析技术,与会专家对氧还平衡相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的技术储备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国专家在荧光探针、检测仪器等方面的研发成果寄予厚望,相信为基于氧还平衡理论的精准干预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对于核磁共振、质谱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标靶研究方面的应用充满信心。

三、氧还状态界定和个体化精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和展望

与会专家作了题为“氧还平衡在临床疾病防治中个体化应用及中医学新机遇”的中心评述报告。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指出中医药学强调“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治疗策略“以平为期”,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而氧化还原平衡可能就是阴阳平衡的关键。认为依据不同个体的氧还平衡状态,结合中医平衡的辨证论治方法,可能对临床诊疗有突破作用,对中医学也是新机遇。

与会专家还分别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的理论与实践:氧化还原平衡与肿瘤防治的思考”、“抗氧化损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作用”、“氧化应激及活性氧与膀胱癌化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关系”、“结缔组织系统:抗氧化疗法在临床应用的新探索”的专题报告。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对氧还平衡、氧还靶标分析,分别结合自已的实践介绍收获和体会。认为氧还平衡、精准干预可从疾病性质、指标、诊断工具等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氧还平衡理论在重大疾病防诊治中的转化应用,会很有前景,并可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应组织立项,开展联合攻关。最后,会议执行主席对大会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指出会议开得很成功,讨论热烈,学科覆盖全面,报告水平很高,讨论的课题和论点涉及国际前沿。会议也充分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特点,会上也详细讨论和梳理了氧化还原平衡在临床应用的现状,以及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会后执行主席进一步作了意见征询和讨论归纳。

四、会议共识与建议

与会专家初步达成如下共识:

1. 氧还失衡与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证据是充分的。氧还状态指标可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程度。以往某些抗氧化干预似不太成功,关键是未能精准区分病人氧还状态和失衡情况,也未能研究区分抗氧化剂不同种类和特点,包括清除自由基种类和调控应激力度,即未能做到“氧还平衡,精准干预”。

2. 在临床精准干预是可以实现的。可先克服在检测,靶向干预,平衡界定等一些瓶颈问题,因涉多学科,可通过联合攻关、发挥团队合作优势。目前已基本具备了一些研究方法、材料、设备的条件,前期基础工作扎实,经验积累也较充分,能够支撑针对设定转化目标的研究。

3. 基于反映个体特征的氧还指标和对机体平衡状态的量化界定,研究建立与肿瘤和心血管病相关联的指标检测和评价体系,并建立临床标准数据和人群数据库,这都是可立项研究并可实施的;通过总结对先期氧还实践成果,选准突破口,指导规范干预,这有助加快临床转化。

4. 提出"氧还平衡,精准干预,调治结合"的诊疗策略是科学的,有助在临床更有效防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和创新。

会议建议:

1. 抓住机遇,尽快规划布局攻关计划,进行顶层设计规划。

2. 以氧化还原平衡为理论基础,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医学新诊疗体系。也为有效控制并攻克重大疾病设立要实现的远期目标。

3. 根据肿瘤诱发与失衡的关联,亟需研究不同种类抗氧化剂和抗氧化干预在氧还平衡中的贡献和作用特点,以指导对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有效调控和抑制性干预。

4. 建议建立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的个性化氧还指标体系和平衡点阈值确定方法;设计和筛选具有不同功能的抗氧化干预制剂,包括含黄酮类和多糖中药抗氧化成分;在临床原有基础上规范和建立氧还平衡、精准干预、调治结合的诊疗方法,指导更有效控制癌症,大幅提高中晚期肿瘤病人生存率和治愈率。

资料来源:香山科学会议网

http://www.xssc.ac.cn/waiwangNew/index.html#/xsscNew/homeNew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1907.html

上一篇:让数据说话:促进中医话语体系全面转型(1)
下一篇:[转载]《香山科学会议•中医药系列》(8):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及应用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