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用ORCID提交文稿的重要意义
AJE学术交流 2019-6-24 15:32
ORCID (Okid) 身份识别码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 开放的科研人员和贡献者身份识别码),是用以唯一识别科学家和学术作者或贡献者的一种非专有的字母和数字代码。它是由非盈利组织 ORCID 为作者提供的一个持久的身份识别码,类似一篇发表的论文的数字对象识别符(DOI)。 具体而言,任何一个科学家和 ...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65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正在显著影响科学的五名女性
AJE学术交流 2019-3-12 17:10
许多女性一直是科学发现和进步的领导者。值此国际妇女节,我们找出了 5 名在其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代表。 我们要庆祝和感谢所有追求学术研究和影响科学的艰苦卓越的女性们。你们的研究工作对世界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您喜欢这份清单,我们很乐意听取您关于影响科学的女性的信息! 作 ...
43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成功申请基金的五项建议
热度 2 AJE学术交流 2019-1-23 08:22
每个科学家都着迷于回答重大的科学问题和寻求新的科学发现。但是,为了达到这一崇高目标,科学家们需要寻求科研经费。虽然全球每年都有数十亿的经费投资在科学研究上,但成功的获取科研经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希望以下这五个方面的提示可以为你成功获得基金提供帮助! 1 .身边的“人力”资源 其 ...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1730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怎样为学术报告制作精彩的PPT
热度 2 AJE学术交流 2019-1-9 07:25
内容梗概 · 学术报告是科研人员与人分享自己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你需要确保幻灯片简明易懂。 · 减少文字篇幅,尽可能使用图表。 · 精简幻 ...
1581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为什么数据发表不容忽视
热度 2 AJE学术交流 2018-9-5 08:41
大数据的时代势不可挡的已经到来。地球大数据、生物大数据和医学大数据频频在耳边出现。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人员而言,数据( Data ),其实就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为你的学术论点寻求并提供有力的证据。早在 700 多年前,被称为“万能博士”的罗杰 • 培根就 ...
个人分类: AJE 学术博文|9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转载]正确使用冠词“a”和“an”
AJE学术交流 2018-6-6 13:53
个人分类: AJE英文学术写作视频|31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评估研究的可信性:3 个误解
AJE学术交流 2018-5-14 10:46
内容梗概 美国期刊专家AJE帮助你了解如何更好评估你的原始资料来提高你作为作者的可信性。 撰写背景部分或综述需要综合大量的网上文献来确定最相关的先前工作。但是,除了相关性,原始资料必须可信,这常常不仅是依据高质量的研究设计,还依据在领域内的声誉。期刊的地位、主要作者和文章本身常常是三个主要考虑的方 ...
77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十个小技巧,帮你最大程度提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体验
热度 2 AJE学术交流 2018-5-7 10:01
内容梗概 参与学术会议可以令研究人员的实验室工作和事业受益,来了解十个最大程度的利用时间的方法! 学术会议的季节又来到了。演示文稿、海报、数千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分享和交流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心得。需要学习、记笔记、交谈讨论。会遇到新的朋友、交换大胆的想法,讨论有趣的数据。 然而 ...
120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荣誉归于应得之人: 作者署名的最佳实践
热度 6 AJE学术交流 2018-4-26 10:18
内容梗概 美国期刊专家AJE和你一起来讨论署名问题:科研工作者应在项目开始至科研论文提交的过程中讨论署名顺序问题,必要时可做修 订并书面记录每次的决议。 荣誉归于应得之人: 作者署名的最佳实践 随着研究合作的日益广泛,文章引用对终身职位和奖励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加之缺乏统一定义,作者身份问题正变得 ...
11522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6
取得良好的开端:撰写导言的最佳实践
热度 1 AJE学术交流 2018-4-16 13:55
内容梗概 作者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论文发表到顶级期刊,他们该如何编写一篇优秀的导言?本文中的可下载论文概述了作者可采取的具体操作。 研究论文的导言需要具有说服力,让读者相信您的工作是重要且相关的,您提出了正在解决问题,并为所提出的结果提供了相关背景。有的读者是研究人员,他们需要经常决定“如何更好地投 ...
10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