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7),秘鲁泛美公路上

已有 4932 次阅读 2019-7-29 15:37 |个人分类:世界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秘鲁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7/29


5月13日 星期六  在泛美公路上

今天中午将离开利马,上午还有点时间,就去逛逛街,看看利马的土特产。一家规模巨大的超级市场,有着我们熟悉的名字:Metro,这不正是德国的商业巨头吗,它们在中国北京,上海和武汉等许多地方也有分号,中文叫迈德龙(Metro),想不到这家公司把超市也办到了西半球,这可真是全球化的一个例子。走进超市一看,这里的水果品种特别多,除了西瓜,柑桔,苹果,香蕉,芒果等常见的水果外,还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稀罕水果,如形状像猕猴桃,果皮却是红色的仙人掌果(Tuna roja),象小石榴一般,吸着吃甜甜的,叫Granadilla,还有两寸长的小香蕉,叫Orito。有一种西红柿是甜的,就叫甜西红柿(Tomate dulce),说不清到底是水果,还是蔬菜。说到蔬菜,有一种菠萝般的,拳头大小的绿色蔬菜,叫Guanabana,一种像芋头的木薯类蔬菜,叫Yuca。像菱角一样的土豆Ollugo picado ,像绿色玉米棒一般的蔬菜Caihua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品尝了好几样水果,买了满满一大包,带在旅途路上吃。

在纪念品商店里,嘉美选了一件羊驼毛的套头衫。色彩鲜艳,白绿黄桔红褐黑横道条纹相间,下摆是蓝颜色的流苏(穗饰)。胸前图案上还有一排白色的羊驼,一看就是秘鲁的产品,会令人想起这段难忘的历程。

利马不像里约热内卢和圣地亚哥,没有一个集中的大长途车站,而是各自为政,各家汽车公司各自经营自己的车站。我们乘坐Ormeño公司的车,他们的车站在新市区的Jv.Prado 1059号。从旅馆门口叫个出租车,8个索尔(合两个多美元)就到了。

 

国际公路网

中午1点半,长途大巴士准时出发。从利马到秘鲁最北的通贝斯,1320公里,差不多等于北京到上海,一直要坐到明天上午10点半,共21个小时的车程。可是利马城市太大,交通堵塞又严重,直到3:25才上高速公路,3:50离开大利马,仅出城就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

出了大利马,汽车行驰在泛美公路上。泛美公路我们并不陌生,前几天在智利时,巴士走的就是泛美公路。泛美公路英语叫Pan American Highway,西班牙语称做Carretera Panamericana。修筑泛美公路的决定是1923年在美洲国家组织第五次泛美会议上作出的。之后各国开始陆续分段修建。泛美公路连接17个拉美国家的首都,总长达47516公里。泛美公路有时也包括美加西部直到阿拉斯加的公路。但美加两国从未正式命名某条线路为泛美公路。而从墨西哥北去的泛美公路就有四条线路通往美国。

这样看来,泛美公路是个国际性干线公路网。它对发展拉美各国的经济,人员的来往,至关重要。例如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就有直达的长途汽车到智利的圣地亚哥,汽车要开足足60个小时。走的路段就是泛美公路网的干线道路。泛美公路大会(The Pan American Highway Congress)每4年举行一次,讨论泛美公路网的建设和维护等问题。大会的常设机构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不过现在人们提到泛美公路时,一般不是指泛美公路网,而是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南北大动脉。这条交通大动脉从美洲北端——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出发,贯穿美洲大陆,经过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中美6国,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直达智利南部重镇蒙特港(Puerto Montt,人口17万)。经过多年的建设,这条全长2万多公里的大动脉只剩下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两国边境一带的路段,约80公里,还没有通车,这一段全是热带雨林和沼泽地。汽车到此,只能通过海上轮渡来往。

不管怎么说,南美洲的这一段,也就是从智利的蒙特港北上到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Medellín,人口220万)的泛美公路,早已全部通车。这一段长约8000公里,我们乘车走了其中的3/4。对这条路的情况,有了相当的了解。

不要把泛美公路想象成高速公路。只有某些靠近大城市的路段才是高速公路,大部分是可以双向对开的路段,按规定,只要铺装6米宽的路面,即铺成水泥路面或沥青路面,就够标准。所以,泛美公路一般只相当于中国的二级公路。就拿秘鲁来说,泛美公路从南到北贯穿全境,总长2495公里,但只有从利马北到瓦乔(Huacho,人口近10万)的125公里,南到上钦查(Chincha Alta,人口约10万)的200公里路段是高速公路,也就是说,高速公路只占整个路段的1/8。

这么重要的一条大动脉,竟然只达到这样的标准,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这并不奇怪,能搞成这样子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南美国家人口一般并不稠密。秘鲁面积是陕西省的6倍半,而人口只有2700多万,远远少于陕西(3700万)。泛美公路经过的沿海地带,东边被安第斯山脉阻挡,大约只有15 公里宽。由于秘鲁寒流的关系,形成干燥少雨的滨海沙漠区。我们在车上不时看到窗外沙漠与大海相交的奇观。近处沙丘重叠,远方层层沙浪。空旷的沙漠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层层叠叠的新月形沙浪,间或还突起一些沙丘。沙丘像坟堆,像月牙,滔滔沙浪簇拥着座座沙丘,从逶迤的太平洋岸一直伸展到安第斯山麓下,宛如镶嵌在蓝色的大海与白雪皑皑的群峰之间一条金黄色的沙的绶带。沙漠上植被稀少。只是偶尔有“沙漠的伴侣”仙人掌以及稀疏的灌木映入眼帘。窗外的景色极为单调,只好看车里闭路电视中的电影来打发时间。

当然沿海的景色并不完全是这样。幸而安第斯山的雪水汇成了短促的的河流,滋润了沙漠,发育了四五十个河谷绿洲,种植甘蔗,棉花,柑桔,稻米等等。泛美公路除了沟通邻国以外,对秘鲁来说,主要就是把这些绿洲连接起来,就像一根把珍珠串起来的线。沿途沙漠地带既然人烟稀少,行车量也不算大,道路建设标准因此也就低于高速公路的要求了。

 

各大洲公路网比较

汽车行驰在泛美公路上,令人感触良多。世界五大洲,美洲有泛美公路网;欧洲有欧洲公路网,各国干道除了国道编号外,还有欧洲公路编号。如德国汉堡通向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国道编号为A1,同时也是欧洲公路E22号。欧洲公路的标识牌一律是绿色的,书写着白色的大写E和数码。编号是由欧洲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确定的。从1975年起,就把欧洲公路分为干道(A级)和支线(B级)两级。干道用两位数码表示,支线用三位数。东西横贯线有九条,结尾数为0,如从巴黎通往布拉格,是E50号欧洲公路,从罗马经法国,西班牙到葡萄牙是E80公路。南北纵贯线10条,编号以5 结尾。如从丹麦南下意大利的公路为E45号。目前欧洲公路网共包括234条编号公路,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全欧公路四通八达,畅行无阻。记得学生时代我搭便车旅行,坐过荷兰大卡车。司机告诉我,他开车一路沿欧洲公路,晓行夜宿,经过七八个国家,包括土耳其(仍属欧洲公路网),五天可到达伊拉克。

澳洲大陆只有澳大利亚一国,完善的公路网,我也坐过,路况之好,自不待言。仅环澳一周的干线公路,就有1.4万公里长。现在只有亚非两洲尚未形成完整的国际公路网络。非洲因经济落后和战乱的关系,公路还不能贯通整个大陆,但至少从南非到东非的肯尼亚,乘公共汽车旅行,没有问题,在南非时,我遇见一个英国小伙子,就是沿这条路旅行的。

而亚洲呢,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却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泛亚公路网。国际公路的的重要性,想想抗战期间的中印缅公路就知道了。当时在沿海全部被日寇控制的情况下,中国抗战所需的大部分国际援助,都是靠这条跨国运输线运送进来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更需要畅通的国际交通线。现在中国国道早已成网,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第二。下一步要是能促成泛亚公路网的建设就好了。从泛美公路的经验来看,路网标准不一定太高,一下子就搞成高速公路也不现实。而是因地制宜,主要把各国路网之间的断头先接上再说。另外在软件方面,简化通关手续,采取便利人员货物来往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国际公路的作用。要是有一天,旅游者在亚洲,坐汽车东到韩国,南下新加坡,西行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就像在南美,那该多好啊!

 

泛美路上名胜多

沿海各绿洲上还兴起了一座座城市,利马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秘鲁第三大城市特鲁希略(Trujillo)也在泛美公路沿线。我们的巴士经过该市时已是夜晚,看不到什么。但根据导游材料介绍,特鲁希略城蛮有特色。它始建于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很喜欢这座城市,就以自己家乡的名字(西班牙中西部小城特鲁希略)为它起了名。今天该市居民已达60万,大大超过西班牙的同名小城,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济方面以榨糖业著称,被誉为秘鲁的糖都。市区建筑风格为西班牙式,有临街凉台,精致铁环镶嵌的铁窗等。市中心是兵器广场(Plaza de Armas)。广场中央竖立着独立纪念碑,纪念本市人民早在1820年就宣布独立,成为秘鲁第一个获得自由的城市的光荣历史。广场周围多教堂,修道院和殖民地时代留下来的西班牙式华宅老屋。

特鲁希略这一带原是秘鲁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昌盛之地。城西5公里处是印第安奇穆帝国(Chimú)首都昌昌城(Chan Chan)的遗址。奇穆帝国兴盛于11-15世纪,后被印加帝国灭亡。该城的面积约18-20平方公里,包括1万个建筑,最多时估计有10万居民。城墙和房屋全部用土砖砌成,是世界上目前保留下来的最大的一座土城遗址。其中有10座宫堡,土围墙高10米,阔4米,墙上形象化的浮雕堪称一绝,刻有海狗,鸟,鱼,漩涡纹,格子纹等图案。1988年昌昌城遗址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鲁希略东南10公里有两座巨大的宗教建筑,即太阳庙(Huaca del Sol)和月亮庙(Huaca de la Luna),前者为阶梯状金字塔形台庙,其基座底边宽136米,长228米,高18米,金字塔建造在基座南部,每边长103米,高达23米,估计用1.4亿块泥砖造成,为秘鲁古代最大的建筑。后者是是一座有阶梯的平台,其上件有房屋,内饰壁画和浮雕。这两座建筑是早期奇穆文化的代表。年代为公元200至700年左右。该文化中心在莫奇卡河谷,所以又称莫奇卡文化。

特鲁希略东北100多公里坐落着山城卡哈马卡(Cajamarca,人口11万)。就是在这里,西班牙殖民军头子皮萨罗将印加帝国末代君主阿塔瓦尔帕诱骗来,囚禁在城内的“赎救屋”(El Cuarto del Rescate)里,敲诈勒索大批财物金银后,又背信弃义地将其杀害。如今“赎救屋”的遗址成了殖民主义者侵略秘鲁的历史见证。

说起名胜古迹,泛美公路上还有一处不能不提。这就是利马以南444公里的纳斯卡(Nazca)。记得前天清早乘车从阿雷基帕到利马途中,同车的好几位外国游客在那里下车,说是要去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在附近原野上,用20至50 厘米宽的粗大线条构成地上画。这些巨画约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之间完成,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包括70多个鸟兽虫鱼等神奇图案,一般有几百平方米大,最大的达5平方公里。想要欣赏这些巨画,必须乘坐飞机,从天上俯瞰才行。其实,这些巨画正是1939年一位来自北美的科学家驾着小飞机从此地经过时发现的。关于这些巨画的由来有多种猜想:一是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二是认为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三是代表每一个氏族的图腾;四是古印第安人开凿的道路或灌溉区等,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答案。1994年纳斯卡巨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91602.html

上一篇: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4),骆马与羊驼
下一篇:拉美列国纪行连载(18),赤道香蕉国——厄瓜多尔

3 张学文 刘钢 李世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