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转载]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聂广 2022-11-23 21:56
资料来源:丹心说, 2022-07-27 18:02;作者:枫蕊 1948年的一天,天空阴云密布,一个17岁的年轻人在济南街头东瞧瞧,西望望,他急着找一份做家教的工作。 连续找了两天都落空,他眉头紧锁,脸色跟天色一样。 这样的一个人,却在路过一根电线杆时,突然停下脚步,咧开嘴笑了。 原来,电线杆上有一则招生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5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水稻的科学接力(2)
聂广 2022-11-22 20:08
赵连芳:水稻遗传育种学家 赵连芳(1894-1968),字兰屏, 河南 省 罗山县 人,水稻遗传育种学家,是 中国 现代农业科学先驱者之一。 1894 年 4 月 2 日,赵连芳出生于河南省罗山县张跃区赵家岗。 1921年毕业于 清华学校 ,旋赴美国继续学习。 1923年获美国依俄华农工学院学士,后转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2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水稻的科学接力(1)
聂广 2022-11-22 17:47
考古发掘证明,稻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当在万年以上。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水稻栽培经验,使中国成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祥地。中国的稻作栽培科学与技术,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点: 一是分布区域广、生态和生产条件差别大。由于人多地少,迫使人民开发一切可以种稻的土地,使得中国稻作的分布区域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6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极简中国农情:杂交稻的前世今生
聂广 2022-11-20 09:49
资料来源:大国三农, 2021 年 5 月 25 日 20 : 57 ;作者:董峻 一、杂交稻技术 1. 水稻种植的三种类型 栽培水稻包括常规稻、杂交稻和转基因水稻,目前中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仅有前两种。 常规稻指通过选育、提纯、保持本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变,后代不分离的水稻品种。 杂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7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水稻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聂广 2022-11-19 17:15
来源:中国水稻所,2021-04-22;作者:胡培松 圣忠华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养活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我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从考古和文献的记载来看,水稻起源于中国,而后传向世界各地。近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突破,亩产由不足1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单产、总产均居世界第一。其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3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
热度 2 聂广 2022-11-19 09:39
资料来源: 广东科技工作者 2022-11-10 20:46+ 说起杂交水稻,人们多会想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其实,1930年前后,一位比袁隆平年长42岁的岭南科学家就已开始进行杂交水稻试验。 这位蜚声 世界的科学家,就是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丁颖。他被业内公认为“中国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579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转载]科学探索与侦破学
聂广 2022-11-18 09:25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7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破案与科学探索
聂广 2022-11-18 09:12
按:探索是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 搜查 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 答案 的过程。 真正的科学家是这样研究科学的,保有一颗面对自然界的心、参考已有的理论、搜集尽可能多的实验资料、发现例外实验、全面思考问题。科学并非正确也永远不会完整,每个时代都有科学机会。不过科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9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章文才:我国柑橘学科奠基人
聂广 2022-11-18 09:02
资料来源:中国果树,2019-09-19 09:17:34 章文才(1904—1998),浙江杭州人,著名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橘专家,我国柑橘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与钟俊麟等首次选育成功鹅蛋柑20号(先锋橙)、鹅蛋柑26号(锦橙)等柑橘良种,并为全国多个柑橘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他擅长柑橘栽培技术,并深入现场指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转载]张启发:我与袁隆平先生的三次际遇
聂广 2022-11-10 16:49
2021年5月22日,我们景仰的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半个多世纪以来,袁先生作为科学精神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他的创新精神和他开创的事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回想本人的科学生涯,体认到我与袁先生有过三次重要际遇,所受裨益终生难以忘怀。特此追忆,以资纪 ...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7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