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onia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oniaZhang

博文

IJMSD | 芮筱亭院士团队: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保守力作用下平面线性多刚体系统特征值分析

已有 790 次阅读 2023-10-23 19:54 |个人分类:IJMSD|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23.png

文 章 导 读

该文亮点:

1. 对于刚体等体元件,所得出的传递矩阵包含了保守恢复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考虑保守恢复力对机构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2. 建立了用于系统特征值分析的旋转铰和滑移铰元件的传递方程与传递矩阵,将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应用于含有描述理想约束的铰元件的运动机构振动特性分析。

Highlights:

1. For a rigid body, the obtained transfer matrix tak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ervative restoring forces on the kinematic state into accou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conservative restoring forces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system.

2. Transfer matrices of the revolute hinge and translational hinge for eigenvalue analysis are developed. This study extends the linear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LMSTMM) to investigate the eigen-problem of the mechanism system.


机构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特性是机械系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问题。保守力作用下机构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特性计算时,通常需首先建立线性化的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然后求解对应的广义特征值问题Ax=λBx。而对于复杂机械系统,获得线性化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所得到的系数矩阵为高阶。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linear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LMSTMM)作为机械系统振动特性分析的有力工具,通过元件输入与输出端的运动与受力组成的状态向量沿系统拓扑结构的传递而回避了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这使得系统矩阵阶次低,计算规模小。但LMSTMM尚未应用于保守力作用下运动机构的振动特性分析。

鉴于此,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团队在《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英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IJMSD)发表“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保守力作用下平面线性多体系统特征值分析”研究论文,该文研究了保守力作用下运动机构的特征值问题。通过旋转铰、滑移铰和保守恢复力作用下刚体元件的运动学方程与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建立了其用于系统特征值分析的传递矩阵,使LMSTMM可有效分析机构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算例1、2和3分别与解析解吻合,算例4与商业软件MSC Adams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文给出的用于机构系统特征值分析的铰元件和保守力作用下体元件的传递矩阵推导方法的正确性。其中,对于刚体等体元件,所导得的传递矩阵可考虑保守恢复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耦合,从而可以有效考虑保守恢复力对运动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此外,通过建立用于机构系统特征值分析的旋转铰和滑移铰的传递方程与传递矩阵,将LMSTMM应用于运动机构在保守恢复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分析,扩展了LMSTMM的应用范围。

Abstract: The linear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LMSTMM)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mechanical system. However, the original LMSTMM cannot resolve the eigenvalues of the systems with ideal hinges (i.e., revolute hinge, sliding hinge, spherical hinge, cylindrical hinge, etc.) or bodies under conservative forces due to the lack of the corresponding transfer matrices. This paper enables the LMSTMM to solve the eigenvalues of the planar multibody systems with ideal hinges or rigid bodies under conservative forces. For a rigid body, the transfer matrix can now consider coupling terms between forces and kinematic state perturbations. Also, conservative forc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eigenvalues can be considered. Meanwhile, ideal hinges are introduced to LMSTMM, which enables the treatment of eigenvalues of general multibody systems using LMSTMM. Finall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ADAMS software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this paper.


Keywords:

conservative forces, eigenvalue analysis, ideal hinges, modal transformation,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MSTMM), state perturbation

DOI: 10.1002/msd2.12048

Share this articl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sd2.12048‍(点击链接直达原文)

Cite this article: Wang J, Rui X, Wang X, Zhang J, Zhou Q, Gu J. Eigenvalue analysis of planar linear multibody system under conservative force based o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nt J Mech Syst Dyn. 2023;3(1):12-24. doi:10.1002/msd2.12048


作 者 简 介


11.png王景弘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转子系统动力学和直升机系统动力学。




22.png

芮筱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射动力学家、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首创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以排名第一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主编该国际刊物、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0项。


33.png

王  勋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获发射动力学创新奖东菱科技特等奖学金、第一届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特别贡献奖。




44.png

张建书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副总师。主持或参与重大和重点项目10多项,合作出版专著1部,获软件著作权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合作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等理论与软件研究工作。



55.png

周秦渤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工程与计算力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等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软件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受控线性多体系统总传递方程推导方法、基于光学杠杆的弹箭膛内运动姿态测试、空间大运动载体的弹箭发射与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般柔性体动力学及其模型缩减等领域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等6项课题,曾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及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66.png

顾俊杰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副总师,从事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等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软件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群

长按下图,扫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您进入IJMSD读者交流群,群内不定期分享期刊论文,并开展学术写作讲座等各项活动。

张彤QRcode.jpg

备注“姓名-单位-IJMSD读者”


期 刊 简 介

IJMSD_3_2-cover.png


IJMSD由来自18个国家的21位院士、17位国际学会主席、20位国际期刊主编等69位科学家和国际出版巨头美国Wiley出版社合作创办主编为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ISMSD)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3位合作主编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arco Amabili院士,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IUTAM)前司库、国际多体系统动力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IMSD)前主席、德国斯图加特大学Peter Eberhard教授和美国工程院及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科学协会前主席、美国西北大学Yonggang Huang

IJMSD旨在用机械系统动力学科学与技术为现代装备设计、制造、试验、评估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性能的提升提供先进的理论、软件、方法、器件、标准,为全球科学家和工程专家提供广泛的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交流平台。IJMSD强调从“系统”视角及系统级工具理解动力学,所涉及的机械系统不仅包括各种不同尺度的机械系统和结构,还包括具有多物理场/多学科特征的综合机械系统。

目前,IJMSD已被ESCI,Scopus,IET Inspec,DOAJ等收录。2023年免收出版费,并为已录用稿件免费提供专业语言润色服务,欢迎全球科学家投稿交流。


期刊主页: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7671402

投稿网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ijmsd‍

编辑部邮箱:office@ijmsd.net

推 荐 阅 读

01● 芮筱亭院士团队: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点击标题阅读
02● 解兆谦教授、黄永刚院士团队:具备生物医学监测、刺激和表征功能的动力学接口的柔性电子设备► 点击标题阅读
03● 张传增院士团队:机翼与壁板结构气动弹性分析及颤振控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04● 李应红院士、周晋教授等:纤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抗高速冲击性能在航空发动机应用前景综述► 点击标题阅读
05● 丁汉院士、张小明教授等:基于切削成像技术的切屑形成动力学研究进展► 点击标题阅读
06● 张泽院士团队:应力和应变速率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1050 ℃高温下形变行为的影响► 点击标题阅读
07● 芮筱亭院士、韩国仁荷大学H. Choi院士等:基于核壳结构四氧化三铁/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高稳定性磁流变学性能研究► 点击阅读
08● 杨昀副研究员、张卫红院士等:面向薄壁结构铣削颤振预测的结构时变动态特性高斯过程回归代理模型► 点击阅读
09● 陈光院士团队:亚稳β钛合金热压缩动态机械行为、组织演变与复原机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0● 冷劲松院士团队:各向同性超弹性材料模型综述► 点击标题阅读
11● Dieter Bestle教授:基于传递矩阵法的特征值灵敏度分析► 点击标题阅读
12● 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芮雪博士、Dieter Bestle教授:基于解耦铰方程的缩减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点击标题阅读
13● 合肥工业大学白先旭教授等:伪主动执行器:概念分析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4● 武汉大学刘胜教授、郭宇铮教授等: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子间势构造方法在先进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点击标题阅读
15● 刘胜教授团队:纳米级制造光刻机的机械系统和运动控制研究► 点击标题阅读
16● Peter Eberhard教授团队:同步电机瞬态效应动力学仿真的电磁简化模型► 点击标题阅读
17● 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团队:利用连续弹塑性接触力模型分析颗粒系统中非线性孤立波的传播特性► 点击标题阅读

IJMSD期刊编辑部版权所有©2023年。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请联系office@ijmsd.net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96863-1406962.html

上一篇:直播预告 | 复旦大学黄吉平教授:科学写作(第8讲)
下一篇:IJMSD | 上海交通大学李鸿光教授,等:齿面微观粗糙分形特征对齿轮宏观振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