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形式的花园
热度 2 2019-6-22 21:57
花园里多了几丛无名小花,想起何多苓的杂花写生系列,也是带着几分野趣,与玫瑰园菊花园等各色主题花园自是不同。那些花园令人想起“争斗”(争奇斗艳),而野花园不会激发这样的念头,看花园时只感觉这是花园,这就是“形式的花园”。何老师画花,貌似莫奈画睡莲或文哥( Vincent ...
个人分类: 艺术|444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青春的追忆:野原-米修司
热度 3 2019-6-4 08:23
前些时候看过一场“川派画家”的油画展,他们大多是从艰辛探索的十年成长起来的,在 80 年代曾共领一时风骚(另找时间说),后来各自成名,却似乎没有各领风骚几年。不过,那些作者和作品我大都记不清,独对何多苓的画感兴趣。因为他的画有诗意——这本是说中国画的,用在他的画却比 ...
个人分类: 艺术|3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天堂的四条河
2019-5-7 21:21
维也纳或可谓“巴洛克之乡”,满街建筑多巴洛克,艺术史博物馆(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藏画也以巴洛克显赫,如大佬鲁本斯( Peter Paul Rubens , 577-1640 ),六十几幅画,令人眼花缭乱。 这会儿说一幅有趣的“寓言”画 ,《天堂的四条河》( Die vier Flü ...
个人分类: 艺术|53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在Belvedere看Biedermeier
2019-4-17 08:47
离开维也纳前去美景宫( Belvedere )看 Klimt 的画,践行它广告说的“吻别”维也纳,意外看到了更多维也纳的本土大画家的作品,特别是 Biedermeier “风格”的——这词儿陌生,几本大艺术史的书似乎都没提过(一般英汉词典的释义显然是异化之后的)。它指的是 1815 (拿破仑战争结束)到 ...
个人分类: 艺术|25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草堂的新草书
热度 1 2018-10-29 08:48
—— 漫兴杜诗千碑 (5) 我喜欢草书,诗碑虽以行草为多,大草却少,合我口味的更少。那天看见一块令我心向往之的草书。我欣赏的草书是线条“使转流畅而婉通”,也就是有篆籀的精神。使转是草书的形质,即骨肉血脉,而其精神却在流畅(书谱说“草贵流而畅 ...
个人分类: 艺术|32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伪好物
热度 3 2018-10-26 08:31
去年在台北故宫遇见《国宝的形成》特展,见了许多真宝贝,今年却在那儿遇见了许多“伪好物”。伪好物是米芾发明的词儿,大约等于启功先生判断自己作品真伪时常说的,“假的好”。明知是假的,人家还喜欢,就是“伪好物”。台北故宫拿出 40 多件“苏州片”来呈现 1 ...
个人分类: 艺术|69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杜甫的秋天
2018-10-7 23:00
——漫兴杜诗千碑 ( 5 ) 几天前去看了沧浪湖和杜诗千碑,工程大概竣工了,感觉不足的还是没有为碑编号——设计者应该是知道哪首诗在什么地方的,因为诗碑旁已经补充了的小牌,有书写者介绍和原诗释文,但观者想找一首诗就难了。 碰巧看见 ...
个人分类: 艺术|22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阿拉伯艺术家的意会中国
热度 2 2018-8-15 08:45
前些天看青铜展时,还走进了一个接近尾声的展场:“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十周年大展”。大厅空荡荡的,正好为从青铜的热火中出来的人留下一片清凉。这种现代的、赶潮的展览,似乎不适合来博物馆这种幽古之所,而应该去街那头的美术馆。 采风 ...
个人分类: 艺术|269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漫卷诗书
2018-8-13 08:28
——漫兴杜诗千碑 (4) 我看诗碑,最爱看草书,越草越好。如今比颠狂更癫狂的笔墨表演多了,有颠狂精神的草书却不多。山谷以来,草书大家唯祝允明、王铎、傅山几个,但还不够颠狂。相比之下,名气小些的詹景凤( 1532-1602 )更多发扬了素和尚的精神。书史说他“狂 ...
个人分类: 艺术|25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何以为尊?宅兹中国
2018-8-6 09:03
成都博物馆新开“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领衔器物就是何尊(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何尊是 1963 年贾村塬东北隅的一户陈姓人家在后院挖出来的,这个出处很可疑,既非遗迹,也无其他器物,那么它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转移来的——很可能是从军阀党玉琨在斗鸡台(戴家湾,距贾村约十里 ...
个人分类: 艺术|61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