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诺曼底的世界文化遗产——圣米歇尔山 精选

已有 5466 次阅读 2023-6-29 12:50 |个人分类:欧洲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3/6/28 

圣米歇尔山(Mont-St-Michel)位于法国西北部科唐坦半岛(属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半岛交界处的海边,是一个美丽的小岛,面积不大、名声却不小。它距海岸约两公里,呈圆锥形,底部周长900米,山头高出海面78米。全岛岩石裸露,四周峭壁陡崖,涨潮时,海天茫茫,弧岛独悬;退潮时,滩涂无垠,岛陆相连,最大潮差达14米,堪称自然奇观。而更可赞叹的是,人们在这样一个连攀登都十分困难的弹丸小岛上建起了宏伟的修道院教堂,创造了鬼斧神工的“西方奇迹”(la merveille de L'Occident)。早在中世纪,这里就已是朝觐圣地,如今它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慕名前来观光者络绎不绝。

从陆地去小岛,有长堤相通。踏上小岛,走进国王门(Porte du Roi),不远就是岛上惟一的一条街市了。它虽冠以“大街”(Grande Rue)之名,其实很狭窄,依山势而建,路面坡度较大,铺砌路面的石板已被几世纪来往的人的鞋底磨得光滑透亮;两旁百年老屋栉比,一边是依山而立,一边是紧挨悬崖;街上纪念品店和餐馆林立,满街游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街的尽头,有一座小博物馆(Archéoscope),给游人展示小岛的过去。

小岛的历史可从8世纪讲起。传说一天晚上,诺曼底的一位主教在睡梦中得到大天使圣米歇尔的昭示,要他在山上修建一座圣庙。圣米歇尔是《圣经》上的三大天使之一,地位非凡。主教自梦中惊醒,对“大天使”的命令不敢有半点怠慢,他立刻动员人力,在山顶上建成一座祈祷室,小岛从此得名圣米歇尔山,迎来了首批朝圣者。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祈祷室扩建为气势磅礴的修道院,圣米歇尔山也更增加了神奇的色彩,在天主教徒的眼中成为耶路撒冷式的朝觐圣地。

从博物馆出来,再拾级而上,便登上小岛的顶端。岛上最显眼的名胜修道院教堂(Eglise Abbatiale)就坐落在这里。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顶无法提供宽阔平整的地基,人们便沿山坡修筑了几处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水平面上。教堂本身几经扩建,成为一座罗曼一哥特式相融合的建筑。屋顶上有许多尖塔,其中主塔最为壮观,距山顶78米,从海平面算便有156米了。塔尖是一座圣米歇尔的雕像。为什么要把圣像放置在塔顶呢?据说,过去教堂常遭雷击,人们认为这是魔鬼的破坏,要保护教堂,只有把天使请回来。其实,圣米歇尔雕像高举的那把剑是一避雷针,可以说,这真是一项独具匠心的巧妙设计。

在这样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既要盖教堂,还要建修道院,真让人费尽了心机。修道院紧挨教堂北首,分为二层,以此节省地皮。底层的接待室过去被称做“施舍殿”(Aumô nerie),前来朝拜的穷人可在此免费食宿,但不过是吃些五谷杂粮,席草垫而寝。二层颇具档次,东为贵宾厅(Salle des Hôtes),专门接待国王和显要人士;西厅原供修士们抄书(当时印刷术尚未传人欧洲)所用,自从法王路易十一选择圣米歇尔山作为骑士勋位名称,这座大厅便更名为“骑士殿”(Salle des chevaliers)。第三层上,与修道士的用膳室紧紧相连的便是那“西方奇迹”的精华所在——内院及其回廊(cloitre)。支撑回廊的圆柱看似纤细脆弱,但却能撑起回廊那专抗风暴的页岩式屋顶。庭园草坪青青,幽雅宁静,给人以远离尘世、宠辱皆忘之感。过去,修士们就在这里徘徊默想,体会人生的道理。

站在教堂门前的平台上,眺望薄雾迷濛的大海,使人心潮起伏,尤其是当飞银扬雪的浪涛拍打着金色的滩涂,景色更加壮美。可惜,泥沙沉积使海底逐年增高,当退潮时,小岛周围的海底已能完全露出海面。长此以往,圣米歇尔山有可能变成陆地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当局已在采取措施,其中之一是拆除通岛长堤,代之以天桥,以便海浪能够重新冲刷海湾,让圣米歇尔山这个“西方奇迹”永远屹立在大海之中。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32375-1393420.html

上一篇:慕尼黑科技博物馆及其他
下一篇: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2 崔锦华 孙宝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