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聊阁:读书人张少雄博聊之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xzhang

博文

就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答后学问

已有 4627 次阅读 2010-1-10 10:15 |个人分类:教育漫話|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导师, 选择

 

名先鉴 字 少雄

 

后学问

现在大学硕士生与博士生导师中,学术水平和人格层次都相当低下者大有人在。本校毕业生投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或多或少对导师情况有所了解,外校考生却往往不知底里,只能盲目选择。请问,非本校考生应怎样才能了解并根据了解选择导师?

 

先鉴答

要了解导师,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最稳当的还是看其文章,通过文章看其学问与人品。文如其人,或 writing is the man style is the man,是至理。看其文章,不止要看其学术论著,还要看其非学术文字,甚至还要看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最简单的自传,不管真实与否,都可以充分展示传主人格与学术水平。

首先,从身份介绍中,可以看到传主角色定位与人格层次。如果传主社会职务或行政职务太多,而且乐意展示这些职位,说明传主喜欢这些职位,说明传主角色定位是社会活动者或政府官员而不是学者,甚至说明传主角色定位混乱或角色意识分裂。赏芝堂先生有一篇《教授科长名片》,说教授角色分裂可能导致人格分裂,有些警示意义。

其次,从论著介绍中,根据数量和年龄与研龄,可以计算出传主论著产量、学术态度和学术品格。有一篇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自我介绍,传主是一位因特殊事件而闻名中国的教授:“……,1950年生,1984年获硕士经济学位,1995年读在职博士,199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已发表论文上千篇,著作15本,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如果传主出生时开始写论文,58年(现年58岁)年均发表“论文”17篇以上;如果考取硕士研究生时开始写论文,27年(1981年考取?)年均发表“论文”37篇;如果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开始写论文,13年年均发表“论文”76篇。“论文”产量如此高,不是传主吹牛,便是传主不知道什么是论文。无论是吹牛还是无知,都表明传主学术水平低劣和人格层次低下。

非学术文字,如序言、后记与博客文章等,与自传文字一样,可以充分展现传主人格层次与学术水平。如某知名中年教授出版一本书,在后记中这样写道:“作为□□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大学□□学院院长,作为中国□□学会常务理事,作为□□省□□学会副会长,我热爱□□学科,在管理工作之余,我挤时间做些学术研究,探索□□学科热点问题,……”分析似乎有些多余,算啦。

学术论著,同非学术性文字一样,无论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都可以充分展示作者学术水平与道德状况。

一切写作,都有风格,包括作者思维风格和作者文体风格等;风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表现十分明显,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稍微隐蔽。有些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名下学术论著表现出两种或更多种写作风格;有些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导师,名下学术论著只表现出一种风格。学术论著表现出两种或更多种风格,可能意味着剪刀加浆糊,可能意味着抢占研究生成果,可能意味着窃取他人成果;学术论著只表现出一种风格,表明它们出自同一原创者。

了解导师,在信息开放时代,已经不是难事,难事是选择。导师选择学生,学生也选择导师,这种选择通常被称为双向选择。双向选择不仅确定师生或师徒组合,更确定学生未来,确定导师未来;这一点孟子有精彩论述,先鉴建议诸位博友读读(见《孟子》节选)。

选择,对于教师而言,与其说是选择学生,不如说是选择自己;对于学生而言,与其说是选择导师,不如说是选择自己。

 

 

附《孟子》节选(《離婁章句下》)

 

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仆曰:『追我者誰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抽矢叩輪,去其金、發乘矢而後反。」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7182-285831.html

上一篇:為某公二婚作婚聯中堂聯
下一篇:英语冷眼观:调侃混混老外

5 武夷山 鲍博 吕喆 曹丽 hunanese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