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l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stly 研究興趣:學科制度、學術傳播

博文

关于现今“土鳖”含金量的问题

已有 3835 次阅读 2009-12-10 23:41 |个人分类:Life is a bitch|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博士, 扩招, 学术水平

我的学生生涯终将走向末路了!

从小学算起,整整22年。22年的时间啊!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如果用功22年,即使达不到乔峰的水平,至少也应该和慕容复差不离了:)如果我也卖了22年的油,肯定也能做到倒油的时候不会碰到孔方兄,还顺便赚了22年的小钱;如果……太多的如果了,这就是经济学里面的机会成本吧。德国人说,人生没有彩排。现在的我,除了能造两篇自娱自乐的垃圾文章外,一无是处。

工作的寻找过程还算顺利,这一切全赖准领导的赏识、老板的提携。准领导和我谈工作意向时说了一个观点:现在的博士含金量没有以前高了。如果说这个“金”真是指金,我完全赞同准领导的话。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土鳖”还是比较值钱的,安家费、房子、配偶工作、子女就学……这些真金白银的条件,现今的“土鳖”只能望“金”兴叹、自恨生不逢时了。如果说这个“金”是指学术水平,我就不那么赞同准领导的观点了。我也翻阅过学长前辈的论文,整体看来,学术水平是日益渐精的。如果把“土鳖”的培养也像最近学界流行的那样来个30年回顾,我倒是觉得这一头一尾的总体水平是高于中间10年的。

缘由如下:

1、头十年的博士们,可能有幸授业于文革中幸存下来的学者,这代博士中的代表人物可参见汪晖(鄙人的偶像)!

2、中间十年。文革幸存下来的学者能熬到90年代的,恐怕不多。仅仅靠自己摸索,积累的厚度恐怕还不够……

3、后十年,第一代“土鳖”已经混成了博导了;第二代中快的已经也是博导了、慢的也即将是了。经过自己做“土鳖”的经验和这10多年在学术界的摸爬滚打,自己的见识和水平也提升了不少。所以这后10年中生产的土鳖应该还是凑合的:)

推荐一篇文章《学术评价与人文学者的职业生涯》!

以上观点,范围限于文科。

学术评价与人文学者的职业生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5650-277724.html

上一篇:[转]对IEEE和SCI等的通俗简介
下一篇:“钱”“权”之争

5 武夷山 赵星 许浚远 吕喆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