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横穿非洲的探险家——利文斯敦 精选

已有 6783 次阅读 2023-5-22 03:18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3/3/30

自从地理大发现时代以来,曾有许多欧洲探险家到非洲探险,但他们几乎都是沿着海岸航行,很少进入内地。而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利文斯敦(1813-1873)不仅深入非洲内陆,而且成为横穿非洲大陆第一人,是他作为欧洲人第一个见到维多利亚大瀑布和马拉维湖。他在几次旅行中所做的详细记录,使非洲地图原来的许多空白处逐渐得以填满。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南部非洲的探险事业。在世界探险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此外,他揭露和反对掠夺、贩卖奴隶的罪行对于终结奴隶贸易也有很大的影响。

 

探险的序曲

戴维 ·利文斯敦(David Livingstone,又译利文斯通或利文斯顿)1813年3月19日生于苏格兰一个叫布兰太尔(Blantyre,在格拉斯哥东南20多公里)的小镇。今天他的故居扩展为戴维·利文斯敦中心,里面有一座博物馆、商店、非洲公园和一些工坊。

他家是一个贫寒的茶叶商贩家庭。利文斯敦从小养成坚强、耐心的品格。10岁起在纺织厂做过童工,坚持在夜校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23岁高中毕业,考进格拉斯哥大学就读,4年后成为医生兼伦敦宣教会传教士。

1840年12月利文斯敦搭船离开英国,前往南非开普敦。次年5月从阿尔哥亚湾(Algoa Bay,今伊丽莎白港)北去,行程1000多公里,一路上他看到欧洲人对于当地人严酷的待遇,让他开始对黑人的遭遇感到同情。1841年7月31日,利文斯敦抵达莫法特在库鲁曼(Kuruman,金伯利西北200公里)所建立的传教站。他居留于贝专纳人居住区,学会了班图语,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后来的探险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他还为土著治病,从而声名远扬。

1843年8月利文斯敦在库库曼东北300公里的马博察(Mabotsa,马菲肯北偏东60公里)自立门户建立新的传教站。在这段期间他被狮子攻击,导致左臂留下11个齿痕,这个伤使他终身左手无法举重物。养伤期间利文斯敦与莫法特的女儿玛丽·莫法特(Mary Moffat)坠入爱河,1844年结婚。她是好望角大学毕业生,两人一起给黑人儿童办学校。

1845年利文斯敦带着全家搬到更深入内陆100公里的乔努安(Chonuane,在南非境内,西北距博茨瓦纳首都40公里),在那里治好了酋长赛切勒(Sechéle)快要病死的独生子。酋长成为利文斯敦的朋友,后来受洗成为基督徒 (这也是利文斯敦传教士生涯的唯一业绩)。之后由于旱灾,利文斯敦跟随赛切勒寻找水源,将根据地迁往更北的克罗本(Kolobeng)。克罗本在今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西边25公里,现为纪念地。他所建的学校(Livingstone Kolobeng College)已发展为博茨瓦纳的名校。

1849年利文斯敦穿越炎热的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又名卡拉哈迪沙漠Kgalagadi),8月1日在库鲁曼北方1400公里发现恩加米湖(Ngami,在博茨瓦纳西北部),为此受到皇家地理学会的金奖。1851年,利文斯敦到达林扬蒂(Linyanti,又译利尼安提,在纳米比亚东北突出部,南界博茨瓦纳)。这里属于巴罗策兰酋长国(Barotseland)。该国最盛时期势力范围地跨今赞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5国。它是洛兹人(Lozi)的故乡,当时由马科洛洛人(Makalolo)统治。利文斯敦在此受到大酋长友好的接待和帮助。他发现了巨大的赞比西河。在河畔的塞谢凯(Sesheke)建立了一个为长途探险做准备用的基地。

利文斯敦从来没有歧视黑人。他说:“跟他们相处久了,谁都会忘记他们是黑人,只记得他们是人类的同胞。”他对掠奴和贩卖奴隶深恶痛绝。由于健康问题与当地政治动荡,1852年4月利文斯敦带着他的妻小离开。500位黑人身穿白衣流泪为他送行,叮嘱他千万要再回非洲。果然到开普敦,利文斯敦送家小回英国,自己则回到库鲁曼,

 

横穿非洲,发现巨瀑

以上的经历,还只是探险的序曲,正式的探险就要开始了。利文斯敦探险的目的是通过地理考察,寻找从沿海到内陆不经过沙漠的道路,选择适宜建立商站的地方,进行合法贸易,以根绝奴隶买卖。

1852年9月,利文斯敦回到克罗本,12月北上。1853年5月抵达林扬蒂,受到大酋长塞奇雷杜(Sekeletu)的欢迎。1853年11月11日利文斯敦在当地人的陪伴下往西北探险,首先从塞谢凯沿赞比西河上溯。

1854年3月,他沿赞比西河,航行到南纬12度附近,转入一条西部支流的谷地,行进到南纬11度,一个不大明显的分水岭出现在面前。翻过分水岭,进入刚果河流域,到了葡属西非(今安哥拉)地界。探险的路途困难重重,途中不但有强大好战的部落,还有疟疾、痢疾、昏睡病等致命疾病肆虐,以及好战部族的掠夺。经过千辛万苦的路程,探险队最后终于在高烧、半饥饿、痢疾的情况下于1854年5月31日抵达大西洋海岸的港口罗安达(Loanda,今安哥拉首都)。利文斯敦看起来就像是披着布衣的骷髅。

这时许多人,包括英国船长,劝他立即回英国,把他的发现公布于世,但利文斯敦认为这条通往西海岸的路交通阻塞,疫病猖獗,决定原路退回,顺赞比西河而下,向非洲东海岸找寻通道。

1854年9月利文斯敦一行离开罗安达,1855年7月回到林扬蒂。11月他又带探险队东行,在沿赞比西河前行的过程中发现维多利亚大瀑布,1856年5月20日抵达葡属东非(莫桑比克)的克利马内,它位于赞比西河口附近。利文斯敦以一年八个月时间横跨整个大陆、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行程大约3400公里,在当时是一项空前纪录。

1855年11月17日利文斯敦在途中看到巨大的瀑布,并以当时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中游交界处,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之间,是非洲最大的瀑布。它和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赞比亚人称“莫西奥图尼亚”,津巴布韦则称“曼吉昂冬尼亚”,其含义均为“雷鸣之烟”,“霹雳之雾”。

瀑布之水来自赞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缓缓流动的赞比西河,长2660公里,是继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之后的非洲大陆第四大河流,但水量仅次于刚果河,居非洲第二。这条河的源头,位于安哥拉境内,上游纵贯赞比亚西部,成为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国境线,之后汇入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海峡。赞比西河以瀑布、峡谷、险滩而著名于世。

这个瀑布是世界最险峻的瀑布之一,广阔的赞比西河舒缓地自西向东奔流,在此河床陡落,形成大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断裂谷由1.5亿年以前的地壳运动所引起。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见的天堑。

在此赞比西河缓慢流动的水流随着轰鸣声落人维多利亚瀑布潭里,溅起的水雾在150多米的上空飞舞。利文斯敦感慨地描绘道:“景色之美妙,即使是天使飞过,也会回首顾盼”。这个瀑布水量特别大,洪水季节(3-5月)平均最大流量7600秒立方米,枯水季节(10-11月)降至250秒立方米,年平均流量约934秒立方米。

这个大瀑布宽约1700米,为世界罕见的宽幅瀑布之一,最高处落差122米,它的宽度和高度都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瀑布被河面的岩岛分隔成好几个瀑布。各有风采。最西一道,以雷霆万钩之势,直捣深谷,声若雷鸣,震耳欲聋,使人不敢逼视,生怕坠入无底深渊,人称其为“魔鬼瀑布”(Devil's Cataract)。 中间一道是主瀑布(Main Falls),其东为一小瀑布、形势马蹄,人称“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再向东便是“彩虹瀑布”(Rainbow Falls),落差最大,在阳光的照射下,常见彩练当空,变幻莫测,景色更显壮丽。接着是最小的扶手椅瀑布(Armchair Falls),最东一道,称为“东瀑布”( Eastern Cataract)。

大瀑布如同几条巨龙飞泻而下,泻入宽仅400米的深潭,水流直落,反冲而上的旋涡,上下翻滚,波汹浪涌,人称“沸腾锅”。大瀑之上,水雾如云,声若雷鸣,远闻10公里,水雾升腾,如烟云迷漫,数十里外可见,实为人间奇观。深潭的另一端可见水流咆哮翻滚而出,以排山倒海之势,沿“之”字形峡谷带(包括第一至第五峡谷等)继续向印度洋奔腾而去。1989年维多利亚瀑布被批准作为世界自然遗产。

如今有一座200米宽的铁桥飞架大河两岸,那是1905年建造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桥(Victoria Falls Bridge),打通赞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堑。

两岸各有一座城市。北岸是赞比亚边城“旅游之都”马兰巴,旧称利文斯敦(Livingstone),以英国传教士、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的名字命名,他探险途中曾在此逗留。至今市内竖着利文斯敦纪念碑(Memorial to David Livingstone),为著名市标。城中心的利文斯敦博物馆(Livingstone Museum),是赞比亚最古老的博物馆,始建于 1934 年。宏伟的欧式馆舍竖着钟楼。馆内分为五个展厅,即考古展厅、民族志展厅、历史展厅、艺术展厅和利文斯敦展厅,藏有考古学、民族志、乡土地理资料和丰富的历史文物,以及与利文斯敦有关的纪念品和他的一些个人遗物。

南岸津巴布韦这边,靠近大瀑布,有个小城,以瀑布命名,叫Victoria Falls),常常汉译为维多利亚瀑布城。主要干道利文斯敦路(Livingstone Way)穿城而过,过公铁两用瀑布桥直通赞比亚。

1856年12月9日,在阔别16年后,利文斯敦回到英国,并且受到英雄式欢迎。在他踏上非洲前,欧洲人对于从卡拉哈里沙漠到撒哈拉之间的非洲地图几乎是一片空白,利文斯敦的探险打开了“黑暗大陆”,带来丰富而准确的资料。

1857年利文斯敦将他的经历出版成书《在南非的传教旅行和考察》(Missionary Travels and Researches in South Africa)。这本书一出版便造成轰动,并翻译成为多种语言,启发许多欧洲人对非洲的兴趣。

 

考察马拉维湖

利文斯敦认为他对地理探险比传教有更大的使命感,因此他在1857年退出伦敦宣教会。1858年2月,在皇家地理学会的推荐下,利文斯敦被任命为英国驻东非克利马内领事。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1858年3月10日利文斯敦从英国出发,开始赞比西河探险。

5月14日探险队抵达赞比西河河口。成员包括医生兼博物学家约翰·柯克(John Kirk,1832-1922)与利文斯敦的弟弟查理,他们搭乘蒸汽船Ma-Robert进入,9月8日抵达太特。太特离河口约590公里,曾是葡萄牙殖民者向非洲内陆扩张的据点,到17世纪中期太特成为了重要的象牙和黄金贸易中心。1856年利文斯敦横穿非洲大陆时来过这里,发现葡萄牙人已在此建立屯垦区,推广种植咖啡、棉花、甘蔗与橄榄。这次,他试图溯流而上,但因瀑布激流,未能成功。于是转而进入支流希雷河,1859年9月16日发现马拉维湖。随后他沿湖考察,为此湖绘制了精确的地图。

该湖由断层陷落而形成,旧称尼亚萨湖,来源于班图语,意为大水或湖泊,1965年改为现在的名称。“马拉维”在当地语中是火焰的意思,原指金色的太阳照射在湖面上,湖水泛起了一片耀眼的火焰般光芒,用做国家和湖泊的名称,则意为美丽富饶的国土上有一个火焰般闪光的湖泊。

1859年利文斯敦从南面来访该湖。他记述尼亚萨湖周边地区不像非洲其它部落,这里人口与农耕密集、种植多种作物,几乎每个村子都烧制木炭,也有铁匠铺,能造斧、矛、箭头、针、手镯、踝环等,也制造多种陶器和瓦器,颇有成为高度文明社会的潜力。他也注意到奴隶贩子烧杀抢掠给这一地区带来的危害。利文斯敦在1858-1863年间4次到达马拉维湖地区。他把该地称为尼亚萨兰。尼亚萨兰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独立,改名马拉维。

1862年1月探险队回到赞比西河河口,在这里利文斯敦与夫人会合,可3个月后玛丽患疟疾离开了人世。

利文斯敦对于奴隶贸易的干涉,触怒了葡萄牙当局,因为葡萄牙人也参与奴隶贸易。1863年利文斯敦接到指示终止探险。1864年4月利文斯敦抵达桑给巴尔,7月23日回到英国。他将这次探险经历收录于《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Narrative of an Expedition to the Zambesi and its Tributaries),于1865年出版。

 

心脏留在非洲

利文斯敦接受皇家地理学会的委托。再次前往非洲。原先斯皮克等探险家认为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源头,不过利文斯敦认为尼罗河的源头应该在更南方。这次他率领一支探险队去寻找尼罗河的源头。

1865年8月14日利文斯敦离开母国,1866年1月抵达东非的桑给巴尔岛,然后南下从鲁伍马河(今坦桑尼亚与莫桑比克的界河)河口进入内陆。于8月8日到达马拉维湖。艰苦的行程中一些队员弃他而去。叛逃的队员回到桑给巴尔,散发利文斯敦已经死去的谣言。

利文斯敦绕过马拉维湖继续往北,在1867年4月1日抵达坦噶尼喀湖。接着往西,发现今属赞比亚的姆韦鲁湖(Lake Mweru,法语名Lac Moero,位于刚果边界)和班韦乌卢湖(Bangweulu)。利文斯敦受到肺炎、霍乱、热带溃疡等重病缠身,1869年3月到达坦噶尼喀湖畔的乌吉吉。

1871年3月29日,利文斯敦抵达卢阿拉巴河(Lualaba,刚果河上游)岸边的尼扬圭(Nyangwe,今卡松戈附近)。这时候,他终于搞清楚,坦噶尼喀湖流出的水进了刚果河,与尼罗河无关。7月15日,利文斯敦在尼扬圭目睹400名黑人被奴隶商人屠杀的事件。奴隶商人选择在市集最繁忙的一天无预警的开枪屠杀,许多黑人在逃亡过程中溺死在河里,利文斯敦提到只能用地狱来形容这场惨剧,然而对此他也无能为力。利文斯敦的报导寄回英国后激起舆论的公愤。人们要求,应迫使桑给巴尔苏丹对奴隶贸易采取行动,但苏丹及其亲信本身就是大奴隶贩子。

对杀戮感到作呕的疲惫旅行者在东行后,于1871年10月23日,终于回到乌吉吉。乌吉吉(Ujiji)坐落在坦噶尼喀湖岸边,是坦桑尼亚西部最古老的小镇,资格比附近大城基戈马老得多。历史上曾是贩卖奴隶的据点及象牙买卖中心。利文斯敦原本满心期待从英国预定补给抵达,到了乌吉吉才发现原先答应帮他们保管物资的人把运来的补给都拿去卖了。他只得先住下来再想办法。

就在这窘迫之际,救星来了。利文斯敦与外界失去连络好几年,谣传他早已客死在非洲某处。世人都很关心他的处境。1871年,美国销量很大的《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发起了由美国记者、探险家斯坦利带队寻找利文斯敦,以便及时作独家新闻报道。3月斯坦利的探险队抵达桑给巴尔,并穿越热带雨林往非洲内陆前进。到处打听消息,寻找失踪的利文斯敦,11月10日在乌吉吉湖岸的芒果树下不期而遇。他的问话“我想您就是利文斯敦博士吧”(Dr. Livingstone, I presume?)成为探险史上的名言。此地作为他们意外相逢的纪念地而广为人知。现竖有纪念碑(Livingstone Memorial),辟有纪念馆,介绍利文斯敦和斯坦利等探险家的事迹。19世纪末废奴以后,加之铁路终点选在基戈马,乌吉吉逐渐衰落,现有人口约5万。街上依稀可以追忆当年情形的古老房屋一排排矗立着,使人感到一种久违的闲适。

利文斯敦和斯坦利两人很快成了挚友,一起考察了坦噶尼喀湖北端,发现只有一条河流进湖中,否定了该湖是尼罗河源头的说法。他们又一起东行到坦桑尼亚中西部的塔波拉这一带,最远到乌尼亚延贝(Unyanyembe)。塔波拉是象牙和奴隶商队贸易要站,在欧洲人对东非进行早期探索的时候,塔波拉又成了一个重要的驻足点。利文斯敦和斯坦利曾经在这个小镇上停下他们旅行的脚步。塔波拉西南7公里处有利文斯敦旧居,已辟为博物馆(the Livingstone Museum),介绍这位探险家的事迹。

1872年3月斯坦利要回国,请求利文斯敦一同离开。利文斯敦虽也想念故乡的朋友和子女,但他拒绝在考察完毕之前离开。斯坦利转送给利文斯敦一批物资,依依惜别。

利文斯敦带着仅剩的几个仆人与脚夫,继续勘察这一带的水系。1872年8月,他们向南往赞比亚。赞比亚东部的穆钦加山脉是刚果河与赞比西两大河的分水岭。这一带的卢阿普拉河(Luapula)及其上游谦比西河(Chambeshi)是刚果河的上源,源出坦噶尼喀湖东南高地。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在非洲仅次于尼罗河。而水量远远大于尼罗河,仅次于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1873年初利文斯敦进入班韦乌卢湖一带沼泽地,准备寻找卢阿普拉河的水源。可是,劳累和疾病吞噬了他的健康。5月1日病逝于班韦乌卢湖以南的奇塔姆博村(Chitambo),时年60岁。如今那里竖有纪念碑(Livingstone Memorial)。

利文斯敦病逝的消息传出,举世震惊,英国更是群情激愤,怎么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生前仍无法看到奴隶买卖被废除,英国议会决定在1807年废奴法案的基础上,把打击奴隶贩卖由海域延伸到陆域。苏丹最终于1873年6月签字。奴隶贸易废除后,东非地区最大的桑给巴尔奴隶市场,结果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关闭的奴隶市场。在原先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建起了一座教堂。人们为记住这一血腥历史,保留了部分遗址。如附近残留着以前收容奴隶的地下室。如今塑有一群奴隶的雕像。利文斯敦相信阻止在东部海岸肆意的奴隶买卖,是比发现非洲所有江河的源头还要重大的使命。他在最后写的文章中说过:“我要是能够成为阻止这应当受到诅咒的买卖的手段的话,我会忘记我的所有饥饿、寒冷、痛苦和磨难。”他的愿望在去世不久终于实现了。

利文斯敦死后,他的非洲仆人认为他们主人的心应该永远留在非洲,他们将利文斯敦的心脏挖出埋在附近的一棵树下,然后把他消瘦的遗体晾干,抹了一层香油,用布包裹起来,扎成一包货物的样子。两位忠心的仆人丘玛和苏西(Chuma,Susi)用担架抬着他的遗体经过九个月,跋涉1500公里,来到海港巴加莫约,水路送抵桑给巴尔;由英国领事馆船运回国。1874年4月18日利文斯敦的遗体葬于伦敦西敏寺,这时无上的光荣送葬的人,人山人海。这两位冒险运送遗体的非洲人也参加了送葬的行列。他最后七年的日志被整理在《利文斯敦最后一次旅行》(The Last Journals of David Livingstone in Central Africa》,于1874年出版。

利文斯敦以传教士身份来到非洲,与土著和睦相处。他憎恨奴隶贸易,反对贩卖黑奴,主张种族平等,免费为黑人治病,这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他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四次深入中南非,进行探险考察,实地探访并真实记录了热带非洲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揭开了这块神秘土地的神秘面纱。在地理学和人文科学上有重大意义,在客观上也为英国殖民者入侵非洲铺平了道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32375-1388882.html

上一篇:西班牙度假岛——马略卡
下一篇:音乐家舒曼的故乡——茨维考

7 李文靖 崔锦华 王安良 张永刚 张晓良 许培扬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