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转载]《外感病学》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调整研讨会在深圳宝安召开
聂广 2023-10-31 14:16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健事, 2023-10-30 15:17 10月28日,由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深圳市岐黄学院、诵明书院主办的“《外感病学》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调整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北京、上海、广东、山西、贵州等地外感病教学和临床一线的老中青专家学者,针对外感病理论规范,外感病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4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李洪涛:汇寒温之说立外感病学
聂广 2023-10-30 08:54
资料来源:李洪涛. 汇寒温之说立外感病学.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1994(2) :2-4 摘要:通过简述寒温争鸣的历程和汇析寒温分设学科的不足,表明寒温合一是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而论证确立外感病概念和创设外感病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外感病学的框架结构。 3. 温病学派的兴起,伤寒不再为外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李洪涛:寒热初探
聂广 2023-10-29 21:09
资料来源:李洪涛 . 寒热初探.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1999(5) :7-9 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内 , 寒热概念占有重要的地位 , 这不仅因其应用的普遍和深入 ,特别是经由历 代医家的研究和阐发 , 并通过长期激烈的反复争鸣。强力推动着中医学术的开拓和创新。乃至成为中医发展过程中贯穿前后的鲜明可见的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马雪颜, 谷晓红:基于膜系理论的六维辨证思路
聂广 2023-10-28 20:55
摘要:从辨病因、病性、病位、病期、病势、病理六个方面,探讨基于膜系理论的辨证思路。强调辨病因时应综合考虑致病因素与膜系内证态,关注病因的动态性;辨病性时应关注寒热属性,尤其是膜系阻滞所致的寒热夹杂;辨病位时判断是否存在多系统膜系的损伤;辨病期时要辨析疾病所处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丁齐又,仝小林: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的关键问题探讨
聂广 2023-10-28 18:09
资料来源:丁齐又,仝小林.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的关键问题探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04-07 15:32发表于江苏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比于仲景年代,现代社会的老年病、代谢病、慢性病逐渐成为主流。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现代医学疾病已成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欢迎参加《外感病学》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调整研讨会
聂广 2023-10-27 18:41
资料来源:肖相如频道 2023-10-27 07:00发表于广东 各位专家、同仁: 外感病对人类的威胁持续存在,中医关于外感病的理论不规范,外感病的误治普遍而严重。规范外感病的理论,调整外感病的课程设置,编写《外感病学》教材,显得尤为迫切。外感病的问题,事关中医的生存发展,也事关人民的健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王建莉:从语词话“疫”
聂广 2023-10-26 17:42
新冠肺炎是一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流行性传染病。追溯历史,我国将传染病多称为瘟、疫、瘟疫等,传染病这个名称出现较晚。笔者通过考据古代与瘟疫有关的语词,追溯来历,辨析词义,窥探中华民族在繁衍传承的过程中,对疫病病理的认识、驱瘟防病的民俗文化,以启示今人。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流行性传染病,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中医药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突破:JAMA刊发杨跃进教授团队CTS-AMI研究
聂广 2023-10-26 09:42
资料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2023-10-25 20:58发表于北京;作者:文韬 2023 年 10 月 24 日,国际医学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 IF 120.7 )在线和印刷版同步发表了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的 CTS-AMI 研究结果。 该研究历时 5 年,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对话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徐宏喜:未来中医药发展将伴随五大趋势
聂广 2023-10-21 15:52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3-10-18 22:23 自1996年中药现代化战略实施以来,实现传统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道路上“难而正确”的命题。 提倡“一人一方”的中医药,要如何建立起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10月17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方朝晖:试谈西方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传统
聂广 2023-10-16 20:18
资料来源:万松浦文学频道,2007/4/27 在我个人看来,时下所谓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倾向于从“指导原理”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它要不断地在古人那里寻找有益于今人的所谓“指导原理”(即世界观),什么“天人合一”啦,什么“和而不同”啦,什么仁义礼智信啦,等等。事实上,近一 ...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1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