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慎听老人言 精选

已有 5439 次阅读 2010-3-21 07:50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提倡的。俗话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真的那么灵?永远如此?

老人的经验和教训在农耕社会是金口玉言,那个时候,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只有老人知道,而且越老知道得越多。

在信息社会,老人还有那么多的经验可以传授吗?

大家可能都有体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很“怕”电脑,哪怕年青时是玩电的。比如我老丈人,他玩了一辈子的电器,可是用起电脑来还是很不放心,一定要有两台,一台备用。我的姨夫,以前是交大教授,年青时也是自己组装收音机的,可是现在也很“怕”软件,软件更新,升级,也都是天大的事情。因为他们玩熟悉的都是“硬件”,软件这个东西就成了一块未知的心病,不敢去碰。

有人做过实验,把一个智能手机同时给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和一个四岁的小孩,结果小孩几分钟就把主要功能(打电话,上网)搞懂了,而老人确不知道这个东东怎么用。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时期,老人好比是电脑的硬盘,储存着大量的信息。现在,google成了全世界的“老人”,与其去问老人,还不如问google。

且慢,我绝不是说老人就没有用了,我们现在向老人求教要有不同的目的和方法。我们要学的是老人们如何整理,分析,提纯信息的方法和经验;还有,我们要向老人学习他们是如何巧妙地实用当初手头上仅有的信息做出成绩的。这,是google还没有办到的。

下次和父辈交谈,千万不要说“你不懂,你的东西过时了”。应该细细地听。他们的知识可能过时了,可是他们学习知识,使用知识的方法可能永远也不会过时。别以为自己掌握了父辈没有的知识就是超越了他们,真正超越他们是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这个(新知/旧知)比才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准。

相应地,性格比较强的父辈可能根据他们的知识教你该如何如何做,那时你就要小心了。要学会区分父辈经验中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一定要抛弃的。

老教授,老院士,诺贝尔获奖者,现在在中国都很受尊重。一旦开个什么重要会议,一定要花重金请到一个有级别的老人到场才有体面。没有几个活着的诺贝尔获奖者还没有应邀去过中国了。他们的到场真的就能激发听众的创新精神?不是,邀请他们是给领导看的。能否邀请到诺贝尔获奖者,代表着“和国际接轨”的档次。可怜那些诺奖获得者,被做了广告都不知道。

如果真的想学他们的创新经过,就该去看他们的自传,读他们获奖演讲,读他们获奖工作的论文。从中理清他们创新的思路。还要理解他们创新时的环境,背景,需求,目的。这些,都是“目睹风采”那一个小时所得不到的。把诺奖获得者当做歌星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科学“粉丝”,有用吗?

老人的经验,要细心听,虚心听,谨慎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04765.html

上一篇:“被创新了”:那些消失了的工种
下一篇:写,写,写...

17 王晓明 刘全慧 郭向云 朱志敏 杨秀海 任国鹏 吕喆 柳东阳 高建国 张旭 左正伟 齐霁 虞左俊 李毅伟 刘欢 李宝军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