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2009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光学薄膜,SAXS,多孔材料

博文

硕士后 精选

已有 3063 次阅读 2022-5-21 23:57 |个人分类:原创文学|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硕士后

作者:锦瑟无端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在芸芸众生的心目里,最持久的话题是感情,人世间反反复复上演各种悲欢离合,每个人都不愿意犯错受伤,却都难以避免,正如纳兰容若这首诗,多少度懊悔当初的选择。

  初见不等于初心,初心是出发点,是愿望,如果把初见的感觉误认为是应该坚持的初心,往往要“秋风悲画扇”了。初见是未经过逻辑推理的感性认识,初心则是在实践中认识到、经过逻辑判断的愿望,在“初见”感觉的推动下做选择是人们犯错误的最大原因。

  虽然甄教授认为好为人师实乃人生大忌,但每当年轻人给他发邮件询问考研或者考博的事情,他还是忍不住要把上面这段话拿出来提醒一下年轻人,但是似乎没有一个人听进去。

  最近有一个西京交通大学某教授的研究助理小汪想要报考甄教授,约好了先电话聊聊。所谓研究助理,既没有教职工的“编制”,也没有在读研究生的“学号”,说白了,就是科研团队里的科研临时工,他们往往是硕士毕业,准备读博,于是在一个团队里先做助理过渡一下,等待教授垂青后给个博士名额。这些研究助理很好用,经过了硕士培训,可以直接上手做实验、写文章,又不像在读生那么多毛病,对教授言听计从,因为眼巴巴期待着教授给名额。在这个夏初的午后,等待约定时间的甄教授突然觉得这些科研助理也可以称作“硕士后”,拒绝工作、准备继续读博是“硕士后”们的标志。

  两点钟,甄教授拨通小汪的电话,对面的声音显得很低落。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研究感兴趣,愿意报考我的博士”,甄教授和考生的交流总是显得有些外交辞令化,不过这也是礼貌,甄教授在言谈举止方面还是较为得体的,说他出口成章也不为过,“但是你是有机化学专业,你为什么要报考我?我这里是做材料的,你似乎应该沿着自己的专业走下去”。

  “有机专业最对口的单位是药企,整天做实验,挺辛苦的,再说,我女朋友已经在药企工作了,我们不想都那么累”,小汪的话听起来很实在。

  “那么,你为啥不在原导师手下一口气读完博士?我看你的硕士导师也小有名气,我专门查了他的发表记录,还是不错的”,甄教授认为名师出高徒,考察学生必备的一步就是查他原来的导师。

  “我的硕导是海归,这几年发展的还不错,那个研究所也还可以,但是我女朋友是西京人,她不愿意在潮湿炎热的海峡省生活,所以我被她拉到西京了,没办法,在地域和女朋友之间,我只能选择女朋友”,小汪显然很爱他的女友。

  “那你为啥不在西京交通大学那个教授名下读博士”?甄教授的这个问题才是要害,小汪一定有苦衷。

  “别提了,被他给忽悠了,去年我来的时候,说好的一年后给我一个名额,结果给了一个硕博连读的同学,而且保密非常到位,直到人家已经录取,我才知道,所以我很生气,不想在他那里干了,换个地方读”,小汪的遭遇应该有很多人也经历过。

  “这个硕博连读的同学是个女生吧”?甄教授有八成的把握。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而且是个美女”,小汪惊讶道。

  “教授们那点小心思我还是了解一些的,不过这个话题有点八卦了。你知道你为啥丢掉名额吗?你太实在了,又会做,又能写,老实巴交,在教授眼里你就是一盘过油肉。知道这道菜吗?山西名菜,价格不贵,又好吃,居家食用是可口,端来待客亦美味,但常常被认为不够档次,容易被忽略,你就是这道菜”,甄教授有些话还是没有倒出来,民间已经把教授谑称为叫兽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一次朋友聚会上,曾在东北某老牌名校里任职并被院长整到抑郁的一个老师讲了一些八卦故事,什么女博士生上位替代师娘,学校引进色狼韩国人,等等,让甄教授大开眼见。读过一些古诗词的甄教授知道,狎妓是古代文人的标准动作,有才不狎妓,如锦衣夜行。唐代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诗写的不怎么好,但《莺莺传》让他在后世出了名,甚至被改编成《西厢记》。至于宋朝的那些词人,哪个不是勾栏酒肆的常客?现在的文人内心里究竟还残存着多少封建时代的烙印?不好衡量。

  “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既然是在女朋友的要求下放弃一口气读完博士,她自己也是只读了硕士,那么你女朋友她是怎么看待当初考研这件事?还有,东南沿海潮湿炎热,她应该在中学地理里就知道了,当初他为什么要从西北到东南?好不容易考上了,却轻易放弃,现在又要读,这么折腾你们算过时间成本吗?假如教授没有忽悠你,明年你秋季入学,4年读完,32岁了,去个一般高校找个教职,一年才能挣多少钱?刚开始10万左右吧,这些年要是在企业工作,年薪应该20万起步了。在你们看来,时间是可以一直续杯的吗”?甄教授这番话已经给很多人讲过了。

  “我们本科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但是本科跟高中差不多,反正学什么不由自己,有啥用也不知道,学的东西先进不先进也不知道,至于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更没有人说。校区在荒郊野外,老师们都住在城里。我们这些学生就整天内卷考研,彼此影响的厉害,连笃定要去工作的人也去读研了,高校里的气氛就像个无形的旋涡,旋涡的中心就是考编这个事情,几乎没有学生敢说自己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我也是如此卷入了研究生这个行列,但是我实在不知道科研是干什么的,入学后才知道,科研就是做实验和写论文,我觉得挺没意思,我没有选择一口气读下来,除了受女朋友的要求外,也有这个原因。但是毕业离开科研单位后,我也找过工作,要么太远,要么太累,要么钱少,所以最后去做了科研助理,这个环境我熟悉,读博也是无奈之举”,小汪讲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大概很多学子都是如此“无奈”的吧。

  其实硕士后们一开始就错了。科研岗位一定要让那些真正喜欢探索、不惧艰难的人去干,“硕士后”们就是把“初见”科研的感觉当成了科研的“初心”,这种错位会影响人生的走向。说实在话,科研机构里都是高知,彬彬有礼,“初见”科研的学子们感觉一定比企业好,“企业里的工人多粗俗呀,老板多狡诈呀”,于是进入这种环境工作就被当做“初心”,而忘记了探索才应该是科研的初心。其实,只有中国的学子有这种心理,实质还是封建残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样的瞧不起工商的观念依然在起作用。为什么有些教授会成为叫兽,因为他们不屑于投身工商,却很喜欢享受物欲。

  在发达国家,研究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博士学位,我们的体系把研究生培养目标分为两个,造成大量或明或暗的“硕士后”,这些人的愿望最终也可能只是“我心有待向明月,明月无奈照沟渠”了,前些日子面试的柳乐乐大概也只能如此了。“硕士后”们是考研战场上的胜利者,一般都自信满满,自信读个博士就可以纠正少不更事的错误,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就像柯博伊带上小行星了。

  “小汪同学,我觉得你的专业不合适在我这里读博,我们没有太多的交叉,很遗憾。不过,我不建议在考博士了,你的有机功底很好,找个工作吧,多挣点钱比啥都强,别看你女朋友现在鼓励你考博,但等你们有了孩子,花销大了,她就该嫌你搞科研挣得少了,听我的,没错”。甄教授又拒绝了一个想要报考他博士的年轻人,虽然自己学生不多,但也不想招那些一开始就没想明白科研是干啥的人。

  甄教授年纪也大了,不想做违心的事,也不想忽悠年轻人,但是真话往往没人信,不是骗子高明,而是被骗的人从来不信真话。

  轻快的音乐“格桑拉”响起,有微信语音过来,甄教授还是挺与时俱进,把微信提醒换成了个性化的音乐,还有画面,一位漂亮的康巴藏族女孩在成都春熙路商业广场跳锅庄的画面。甄教授经常想,科研人员其实只是社会上很小的一个群体,相比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而言,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我们的科研生涯也如白驹过隙,如何把自己这转瞬即逝的生命过的精彩,这才是应该思考的头等大事。

  “老同学,我女儿学历史的,想考中科大的博士,研究天文历法,你有没有认识的人”?原来是甄教授的发小王月平打来微信电话。

  “这个专业太冷门了额,如果你女儿不是发自内心喜欢天文历法,建议不要考博士了,赶紧工作吧,不过历史和天文结合,交叉学科倒是容易出成果,不过挑战也大”。

  “没办法,人家要考,也不找对象,就是要上学”,王月平说,“家长只能鼓励了,上学求进步毕竟也不是什么坏事”。

  甄教授暗地里叹了一口气,中国的家长都是这样,基本上也分不清楚自己的责任究竟是啥,上学就一定是好事?没完没了地上学就一定是坏事。不过,甄教授记住了自己的原则,这次没有好为人师地给人讲什么初见和初心,只是客气地附和了一下发小。

  甄教授知道,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包括自己。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3939-1339630.html

上一篇:春草生
下一篇:千千阙歌

12 宁利中 李宏翰 王安良 陶涛 朱晓刚 王飞 程少堂 杨正瓴 马鸣 段含明 李璐 李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7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