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os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aosky

博文

2022年的年度总结:坚信因果律和定域性正确

已有 1690 次阅读 2022-12-30 22:41 |个人分类:学术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2年的年度总结:坚信因果律和定域性正确

缪培贤

2021年,我在科学网年度总结时分享了十件已受理的发明专利,并立志坚持总结十年,十年后我期望能够见证国内量子科技产业的布局聚焦于精密测量,并主动刺破量子信息的泡沫。

2021年度总结的网址链接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789-1319010.html

 

今年,分享本人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受理的专利和发表的论文:

序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专利类别

专利申请

1

一种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缪培贤,等

发明专利

202210303770.8

2

弱磁传感器技术指标的车载移动式现场测评装置及方法

缪培贤,等

发明专利

202211630665.1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期刊

年卷期页

3

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对电流源噪声的测量

陈大勇,缪培贤*,史彦超,崔敬忠,刘志栋,陈江,王宽

物理学报

2022, 71(2): 024202

4

一种矢量原子磁力仪中旋转磁场的设计及实验验证

陈大勇,缪培贤*,史彦超,崔敬忠,刘志栋

电子测量技术

2022, 45(6): 59-65

5

在开磁路中利用抽运-检测型铷原子磁力仪测量软磁材料的矫顽力

缪培贤*,王涛,史彦超,高存绪,蔡志伟,柴国志,陈大勇,王建波

物理学报

2022, 71(24): 244206

6

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对10 kHz正弦交变电流的测量

缪培贤*

真空与低温

2022, 28(5): 592-600

上文章和专利都基于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该磁力仪请参考以下文献和授权专利:

1. 缪培贤,等抽运-检测型非线性磁光旋转铷原子磁力仪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7, 66(16): 160701.

2. 缪培贤,等一种铷原子磁力仪及其磁场测量方法专利号:CN201710270545.8.

 

本年度其他值得纪念的事件

12022222日,我经历了一件令我此生难忘的事情,这件事情暂不公开。经历这件事情后,我立志未来将绝大部分科研工作投稿在中文期刊。我曾看过《中华读书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归国后,钱学森没在国外期刊上发过一篇文章”的报道,转载一部分内容与国内师生共勉。

a. 钱学森一生骄傲不服外国人,归国后不向国外刊物投稿是他的原则,办好国内科技期刊是他的夙愿。

b. 归国后,钱老日渐目睹国内学术界媚外崇洋的风气十分忧虑。在与中国各领域学者的往来通信中,他不止一次地叮咛道:“不要跟着外国人跑。”

c. 钱学森承认“从总的水平讲,我们不如外国”的现实状况,但是他不希望中国的科技人员过度迷信、崇拜外国,盲目地跟随、服从于他们制定的“学术游戏”的规则。

d. 1993年,钱学森在与《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主编吴水清的通信中回答了“为什么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无缘”的问题。钱学森认为,争夺诺贝尔奖不是我们国家当前的主要目标。过于关注和追逐“诺贝尔奖”,是精神上被外国人带着跑,不利于国家长远计划的实现。

这篇报道发表时间是2020年3月份,正如报道中指出:今天,在“科学家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之际,更值得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警醒慎思,见贤思齐!今年令我意外的一件事是:在中国知网搜索“原子磁力仪”主题,我的中文刊文量(含专利)竟然排名第一。显然不是我们发表论文多,而是国内大多数团队把论文投在了国外期刊。《中华读书报》刊登所述报道的网址链接为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0-03/04/nw.D110000zhdsb_20200304_1-16.htm

 

2、年初,我撰写了《弱磁场中铷原子二能级磁共振塞曼跃迁的调控》建议书,不自量力地申请国自科“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该项目被毙掉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原因有两条:第一,我的目标与重大研究计划的目标正好相反,本人试图基于二能级磁共振塞曼跃迁的调控实验证明磁共振塞曼跃迁操控的过程性、可重复性和确定性,以及原子磁矩进动相位与电磁波相位匹配的重要性,最终目标是证明“上帝不掷骰子”,并指出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应用没有可行性。第二,我是不靠大树、单打独斗的年轻人,资历不够。年初申请该项目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向基金委传递一个信息:国内有团队反对该重大研究计划的目标。年末,基金委反馈了同行评审意见,令我遗憾的是,我从五位评审专家的意见中未获得有价值的内容。看到这些意见时我并不气馁,因为今年我也获得一些老先生的鼓励,他们对磁共振塞曼跃迁调控实验的评价让我有动力继续批评量通量计。国自科评审意见的网址链接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0789&do=blog&id=1362327

 

3、今年我也凑热闹去申请阿里巴巴达摩院的青橙奖,并建议达摩院的领导和科学家向量子信息领域的专家喊话:如果专家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专家!这个建议实际上是参考了马云曾今的豪言壮语: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我的想法是:若有志同道合的资本介入,学术圈的自我保护壁垒就会被打破,引导师生们淘汰掉应用性不强且无法进行质量管理的技术方向,通过加强计量学的研究推动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升级。显然我是失败了,因为今年有人通过展示“量子计算优越性”而获得青橙奖,他确实发了不少高水平的SCI论文,但能否应用呢?能做出实用的量子计算机产品吗?物理思想上抛弃了定域性和因果律,在应用研究中寸步难行。鉴于量子信息和精密测量的物理基础互斥,哪个是有价值的,只能留给时间证明了。近日,在京东内部管理培训会上,刘强东痛批部分高管拿假大空PPT欺骗他,他要求管理层不需要那么多花的新词,要回归到商业本质的五个要素上来:产品、价格、服务、成本和效率。国内一直在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实用的产品才是产学研的合作载体,而不是高楼、产品模型和论文。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基础并不牢固(参考博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0789-1334072.html),我可以大胆预言,十年后,甚至百年后,实用的量子计算机产品都不可能研制出来,摩尔定律失效是必然的,国内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去攻关与高性能芯片研制有关的设备和工艺,例如光刻机。

 

4、今年量子信息领域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是物理学界的大事件。国内有多少人会觉得这个奖颁错了呢?恐怕不多。今年年初,饶毅教授在“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上披露,未来十年内我国在量子计划研究中将投入数百亿经费。可预见的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以研究背景出现在众多项目建议书和学术交流PPT中,国内将规划出更多的量子信息泡沫,更多的科研经费和人力资源将投入到量子信息技术领域。量子科技包含精密测量和量子信息,然而很多人无法理解二者物理基础是相互矛盾的。简单分析,精密测量服从定域性和因果律,已经涌现了诸多实际应用,例如原子钟、原子磁力仪等,它们被用在北斗导航、磁异反潜等军事领域;而量子信息抛弃了定域性和因果律,相关应用只能出现在SCI论文和媒体宣传中。近几年陆大道院士一直在呼吁:中国科研被SCI严重支配,以SCI论英雄的学术研究欺骗性开始显现。量子科技中的“真”与“假”实际上很容易分辨,国内也有很多能辨别真假的专家,无奈“SCI英雄”进了指挥部。其实我们应该自省:如果从思想上彻底抛弃因果律和定域性,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是合格的吗?他学习过高中物理和大学普通物理吗?他是否认真了解过量子力学发展的科学史呢?此时非常有必要回顾钱学森先生的观点:过于关注和追逐“诺贝尔奖”,是精神上被外国人带着跑,不利于国家长远计划的实现。我始终质疑和反对“量子纠缠”物理现象,建议国内师生慎重对待“量子纠缠”物理概念,也许它是子虚乌有,会像天使粒子一样跌落神坛。

 

5、我利用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开展了标量磁场测量、矢量磁场测量、恒定电流测量、交变电流测量、微安至安培范围内电流的比较、软磁材料磁特性曲线测量等应用研究,今年幸运地入选了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我们今年自研了铯光泵磁力仪样机,并携样机参加了甘肃省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地磁场下实现了光泵磁力仪与两台质子磁力仪的比测,实验结果符合很好,如下图所示。我们始终坚信定域性和因果律正确,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图片1.png 

1 铯光泵磁力仪样机与两台质子磁力仪的比测实验结果

6、今年过了35岁的生日,还经历了兰州几个月的疫情,对待量子科技中学术争议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两年来我与诸多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时发现一种现象:头脑被量子力学和高等量子力学武装(或从思想上彻底抛弃因果律和定域性)的科研人员很难理解精密测量领域具体应用的细节,当我告诉他们“铷钟、铯钟和原子磁力仪研制时用到的知识几乎都是经典物理且几乎没有用到量子概念”时,他们难以置信,甚至下结论:原子钟和原子磁力仪都不是量子科技。我所在部门研制铷原子钟、铯原子钟和原子磁力仪,我能看到产品内部结构,也能与一线研究员和工程师交流设计方案和工艺流程,产品研制过程中是否用到了“量子”概念,我们应该比其他人更清楚,这里的其他人包括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也逐渐开始醒悟和改变:不再执着于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物理见解,只需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可。国内出现前沿科学研究和前沿工程研究分道扬镳且无法融合的现象得归因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评价体系。我国的科技人员不应该过度迷信、崇拜外国,盲目地跟随、服从于他们制定的“学术游戏”规则。国内应该重视大学物理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探索和验证自然界的物理规律,理论与实验并重是很重要的。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条建议:因果律和定域性贯穿所有学科,这应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信条,只有这样才能走的更远。科学和技术原则上不应该分开讨论,高校师生不妨学学航天技术归零的五条标准: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云里雾里的量子纠缠技术及其应用的机理不清楚,不能做到“问题复现”,何谈措施有效和举一反三呢?假大空的SCI应该不是国家需要的,也许2022年是量子纠缠最高光的时刻。

 

7、2022年12月28日,时频计量领域令我敬仰的一位院士去世了,这两天我的心情十分悲痛。我曾有幸在他面前做过学术报告,但我还有好多关于量子跃迁的物理问题没来得及向他请教,甚是遗憾。RIP.

 

明年继续加油!(*^_^*)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0789-1369849.html

上一篇:您是否相信因果律和定域性贯穿所有学科?
下一篇:分享PPT《探索量子科技领域的哲学问题》

1 赫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