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饶毅假设

已有 6468 次阅读 2015-11-7 10:09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饶毅假设

说说饶毅假设


最近,在新知论坛上,饶毅提出“饶毅假设”,就是我们国家不走美国这条路,而是让原创科技作主导,金融为辅助,把美国的金融和科技的主次关系颠倒过来,也许我们就可以走出新的道路,甚至是可以超过美国的一条道路。

我一看,就知道饶毅在炒李约瑟难题的旧饭,只不过给出了具体的内容(即科技与金融的关系)。而李约瑟难题的第一部分,就是为什么15世纪之前(汉唐宋元)中国可以保持对欧洲在科技上的遥遥领先地位?其实,回答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中国的地理形势和气候变化,让中华民族不得不面临南方瘟疫和北方草原的危险。当时的政府没有现代政府那么强势,只好倾力扶植医学和武器,于是有科技领先的局面。所以,唐宋科技发达的原因在于,环境挑战大,政府实力弱,不得已发展科技。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在于,环境挑战小,政府屏蔽大,所以科技成为政治稳定的牺牲品。

说起唐宋的气候危机,关键在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温带,降水多而且不均匀,所以瘟疫是周期性的影响中国的人口。例如,中国瘟疫的最早记录是674BC,很可能是疟疾(因为当时气候温暖,是暖相气候周期)。所以,表面上是葛洪发现青蒿素,其实疟疾问题在中国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经验积累,被1500年之后的屠呦呦捡了一个大便宜。在周期性的瘟疫面前,汉代在元始二年(公元8 年),西汉政府设置医院专收患疫病者(汉书·平帝纪)。唐代在公元824年开办免费国家医疗学校,集中培训医疗人才。宋代也曾经国家办医学院,倾国家之力征服瘟疫,保障对南方的移民(国外不说移民,只说殖民,大概移民的前提是平等,殖民的前提是科技不平等)工作。只有明清两代,政府退出了医疗市场,很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变冷,疟疾问题被森林毁坏和环境降温自动消灭了。所以从医学角度来判断,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由于气候变化,中国面临不同的瘟疫形势,当气候温暖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科技领先世界。当气候变冷,对中国来说消灭了挑战,中国就不思进取了,最典型的标志是邓玉函在1620年携带入华的7000册欧洲最先进的工程图书,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工程技术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提水(欧洲寒冷干燥,缺水严重),而中国大部分的社会问题是排水问题(中国降水太多,且不均匀),所以欧洲技术到中国没有市场。这样,当欧洲技术和工业革命突飞猛进之时,乾隆对马尔嘎尼带来的蒸汽机技术不屑一顾,因为中国的真实需要被高效的政府压抑了,看不到社会的需要,科技就是政治稳定的牺牲品。

再举一个例子,过两天就是119,网上所有的说法,都是指出因为早期的电话号码盘,1和9相距最远,所以119成为中国消防节。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阴历十月是宋真宗允许户外烧荒的时间(宋代大中祥符四年(1015年)宋真宗发布顺时行火詔》)。明代《西游记》中,猪八戒(吴承恩)也知道:「莫乱谈。烧荒的须在十来月,草衰木枯,方好引火。如今正是蕃盛之时,怎麼烧得?」。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知道,中国环境湿度的变化,发生在阴历十月,这是中国消防节定位在119的本质原因。所以中国消防节是中国地理条件决定的,与老式电话号码盘有一丁点关系,关键还是塑造中华民族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古代所有的伟大发明(比如马镫、指南针和火药)或理论突破(比如周易理论),都是中国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的结果,欧洲人无法首创的。中国科技要领先,一定要发掘自己的社会需要,用欧美的技术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突破欧美学术评价体系的困扰,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现在国内科技界的问题是(个人看法,不要过度引申),外行当道,拿美国的需要来规划中国的科研,大钱投入跟踪科研,而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比如消防),就像人口问题一样政治化。如果不是最近的经济危机问题,人口问题很难得到正视,这是政府强力压制社会需要的结果,也是中国科技难以突围的关键。什么都被你政府规划了,政府的眼光决定了科研的高度,科学家浪费的钱不过是科技规划浪费的钱的零头,你(规划无方)凭什么说我科研无能?大哥不能笑二哥,半斤不能笑八两。

最近网上有一本书《气候改变历史》,我最近刚拿到,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环境史学研究生上课所用的教材,通过研究大师的突破,与大师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学术眼光,是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基石。阅读要有战略,科研要有根基,这本书就是为这个目的组织起来的,对外行来说全是论文,很难阅读,对内行来说,这是常识和基础,我只不过对气候感一点兴趣,就已经读过其中4篇文章了(一共11篇)。所以,大学教育强调根砥之学,要从前人的突破开始,没有起码的学术眼光,谈科研突破,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学海无涯,大师的经典是渡过去的小舟。上课不能讲经说典的老师,最好不要从事研究生教育。

说句老实话,饶毅假设的想法很难实现。除了战争年代,科研是为了活命(武器),和平年代,科研就是为了挣钱(金融)。所以除非中美开战,中国走自己的科研道理,被动走上饶毅选择的道路。一般情况下,科研还是要根据金融的需要来展开。这时候,一个人的眼界高度,决定了成果的高度。所以,我们要研读古代经典,研究古人的趣味和经验,发掘中国的真实需要。走文理贯通的道路,走屠呦呦的捷径,其实就是发现中国真实的需要,利用欧美的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是中国学人成功的捷径,比如钱学森。

所以,中国科研的问题不在科学家,而在管理层,让学有所长的真专家(科学史家的四条标准:纵览古今、兼治文理、横参中外、汇通天人)走入管理层,才能制定出更好的科研政策,才有可能带出一片新天空,才是解决“饶毅假设”的必由之路。饶毅假设解决了,李约瑟难题也会被顺道解决,困扰史学界的Great Divergence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是饶毅的战略眼光和问题意识,我来给他作注发挥而已。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933949.html

上一篇:说说石景山大火
下一篇:说说福航乌龙失火事件

33 姬扬 蔡小宁 陈南晖 文克玲 王涛 姚伯元 李永丹 汤茂林 吕喆 李毅伟 陈楷翰 代恒伟 朱豫才 李升伟 曹俊兴 张珑 牛丕业 梁洪泽 邵鹏 戴小华 彭思龙 田云川 常顺利 林辉 李兆良 李土荣 fyye biofans ncepuztf yangb919 fishmanHit cloudyou ericmape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