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中国人如何制造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论文?

已有 4646 次阅读 2016-10-16 16:07 |个人分类:循证医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大陆meta分析文献17951篇分析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004647.html

原文以Mass production of review articles is cause for concern为标题

发布在2016年9月21日的《自然》新闻上

原文作者:Monya Baker

Mass production of review articles is cause for concern

A torrent of low-quality meta-analyses and systematic reviews in biomedicine might be hiding valuable research and misleading scientists.

21 September 2016

http://www.nature.com/news/mass-production-of-review-articles-is-cause-for-concern-1.20617

生物医学领域粗制滥造的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不断涌现,它们可能掩盖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导致科研人员被误导。

一位领先的荟萃分析研究者报告称,科学分析的黄金标准正被快速侵蚀。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对主题相似的论文进行提炼,旨在形成有关特定主题的权威性观点—一般是某特定疗法在医学中的效果如何—它们是循证医学的重要工具。

但是,斯坦福大学的John Ioannidis表示,“大量多余且存在误导性和冲突的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稀释了有价值的报告,他在《米尔班克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探讨这种趋势。

劣质且存在明显错误的文章像“流行病”一样蔓延,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决定对该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他说,“如果最具影响力的综述出错,其危害比无关紧要的研究出错更严重。”

Ioannidis统计了PubMed(一个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出版物数据库)中标记为“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文章数量:1991-2014年,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年发表数量增长逾2600%,分别达到28,959篇和9,135篇。同期,PubMed每年发表的文章总量增加了153%。

Ioannidis总结表示,荟萃分析的最大来源(2014年总量的63%)是中国作者的遗传相关性研究,其中许多没有解释发现假阳性的较高可能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1009098.html

上一篇:韩春雨 第14个失败者
下一篇:韩春雨 景海鹏 陈冬

2 赫荣乔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