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范勇的全球第2例人类基因编辑研究论文国际反响跟踪监测报告

已有 4391 次阅读 2016-6-10 10:59 |个人分类:今日热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范勇的全球第2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论文国际反响强烈

6月10日监测分析报告 https://www.altmetric.com/details/65569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976217.html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815-016-0710-8

2016-5-10 10:47

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不高,但这篇论文的替代计量得分已达424分 J Assist Reprod Genet ( P 1058-0468 E 1573-7330 ) IF :1.718 H指数 :45 年: 2016 Introducing precise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to human 3PN embryos by CRISPR/Cas-mediated genome editing. 百度翻译 Kang X . He W . Huang ...

Mentioned byNews40 news outletsBlogs9 blogsTwitter97 tweetersFacebook2 Facebook pagesGoogleplus3 Google+ users
Readers onMendeley40 Mendeley

https://www.altmetric.com/details/6556977

Twitter Demographics

The data shown below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ofiles of 97 tweeters who shared this research output.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how the information was compiled.

中国科研人员发表了一项有关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方面的研究,让全球科学家的神经再一次被挑动。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研究员范勇

最近,中国科研人员发表了一项有关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方面的研究,让全球科学家的神经再一次被挑动。该研究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虽然论文发表在一般人不熟悉、影响因子不超过2的学术杂志——《辅助生殖与遗传学期刊》(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上,但却引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以及媒体的关注,如Nature、Science、MIT Technology Review等。

z发表在《辅助生殖与遗传学期刊》的论文

根据研究者介绍,他们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对CRISPR技术在早期人类胚胎的精准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进行评估并制定原则,从而为未来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从2014年4月至9月,研究者从87名志愿者那里收集了213枚三原核受精卵,即原本不能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细胞。 研究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对这些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进行编辑,结果发现26个人体胚胎细胞中,仅有4个细胞的基因成功被修饰,基因编辑的 脱靶问题突出,表明该技术存在大量瓶颈。此次实验的所有胚胎在三天后均被销毁。研究者之所以选择该基因,是因为部分人群如果携带有ccr5突变基因,那么 他们则拥有抵抗HIV病毒的能力,该突变基因能改变CCR5蛋白,使其能够阻止HIV病毒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入侵。

如同去年中山大学出现的全球首个人类胚胎细胞基因修饰的研究一样,这项研究一经发表,就引起Nature等权威学术杂志的关注。只不过经历了去年一年的激烈讨论之后,研究者以及公众现在更加理性地看待此类研究。

中国科学家再次编辑人类胚胎基因:全球第二例

http://tech.sina.com.cn/d/f/2016-04-12/doc-ifxrcizu4033621.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983631.html

上一篇:Altmetric 监控全球科学家
下一篇:三位中国青年科学家在国际科研前沿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