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与五行学说相比,“四体液说”的历史功绩
热度 1 聂广 2023-6-28 17:47
根据 范 老师的博文“弘扬中医 12 :为什么是五行,不是四行、六行或七行”,似乎“四行”不可能作为框架模型来构建医学理论体系。但历史事实是,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公元前 460 - 前 379 ) 恰恰以“四体液说” (相当于“四行说”) 构建了古希腊的医学理论体系。 我们知道,“四体液说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9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五行学说为何不能退出中医理论体系?
热度 3 聂广 2023-6-28 12:01
最近,中国医科院 范振英 老师写了一篇博文——“弘扬中医 12 :为什么是五行,不是四行、六行或七行”。他从“模型”的角度来看“五行学说”,认为它是一个以对复杂事物促进(生)或抑制(克)作用两种方式而建立的最简化模型,并且这种作用是单向的(即不考虑反作用),每个行使作用或被作用的事物都是独立的事物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12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科学为何姗姗来迟(4)
聂广 2023-6-15 16:07
3. 医药学派的化学贡献 正如解剖学与天文学拉开了现代科学的大幕一样,医学也是现代化学的主要源头。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当自然哲学家在思考世界的物质构成时,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东方炼丹师,期盼能点石成金的西方炼金师,以及西方的医药学派开始从应用层面尝试 ...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91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为何姗姗来迟(3)
热度 1 聂广 2023-6-13 20:12
三、现代医学与自然的数学化 2011 年,陈方正教授的《继 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一书出版,该书被《中国文库》第5辑收选,可见其突出的学术价值。他说:“现代科学的出现毫无疑问是通过数理科学即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工作获得突破,而且此后三百年的发展显示,现代科学其他部分也莫不以数学和物理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98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科学为何姗姗来迟(2)
聂广 2023-6-13 19:34
二、为知识可靠性而来的科学 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果真如此吗? 1. 自然哲学的想象力 先看看,我们的先贤如何用阴阳学说、天人相应观念解释“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学为何姗姗来迟(1)
热度 1 聂广 2023-6-12 10:09
关于科学的“保守性”,许多科学家都有探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毓琦( 1934 - )认为,科学的保守性指的是: ① 要推翻或修改已经确立的科学事实,首先必须要有大量相反的证据; ② 一项新的理论或程序要想被公认为比旧的更好或者要取代旧的,就必须带来更高的标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余向东: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史
聂广 2023-5-28 16:09
资料来源: 棒棒医生, 2023-05-16 21:30发表于湖北 关于发明三氧化二砷(以下简称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APL)的“哈尔滨方案”的这一段历史公案,我已经写了近30篇文章(参阅 专题文章汇总 )。30篇文章可以简化为年谱的形式,如下: 1845年,英国生理学家Bennett和德国病理学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曹东义:悬壶济世之回归中医
聂广 2023-5-28 09:10
资料来源: 文化记忆 ,2020-12-18 16:34 “ 回归中医”与“守正创新”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策略,这与中医一百年的发展道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所迷失,必须回归 西风东渐,方文化碰撞,西方工业文明伴随着坚船利炮,让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文化备受冲击。医随国运,中医由于重视“有无相生”的生成条件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7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中药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等级研究
聂广 2023-5-26 15:18
资料来源: 王宇光, 金锐, 孔祥文, 张冰 . 中药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等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41(1) :150-153 摘要:妊娠期使用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传统妊娠禁忌内容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不能满足指导当前妊娠期合理使用中药的需要,亟需去粗取精和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7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2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