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我的养生哲学 反对老年人跑跳运动

已有 4707 次阅读 2016-5-31 09:26 |个人分类:长寿秘诀|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人体的骨关节只能用60年,老年人不要剧烈运动、包括跑步、跳跃、快走、登高、爬山等运动。

剧烈运动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关节的损伤很大。有的老年人每天快走十多公里、或更多,觉得很能干,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有的老年人每天去登高爬山,对关节损伤很大的。

老年人应该适当运动,散步、慢走。游泳对老年人比较合适,很好的健身活动。

中国中产阶级如何理解跑步?中国中产阶级如何理解跑步?

大脑和腿哪里先疲劳大脑和腿哪里先疲劳

  疲劳从哪里开始?大脑还是你的腿?跑者在突破极限时,如何确定自己是真的精疲力尽或只是瓶颈期?最近,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文·托马斯和他的同事们探讨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对疲劳的感受,并提供了些有趣的见解。

  新研究发表在《运动训练医学和科学》杂志上。其研究是针对“最大随意收缩”(以下简称MVC)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研究人员选择了12名训练有素的自行车手,在不同的日子里,进行3次恒定功率的骑行,以测算疲惫发生的时间:第1次设定的功率是使疲惫平均发生在3分钟之后;第2次则要用11分钟;第3次则需要42分钟。

  跑步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和锻炼的方式,科学研究发现,90%的人在跑步减脂时会犯以下8个错误,赶紧看看你有没有!

  误区一:刚开始就猛跑

  很多人减肥心切,一上来就跑。事实上,这并不是最佳的减肥跑步法。人体内的能源分为快速能源和储备能源,只有当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你体内的储备能源“脂肪”才会开始燃烧。就是说,如果体能不太好,甚至有可能你已经跑累了,脂肪还没开始消耗。

  误区二:不做拉伸运动就跑

  想要有效地跑步瘦身,应该在跑步前先做些拉伸运动或放松运动,一方面可以热身、防止受伤,另一方面可以先消耗一部分糖原,这样接下来再跑步,脂肪的燃烧效率能大大提高。

  误区三:随便穿双鞋就跑

  随便套上双鞋就去跑步,健身效果会打折。很多人喜欢穿板鞋跑步,专家表示板鞋鞋底太平,缓震功能不理想,也会间接导致膝盖受损。鞋子是最重要的跑步装备,选择专业跑鞋还得注意大小,原则就是宁愿大一点也绝对不能小一号,否则容易磨伤。

  误区四:每次跑20分钟

  理论上说,在充分热身的前提下,慢跑20分钟时是快速能源消耗得差不多,储备能源脂肪开始调动起来准备燃烧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停止运动,就达不到充分燃烧脂肪的瘦身目的。所以,要想通过跑步来瘦身,至少要跑过20分钟,45-60分钟最佳。

  误区五:跑步速度很快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样跑步的时间持续不长,更重要的是并没有消耗什么脂肪。人体能量系统有无氧的磷酸原和糖酵解,有氧的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两大类。快速跑,氧供应不足,机体只能进行无氧供能,脂肪是无法参与供能的。所以只有低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有氧运动,脂肪才能被动员作为能量供应而被消耗。

  误区六:跑步姿势很随意

  正确的跑步姿势是获得最佳跑步减肥的条件,也是预防损伤的前提。跳跃跑、前倾跑都不对。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抬腿跨步、脚掌落地、脚跟触地滑行等。应注意身体保持直立,不应前倾,也不应该用跳跃的方式跑步。

  误区七:跑完喝饮料

  市面上出售的饮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通常一瓶350毫升左右):60千卡、120千卡和200千卡以上。60千卡属于低能量,最常见的还是120千卡左右的,200千卡以上的在葡萄糖饮料等能量饮料中多见。而我们在跑步机上慢跑(时速8~9)一个小时大约消耗500千卡左右的能量,如果喝了一瓶350毫升的葡萄糖饮料,就等于你大概有半个小时是白跑了!

  误区八:跑完就坐下

  跑步后,你是否就想赶快投入沙发的怀抱?请注意,如果你第二天不想腰酸背痛,且变成粗壮的肌肉腿的话,跑完后不要马上停下休息,应继续慢走几百米,待全身放松后,做一些拉伸活动。下面的拉伸动作,跑步后要记得做哟。

  虽然慢跑有益于保持健康和瘦身,但专家并不建议天天跑,最好隔一天跑一次。至于中间不跑步的那天,可做做拉伸运动,增加全身的柔韧性,这样很重要,是保证全身新陈代谢顺畅的关键,尤其能防止脂肪和血液在四肢堆积。

  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跑步爱好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膝痛的困扰,有些人休息一下就好了,有些人却已经造成损伤。怎么办?(医生在线)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981399.html

上一篇:国际科研前沿 微生物组计划
下一篇:芮成钢还活着

5 侯成亚 陈敬朴 陈南晖 杨正瓴 刘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