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xingsh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xingshan

博文

与书相伴,才(财)气日增

已有 924 次阅读 2022-7-17 15: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与书相伴,才(财)气日增

书,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中华文明能延续数千年而不间断,书起了关键传承作用。

书是宝,是无价之宝。在古代,书只会出现在名门望族家中。古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在古人眼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读书,可以开眼界,增智慧,明事理,除弊见,修身性,得雅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把读书的感受比喻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故有“三味书屋”。“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一生爱读书,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上书,居住的卧室里更是摆满了书。

现在书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买书的人更少了。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买书了呢?或许在他们眼里,买书的钱还不如用来吃一顿饭、喝一顿酒、买件衣服,或到娱乐场所乐一乐;读书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看电影、玩游戏。他们从书中找不到乐趣,书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读书为何成了负担?探索未知的兴趣本是与生俱来的,就像隐私具有吸引力一样,而书是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小的时候常常问这问那,对什么都好奇。可是长大后,这种好奇心却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是因为读书承载了太重的名利和期望,而其探索未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功能却被忽视了。结果,读书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成为了压抑,成为了痛苦。所以一些学生才有高考结束撕书泄压的怪异举动。在古人眼里,撕书绝对是不可饶恕的行为。在造字鼻祖仓颉的故里陕西白水,民众敬书爱书,连带字的废纸都不能乱扔,要拿到专门的“字纸炉”中烧掉。如果小的时候某种食物吃伤了,此后看到这种食物就想吐;如果小的时候读书读伤了,此生再不愿看到书。

image.png

 还有一些人想读书,却不想买,总想从网上或其他方式获得免费的电子书。他们并非买不起书,而是已经习惯了享受免费午餐。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知识要付费是天经地义。他们没有意识到,付费是对创作、创新的鼓励,是诚信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利国利民,自己最终也会受益。说到底,是占便宜的心理在作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任重而道远,因为“获取需付费”“非义不取”的观念还没有深深烙在基因里。

当然,有些人想读书,但经济条件困难,确实买不起。出版商要考虑到这样一群人,并给予照顾,让他们通过申请可获得价格十分优惠的书,例如面向学校的学生。买得起的人,应自觉买高价书,不去申请优惠书。这一切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上。

全社会爱买书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从娃娃抓起。不仅要意识到书的重要性,还要让读书始终是一种乐趣,始终像磁铁。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阅读型社会”的建立,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号召人们积极去阅读和写作,希望人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文学、科学、文化、思想学者们,保护知识产权。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这个节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男孩子给女孩子送玫瑰,女孩子则送男孩子图书。

书,是随叫随到的老师。家里可以没有酒柜衣柜,但不能没有书柜。腹有诗书气自华,家有诗书雅自生。与书相伴,才(财)气日增。


推荐阅读:

1.金振奎、金明、贾若溪,2018,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主要内容:为什么要会写论文、科技论文、综述论文、社科类论文、课题申请书、口头汇报、评审意见、投标书、写作技巧 等等。图书链接:当当网)

2.金振奎、王金艺、梁婷、朱小二等,2021, 沉积地质学(约140万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0043913081901.html

3.金振奎、朱小二、王金艺、王昕尧、任奕霖、王凌等, 2020,天津冀州区元古宇地层与沉积考察指导书(中英对照,46万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303156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6496-1347624.html

上一篇:坚守仁义道德有好报吗? ——换个角度看宋襄公
下一篇:追梦的老人 ——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96岁老教授冯增昭先生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