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清水寺的黄昏(2) 精选

已有 6242 次阅读 2017-1-6 00:34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太阳要下山了,嘈杂声起,随机散漫的人群开始汇聚,流向大本堂外的舞台。舞台下临深谷,红叶如浪,欲从谷底拍打栏杆似的。堂内供奉着十一面千手观音,可惜无缘参拜,听说她老人家三十年才见人一次。但我想她已经看惯了这片热浪吧。世间的人啊,她大概会叹息,滚滚的红尘还不够呛的吗,来哄闹什么红叶!是啊,我们凡眼看不见尘的红,凡心却偏爱叶的红。诗僧苏曼殊在看见“鸟舍凌波肌似雪”的弹筝女拿来的红叶,也动了凡心,说什么“恨不相逢未剃时”,这定是观音姐姐不愿看到的。日本人爱说“从清水的舞台上跳下去”,还真有人来这儿跳崖殉情,想是错把叶光当峨眉佛光了。

   西山的太阳,隔着京都的天空斜照在东边的音羽山,团团红叶迎着缕缕阳光,在山野跳起光电效应的舞蹈,翻滚着杏红橘红桃红枣红的波浪,淹没了在红叶海洋里浮沉的松柏。这时如果传来古人和歌里唱的杜鹃的鸣叫,仿佛佛国迦陵频伽的妙音,就重现源氏公子的妙境了。挤过舞台人群,经过本堂后面释迦堂地藏堂和阿弥陀堂,来到音羽山前的“奥之院”。在夕阳下,红色的飞檐和橘黄的梁柱,仿佛用阳光一层层涂抹的,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院下的廊道斜对舞台的前缘,正好透视舞台的立体结构——它从本堂伸出来,悬在空谷上,由一百多根榉木柱纵横交错地支撑着,近四百年的悬空建造,还和立在地上的殿堂一样坚实。这不仅是匠人的巧夺天工,也多亏了自然的和谐包容。我们常惊叹古代木建筑不用钉子,但看见现代那些锈烂在木头里的铁钉,倒该庆幸那时没有钉子。自然并不总喜欢玩儿破坏,多少古代建筑是毁于“人火”而不是野火啊!

   清水寺不知被人火烧过多少次。平源争霸时,延历寺的僧人从比叡山跑到音羽山来把它烧了,大概既是平源两家的政治斗争也是佛门两家的门派之争。有趣的是,他们放了火还没忘立块牌子,写两句《法华经》的偈语:“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现在西门外还留着一块“念彼观音力”的石碑呢。这幕烽火大戏,从古演到今,从西演到东,真如贺茂川的水和比叡山的和尚一样,“都是不能随我心的。”(白河上皇有感于寺庙力量太而发的感叹)。这会儿,西山的太阳看红叶浪潮里的清水寺,会不会以为它又着火了?

   走过廊道沿音羽山腰的小路往南,然后下坡折回,就是舞台下的山谷,“清水”之源的音羽瀑布就在山脚。延镇上人当年(778年)梦里看见淀川流着一脉金水,溯源就到了音羽瀑布,在这儿遇见了观音化身的白衣老翁。如今瀑布被赋予凡人的寄托,分三股从石亭落下,分管学问、爱情和健康。水分三股,祈福的人却只能选饮一股,有点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意味。有一首古老的和歌说音羽瀑布:源头的水可能老了,因为流水中只见如白发一样的水纹。那么,瀑布似乎还该为自己加一股:青春。

  太阳终于落山了,余霞还不舍地遥望着音羽山的红叶,更多的人还在从五条坂涌来特别拜观清水寺的夜色。可惜,他们错过了清水寺的黄昏。这时,在舞台上只能看到红叶的光影,而远处的京都塔已经无意识地成了夜幕下的主角……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1025719.html

上一篇:清水寺的黄昏(1)
下一篇:过奈良公园戏小鹿

21 钟炳 李颖业 李学宽 迟延崑 杨正瓴 余昕 吉宗祥 李土荣 董全 黄永义 岳雷 陈湘明 孟津 梁进 张珑 徐长庆 王桂颖 qx12 anran123 luxiaobing12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