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感谢心仪同学,让我们看到了衡水黑洞以外的希望
2018-7-31 09:08
2018.07.31 北大新生心仪同学的《感谢贫穷》让人感动,更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 她不是河北衡水中学的考生! 可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因为在河北考上北清的几乎全部来自衡中( 2017 年高考北清人数 175 人, 2016 年 139 人, 2015 年 119 人!),而她竟然来自枣强中学!招生的朋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1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要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那颗自强不息的心
热度 7 2018-7-30 14:45
要感谢的不是贫穷而是那颗自强不息的心 2018.07.30 昨天北大新生刘心仪的《感谢贫穷》写得非常好感人至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和追捧,今天有 D 报牛文《贫穷就是贫穷,绝不值得感谢》跟进,鼓励社会消灭贫穷,呼吁政府给与不同阶层的人更多平等的机会。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我从这件事看到的却是另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226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7
中学语文:文化基因的传承与表达
热度 5 2018-7-20 14:13
【题记】在《一诺:中国的国际教育,是个国际玩笑》里有两段话很打动我: “ 我们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但我们的社会精英普遍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在和我们语言、文化、价值体系都不相同的国家。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 “ 中华的文化,只有我们自己能教育、传承,所以对中国孩子最好的教育应该在中国。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854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科学网上的信访群众
热度 15 2018-7-4 13:10
昨天接到领导电话:张海霞请配合一下调查,有人投诉你在科学网上发表了不恰当言论! 什么?简直是匪夷所思,我被信访了!因为科学网上的言论,真是不可思议! 自信在科学网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肺腑,经得起调查,也愿意配合,可是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很不爽! 这个时代,不再是上纲上线的时代,有不同的观点可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908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5
中国教育应该感谢“毛坦厂中学”
热度 4 2018-6-5 13:42
【题记】又是一年高考时,毛坦厂送考的车队又隆隆开启,转贴一篇去年 6 月 20 日写的文章,致敬中国所有的向毛坦厂中学一样在基层教育中挣扎奋进的学校,致敬那些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们,那些脚踏实地培养孩子的家长们,祝福每个为了美好未来努力奋斗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赢下青春之战,永远不后悔!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76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杂谈足球、男人与懦夫
2018-4-26 07:55
一觉醒来,利物浦进了五个球,埃及法老法拉赫独造 4 球闪耀全场、刷屏世界,还有那个疯子教练克洛普,带着孩子们疯狂地满场逼抢把对手吓死的精神领袖,这就是足球! 不禁又一次想到了我们的足球,那些在球场上慢慢悠悠、打架骂人就是不进球,但是在输球后却从来都是拉来全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6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别紧张,让子弹飞一会儿
热度 1 2018-3-26 08:54
最近真的是很紧张,各个方面,感觉像高压锅一般透不过气来,不禁想起了 7 年前风靡华夏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头,姜文扮演的土匪,开枪之后,小喽啰们都很紧张,痞痞的姜大侠潇洒地点了颗烟: 让子弹飞一会儿! 那份从容淡定和自信真的让人过目难忘! 亲爱的朋友们,在这么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培训:教育的囊肿
热度 7 2018-3-24 14:10
这是很多年前我说一个从事培训的学生的原话,虽然有点过,但是还是要说。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高中时期数学奥赛金牌的孩子报送进了学校,本科毕业后希望读研究生,因为有些联系,就联系我做导师,可是我要出国,就推荐给了很好的导师,可是一年以后孩子又写信给我说方向不合适希望换导师,我又好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422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7
培训不是教育
热度 2 2018-3-24 08:25
这话有点过,不过还是要这么说。 前段时间有个大家热炒的事件:北大某院某某特聘研究员被除名,而他在网上的课程销售超过 2000 万!很多人说这样优秀的教师难道不该是北大教授吗?为什么会被除名?! 这个争论背后的内涵其实是教育和培训的异同,只有搞清楚这个内涵,才能解释这个看似很难解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2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国之脊梁
热度 4 2018-3-19 13:04
【题记】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史册、能够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得的,一定是贡献和人品都登顶珠峰的人,钱学森、郭永怀、李佩、邓稼先等光辉的名字,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因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那些科学 贡献可能在珠穆朗玛峰、人品却在马里亚纳海沟的自我包装起来的“爱国专家”早晚会被人民唾弃。 国 ...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525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