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们探讨了《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人获得爱情吗?》,了解到目前关于爱情的数学模型多是以概率为基础,结合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
按参数打分,如把好感、相貌、激素水平等,代入一个公式,得到分值,从而判定爱情的成功,这其实不是数学,而是一般的心理测评。
事实上,爱情最主要的维度是时间。在这里,我们把时间这一参数纳入进来,从数学分析的角度来谈一下爱情。
一、爱情参数的确定:情感、时间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
甚至在生物学上,不同的爱情时期,体内激素种类与水平也不相同。一见钟情是苯基乙胺(phenyl ethylamine)的突然增多。两情相悦是因为多巴胺(dopamine)持续分泌。天长地久则是内啡呔(endorphin)在体内恒定维持。
当然,还有其它的激素在爱情中起到作用。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离开时间这一参数来研究爱情的数学,肯定是不合适的。
爱情是动态的,变化的,在分析爱情时,就必须要采取动态的方法,把时间这一关键维度包含进去。
爱情除了时间,就是情感。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人在特定时期(一生),与特定对象的情感经历。
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精确测量情感变化,因为情感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情绪则是短期的心理活动,情感可以是情绪长期积累而成的,并且,测量情绪是有方法可以参考的。
我们可以参考测谎仪(Polygraph)的原理,记录爱情双方的多项生理反应变化,并结合激素水平、双方对话内容,得到爱情双方的情绪、时间曲线,即爱情曲线。
爱情=f(情感,时间)
需注意的是,这里测量的情绪变化,必须是爱情双方接触、对话时的情绪记录。鉴于技术问题,单相思等情况暂时难以分析。
另外,测谎仪得到的是一条没有坐标系的时间变化曲线。而在这里,根据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可以为爱情曲线加上坐标系。
二、爱情曲线周期趋同:相同次元之间的爱情
对爱情进行数学分析,就是要同时把两个人的爱情曲线,放在同一个时间坐标系内,观察其变化规律,然后就可以对爱情进行数学分析。
当然,对爱情双方情绪的测定,需要反复试错调试,需要经过大量的不同情境实验。在这里,我们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情绪是有周期性的,我们把情绪从一个平静,经历起落,重回平静的过程,称为一个周期。我们可以看到,情绪的周期性趋同,是爱情曲线的一大特征。并且,理想的爱情曲线,双方情绪甚至可以是重合,或者部分重合的
爱情曲线周期的趋同,基础在于,恋爱、婚姻双方,其情感相互感染,所以,表现在爱情曲线上,有着趋同性的特征。
如果在爱情一方的单个情绪周期内,对双方的情感曲线分别进行微分,所得的函数,大部分次元可能是相同的。我们称之为:相同次元之间的爱情。
三、爱情曲线交叉:爱的共鸣
但是,知己、闺蜜在相处之时,情绪曲线也有趋同性的特征,那么如何把知己朋友与爱情的情绪曲线周期趋同区别呢?
可以看到的是,爱情曲线会有一个交叉。即看到所爱的人哀伤,自己会变得紧张、担心,甚至更加低落哀伤。而另一方为了不让对方哀伤,反而振作心情,反过来劝说对方没事,平复对方的情绪。
所以这里有一个爱情曲线的交叉。
爱情曲线交叉,表示两个人在相互宽慰、携手面对,这个的时候,两个人的情绪曲线会纠缠在一起,共同回复平静。
我们称为情感共鸣,或爱的共鸣,这是相爱的重要特征。
知己闺蜜之间,一般不会出现情绪曲线交叉共鸣现象,仅仅表现为情感趋同。这是相知的特征。
因为爱情曲线完全重合,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在事实上,只有爱情的双方,都能够真诚为对方着想,因对方的快乐而更加愉悦幸福,因对方的哀伤而担心紧张,才能做到爱情曲线的交叉,才能做到爱的共鸣。
而朋友之间虽然关心、感染,但始终会保持一个度,或者一个界限,不会产生情感曲线的交叉。所以只有相知。
只有爱情的双方才能既相知,又相爱。
四、爱情曲线的积分:不同次元之间能产生爱情吗?
如果两个人的情绪周期不同,微分得到的函数不是相同的次元,那么,这两个不同次元的人,还能产生爱情吗?
首先,在同一个情绪周期内,两人的情绪曲线是否会交叉,是否会产生爱的共鸣。如果有爱的共鸣,就会产生爱情。
但因为情绪周期差异较大,除了看爱情曲线的交叉外,不同次元之间的爱情,还要看另一个指标:爱情的积分。
在一个爱情周期中,爱情双方产生曲线交叉后,自交叉点开始,自周期结束,对两人的爱情曲线分别积分,得到了两个人的爱情面积。
如果在爱情一方的情绪周期内,另一方的情绪曲线却发生了反转,这部分积分,是爱情的阴影面积。
因为人的情绪,总是起伏不定的,一方心情低落时,另一方遇到好玩的事,高兴一下,也是难免的。
不过,爱情双方的爱情面积,却不能被一方的爱情阴影超越。这是不同次元之间爱情的最大难题,否则,矛盾不可避免。
总结:
把握时间、情感两个核心参数,从科学的角度对爱情数学分析,远比从概率的角度分析爱情有意义。
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就可以了解,爱情曲线的趋同表示爱情双方相互感染,是爱情的重要特征;爱情双方都真诚为对方着想,从而引发爱的共鸣,这是爱情产生的基础;并且,不同次元之间的爱情,其爱情面积,不能被爱情阴影超越。
随着科技发展,在当今的情况下,在不影响爱情双方交往的条件下记录情绪曲线,是完全可能的。
希望年轻的人们,不再被相貌、金钱、物质、地位所迷惑,而是从共同的乐趣、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目标来寻找爱情,找到自己爱的共鸣,在相同的次元或不同的次元,用一生的时间,画出两道优美的爱情曲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7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