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原子不灭

已有 2661 次阅读 2022-10-31 22:0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原子不灭


文/蓝莲花瓣


一朵花凋零了,一只鸟儿🐤死亡了,可一个原子它是永生的,对吧?从大爆炸开始的那几个瞬间,原子就诞生了的,这世间最古老的不是蟑螂,不是病毒,不是细菌,这世间最古老的应该是原子,它从来就没有死亡过。

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数以百亿千亿万亿的原子聚合在一起,无数多的无穷大多的原子聚合在一起,构成了群山,河流,树木,羚羊,或者人,应该还有云朵,扬沙,花儿…凡是我们能看到的有形的物体,都该是原子构成的。就连修行到最高境界的高僧的舍利子,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肉体消失了,形状消失了,原子不会消失,它只不过太小了,小到我们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可它聚合出来的东西,却是那么神奇地打动着我们的眼耳鼻舌和触觉。火红🔥的树叶,碧绿的树叶,灰白枯黄的树叶,叶绿素,花青素,借着阳光的能量。

没有空气,我们不能听见狗熊的吼声。没有声带,帕瓦罗蒂就不能歌唱太阳☀️。原子聚合组成了万物,万物在万物中的运动,各种运动的组合,构成了这个样貌繁多、品质高尚的世界,美丽的艺术、动听的声音,还有好和坏,高和低,大和小,美和丑,善和恶,就被对比地表现出来了。没有原子和原子的组合,就没这些被抽象出来的爱情和故事。

原子是一切的基础,是永不消失的存在。恒星和星云,超大星系团,星际弥漫物质,小行星,谁不是由原子组成的?就算白矮星和黑矮星,原子核内的基本粒子,电离层的带电粒子,不都是原子家自己的成份吗?只有高能才能打开原子,改变原子的状态用了高能还会产生高能,它们是光和热的来源。而组成我们这个宏观世界的所有原子,除了特别的实验室里,日常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情感的热闹的过程都不能打开它,对我们这样的世界而言原子不灭,原子长寿,原子长生不老,原子自由自在。

氢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动物的,植物的,人的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一样样的氢原子。就算埋在地层深处的铀238,或者其他什么重核,半衰期了,辐射之后,它还是原子,重核来自轻核,辐射衰变回归于轻核,所以,原子不灭。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就是生长,成熟和死亡,可是,总有一个原子是永恒的。

那个原子是从哪里来的?当年李白踏过的土地,土地里的各位原子君们,记得他的豪放吗,记得他的浪漫吗,记得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吗?那时在大气层中潜藏着的氮分子里的氮原子、氧气中的氧原子,今天还在某一个角落里存在着吧,如果原子有记忆,它们记下的会是什么?苏东坡的豪放旷达,还是李清照的婉约和才华?

谁说消失了的,就真的消失了。不是说分子碰撞前后都是不对称的么?碰撞之前它们两不相干,互不知道,碰撞之后它们就发生了某种隐秘的变化,难道这个变化不是碰撞的作用产生的吗?难道这种变化不就是分子们对碰撞的一种记忆。那么多次的地球故事,那么多次的宇宙变化,那么多的人和事,那么多美妙的动物植物、岩石和海水,难道就真的消失了吗?

原子不灭。古老的原子,一直都在,它们经历了全部的过去,全部的现在,还有全部的未来。只有原子,能够永葆青春的,它们在解散和组合的路上。昨天它是圆润的芬芳的玫瑰,明天它是飞扬在空中的尘埃。昨天它已经腐烂,明天它将重生。是谁,携带着李白的极端浪漫和天才,是谁重生了牛顿的光明,又是谁带着忧国忧民的使命,扛起忍辱负重的责任......那些原子,他们来自于谁,又在谁的脑海中闪烁着光芒呢?

又或者,就是一棵树的精灵,一株草的质朴,天上的朝霞,清晨的露珠,那些曾经被滋润过的原子,送给了我们,在手指,在眼眸,在心头,在皮肤的褶皱里,让你享受原子的时光和历史。也许,这样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可是,跟着原子一起活过,便如同活过千百万年,上亿年,便如同永生。

倘若原子不灭,其实真的原子不灭。这世界上所有的来来去去、生生死死,岂止是梦幻泡影?它们不过是原子重组形式的改变,无新无旧,无亡无灭,永在变化中,复活中,永恒中。



    永生的原子


138亿年前,那个原子不曾离开

138亿年来,它画出了怎样的足迹


是在天狼星的冠冕里闪耀

是在太阳的轻核聚变中爆裂

还是在地球蓝色海洋的柔波里荡漾


是美人的酒窝旋转着旖旎的笑容

是西天边火红的云彩映照着倦鸟的翅膀

还是青青小草的叶缘正吻着你的手指


也许它是火山黑青色的岩灰

板着脸躺在万古荒凉的高地


拥有了138亿年的寂寞和埋藏

谁怕你千百万年无人无语的沉默


就把漫长纪年的冷清

还有无穷无尽的碰撞

都留在小小的小小的核里


记忆,记忆,记忆

那就是全部变换的组合

那就是无始无终的组合


不要担心,不用害怕,

所有这个世界正在历经着的

那就是它的发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594-1361718.html

上一篇:木之心
下一篇:为秋天赋值

9 王安良 郑永军 尤明庆 刘钢 张学文 曾纪晴 孙颉 武夷山 何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