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千古逃生学大舜 - 古代先贤的逃生榜样

已有 5614 次阅读 2013-5-6 07:27 |个人分类:逃生常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逃生, 舜象之争

千古逃生学大舜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舜(黃帝顓頊(《史記·五帝本紀》、《世本》、《大戴禮記》、《易傳》、《禮記》、《春秋國語》),他也是传说中的三王(尧舜禹)之一,一直被后世儒家所称道,孔子老人家更是言必称尧舜。传说他的名字叫重华,是黄帝孙子帝颛顼的七世孙,自从颛顼之后祖先都是庶人。

舜是中国古代道德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最令人感叹的他与父亲和后母及异母弟的之间发生的忠孝友爱(孝悌)故事。他的父亲叫瞽叟(意思是瞎子,只有外号,没有名字,这是古代原始常见的现象,因为不需要名字交税服兵役),他的亲身母亲生下他之后便过世了,瞽叟便为他再娶了一个继母,她为瞽叟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背景,不免存在后世常为津津乐道的家庭问题,如继母刻薄,父亲偏心,弟弟狂妄,都对舜看不上眼。按照史记的说法是:“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对于家人的做法,舜的回应却是:“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没有懈怠)。”“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虽然舜对家人仁至义尽(古代原始社会,必须保持内部的团结才能迎接外部的挑战),但是家人仍然时时刻刻想要除掉他。有一次,瞽叟让舜去修理仓库,舜爬上仓库顶部后,瞽叟便在下面放火想要烧死舜,仓库里储存的是干草,一瞬间火势蔓延迅速,很快淹没了让大舜爬上去的梯子,让原路返回不可能做到了。可是,没想到舜却早已有所准备,他随身准备了防雨防晒的斗笠,看到形势不妙,他就紧抓斗笠的边缘,斗笠的最大面向下展开,然后纵身一跳。虽然摔下来很狼狈,可是斗笠在空中缓解了下降的速度,降低了自由落体的势能,因此大舜没有摔死。(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瞽叟听说了大舜逃生的经过,心中很不满意,却也无可奈何。

等到舜的伤势刚好,瞽叟又让舜去打井(古代通常是不会缺乏水源的,因为部落总是聚居在水源附近,如果需要打井,说明当时是相当的干旱了,外部水源干涸,需要就地取水。同时也说明生产工具先进,可以向下挖掘而不必随时更换工具。)。这一次,舜有了提防之心,刚到井下,就开始井的边上打通了一个洞,当作临时的避难所。不久,瞽叟等不及了,就在上面填土到井里,想要借机活埋舜。看到外面的积土很快就填到井口,瞽叟和象都很高兴,认为舜必死无疑了,便大肆地庆功。象宣称,“主谋者是象,所以功劳大一点,就把舜的两位妻子(尧的女儿)和琴分给我吧。牛羊仓库都归你”。象于是回到舜的住处,开始操琴庆祝,可是从井下逃生的舜突然出现在了他们庆功的场所,象吓呆了,只好说“我正想念你哪”,舜说“我也是如此”。舜什么多余的话也没说,对待父亲和弟弟更加恭谨。(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

 

古代的尧舜禅让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舜的孝悌之道,也是千古奇闻,的故事,对尧舜禅让故事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从这两条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逃生的基本原则。第一,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从舜带斗笠干活和井下开辟避难所的准备,可以看出舜是经过认真准备的,虽然是很小概率的事件,有准备和无准备的逃生效果显著不同。很多有经验的消防工作者,每到一个新旅馆,总是先研究逃生通道,熟悉最近的安全逃生路线,这是一种职业性的觉悟,也是公民的基本安全常识。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普及自觉准备的逃生常识。第二,仰赖工具,逃生自救。古往今来的火场伤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烧死的,而是烟气中毒,或者摔死淹死等次发性死亡原因。所以火场逃生的最重要原则是自保为上,如果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口鼻,避免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那么本来是一种危险,就会变成一种灾害。从危险到灾害的转变过程,依赖于个体的火场决策。舜是很好地贯彻了危急场合自保的原则,就是在逃生过程中,也没有忘记自保,因此可以得到平安。翻一翻中国古代逃生自救的历史,没有多少逃生故事,舜的逃生经过是很好的逃生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顺便说一下,舜井下逃生的避难所之逃生原则,被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复杂结构的逃生设计中。很多人并不知道刚出楼梯的一块封闭空间Vestibule是干什么用的?那里封闭,防火,无燃料,有排烟,其基本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让那些行动能力受限(比如轮椅残障)的人士,可以就地等待救援。东南亚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避难层设计,把避难所的原则推广的整个楼层,来弥补逃生容量的不足。我国最近强制要求煤矿井下配备防火防爆的避难舱,就是避难所的变种,可以与大舜的避难所进行功能对比。现代建筑的逃生原理,我们的古人早就知道,只不过我们今人并没有认识到罢了。

舜象之争,历来被当作二十四孝图而流传千古。其雕塑和图像,往往是以麻雀和大象为舜劳作,而神人先贤拜访(即孝感動天下,或大舜象耕)。听尧舜禅让故事,析象舜兄弟之争,有谁会认识到,舜曾经是中国古代贯彻逃生原理的第一人?

我国消防工作者,经常感叹校园消防常识教育的不容易,其实逃生原理无处不在,只不过我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就很难发现生活中的逃生原理了。从舜象之争的逃生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逃生设计,我们只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安全设计无所不在,基本原理触类旁通。对此,我们还会对逃生教育感到困难么?


图: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图》之一:大舜象耕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687060.html

上一篇:消防安全口诀歌 -- 请读者帮忙修改
下一篇:唐代火灾有隐情 -- 唐代的一段火灾高发季节探秘

4 曹聪 张婷婷 徐迎晓 康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